APP下载

基于PDCA循环的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2014-04-29肖爱武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职

肖爱武

摘要:文章介绍了PDCA循环的内容及特点,简要分析了现阶段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结合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于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PDCA 模式。

关键词:PDCA 高职 教学改革

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经戴明博士采纳、宣传,并广泛应用在产业界的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工作模式。实践证明:借鉴PDCA循环的工作模式实施专业教学改革,将有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PDCA 循环的内容及特点

“PDCA”是英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的缩写。其具体的内容为:

P (计划):方针和目标的确定,活动规划的制定;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进行布局。

D (设计):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 (处理):处理检查的结果。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引起重视;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是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其显著的特点是:(1)周而复始。一个循环按进行阶段结束后,根据改进需要,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2)大环带小环。一个项目或教学组织的整体运行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动小环运动的有机逻辑组合体。(3)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是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逐步上升的过程,如图1所示。

二、现阶段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迅猛,先进的设备及生产管理模式,对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专业知识掌握不理想,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创新精神缺乏,职业素质有待加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是:我国高职教育受传统文化因素和本科教育的影响,长期处于学科式普适性课程阶段,缺乏足够的职业资格研究,缺乏专业性课程。专业教学中虽然既有理论环节,也有实践环节,但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难以有效提高。

三、基于PDCA循环的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

PDCA循环从管理的角度归纳共性的管理规律,PDCA 循环中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阶段是一种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全面的、朝着预期的教学目标前进的行为,体现了教学的本质要求。笔者认为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到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的改革的过程中,可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P(Plan)——计划

高职教育是与产业、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实务和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性教育,必须与将来工作的岗位任务联系起来。因此在计划阶段,专业教学团队应完成的工作有:

(1)建设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主动走进用人单位,立足于人才市场,以“工学结合”为出发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生产过程和相关职业标准,归纳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实践专家共同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对能力、素质和知识的要求。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及工作能力复杂程度归纳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依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重构行动领域,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2)开发项目化的核心课程。利用职业分析的资料, 对典型的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通过教学整合形成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项目化课程。项目单元的设计上应以技能培训项目、实验室项目、企业项目、技能竞赛项目乃至于创造发明项目为主题,每种项目均要确立学生技能学习和能力发展的具体目标与技术指标,使學生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和启示,为将来独立面对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学校应积极引进企业项目, 通过对一线企业项目的研发与操作,提高师生的技能实践水平。

课程体系和项目单元设计的合理性也要按PDCA的循环的原理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完成每个年度的教学过程后,应收集学生、教师、社会等对课程的反馈评价,对课程体系和所设计的项目单元重新审视,检查所设计的项目单元是否达到了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检查根据课程体系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后,学生是否具备了工作任务中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总结成绩,改进不足。

(3)建设“校企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将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深度融合,整合学院原有的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师资,按企业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科研,结合生产按学校要求开展教学,建立集生产、教学功能于一体的“校中厂”,“校中厂”中的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学校现有实训室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将实习工厂与教室、实验室合为一体,并尽量按工业布局设置教学环境。依照企业真实环境和生产任务、工作规范的要求,科学划分区域,使其既能教学实训,又可生产作业。以数控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中心为例,可根据机械制造业企业车间的布置和学校教育功能需求,在实训中心内划分零件热处理加工区、零件加工区、加工工艺设计区、零件质量检测区等。同时设置学习讨论区、展示区、资料查阅区,使其集教学、专项实训、工量具管理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促进学生在真实(模拟)的企业环境中形成职业能力。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融入其间,运用多媒体课件以突出强化实训中的重点环节和难点,提高实时教学的效能。同时将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模式融入到教学、实训等日常管理之中,推行工厂( 企业) 的工作流程和常规管理模式,使学生在校就能接触先进设备设施、学习先进技术、体验工厂或企业的管理,促进学生工作适应能力。

2、D(Do) ——实施

实施过程就是将预期的课程转化为现实课程的过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按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地加以组织,要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从传统的灌输性教学向探索性教学转变,采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师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转变为咨询者或者指导者。根据制造类专业的特点,可将课堂与车间合二为一,让学生参与产品制造过程,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都是围绕企业平台进行,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协作完成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成果评价全过程。使学生在具有浓厚企业气息的教学环境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实现由众多单一的知识、技能教学培养向真实生产情景的转变。

3、C (Check )—检查

检查是对所有教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检验课程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为课程开发提供有效的信息。因此在检查阶段需进行的工作有:对学生的评价、对课程的评和社会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检查学生对教学目标掌握情况。当学生完成每個任务时要及时进行评价, 这种分散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评价将不仅会影响到下堂课的计划和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厘清学习方向,能有效的改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彼此展开互评。当完成某个阶段性的学习后,需进行综合测评。

(2)对课程的评价。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应用效果,保障课堂教学按照既定要求进行。具体做法包括。通过教师互相听课,专家抽查学生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检查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期末考试后通过试卷的卷面分析,检查每门课程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掌握的情况;通过学生评教收集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测试结果评价教学等。

(3)社会评价。课程的实施是否使学生真正达到了培养目标和企业所期望的工作水准。通过跟踪调查考察毕业生上岗后的适应能力和工作实绩, 并以此作为课程评价的最终标准。通过企业一线反馈来评价教学效果,能更有效的指导教与学。

4、 (Action) —处置。将检查阶段从各方面获得的信息, 认真分析处理。成功经验进行总结, 以供今后教学推广应用。对于存在问题, 进一步分析、研究, 重新确定教学目标和方案,实施、审核及改进, 使教学改革成为一种不断发展、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

三、结语

在专业教学改革中,PDCA循环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在不断循环往复中,教学质量控制的结果是开展下一轮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并根据每次赋予的新内容,不断完善改革方案,才能促使专业教学迈上一个一个的新台阶。

PDCA循环从管理的角度归纳共性的管理规律,其原理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教学质量管理、课堂教学等过程中,只要我们根据职业教育规律,把有关职业教育的各环节按PDCA循环进行管理,便能把有关职教发展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使整个职教体系在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孙静.质量管理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2]潘峰,冯雪萍,刘轶宏.构建R-PDCA循环推进高职课程改革[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139-141.

[3]宋立公,徐磊.基于PDCA模式的高校课程开发[J] .开放教育研究,2007,(2):91-93.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