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4-04-29陈婷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必修课学时课程体系

陈婷

摘要:在对陕西省建筑业就业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管理—工程型”人才,并对职业岗位要求、知识结构体系进行了分析,探索形成了符合“管理—工程型”人才知识结构目标的课程体系和符合专业特色的以“项目引领教学”为主的教学法,并据此提出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PLME”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创建建筑工程系,首先开设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至今办学已有五年。为了促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本文对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进行总结,以期对同类高职专业教育提供借鉴。

一、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要求

通过对陕西省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综合考虑我院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将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掌握工程招投标及合同、施工组织设计及进度、工程质量及安全、造价控制及成本、建设工程资料及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

主要就业岗位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岗位,毕业3-5年后可通过考取国家注册建造师资格证,提升为项目经理岗位。相关就业岗位有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和试验员等,拓展就业岗位为监理员。

二、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的构成

结合以上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要求,我院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对培养目标凝练为“管理—工程型”人才,并据此对学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岗位典型工作的职业能力和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了分析,如下:

任务一:解释和说明项目设计文件。对应核心职业能力:能手绘、机绘并识读房屋建筑物的全套施工图。对应主要学习领域(课程):《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构造》、《建筑CAD》

任务二: 落实材料的采购与供应渠道及供应保证措施。对应核心职业能力: 能进行材料管理和质量检验。对应主要学习领域(课程):《建筑材料》

任务三:施工场地和技术装备等各项施工条件的准备、总体实施计划和具体计划的落实。 对应核心职业能力:能正确选用测量仪器并进行施工现场的定位、放线、抄平等测量工作。 对应主要学习领域(课程):《工程测量技术》

任务四:做好项目的现场管理,加强文明工地建设。对应核心职业能力:能恰当选择施工技术方案,并选用匹配的建筑机械。对应主要学习领域(课程):《建筑施工技术》

任务五:解释和说明项目合同。对应核心职业能力:能编制工程招投标文件、工程合同,并进行合同管理。对应主要学习领域(课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任务六:进度计划及配套计划准备和落实。对应核心职业能力:能组织施工,并妥善安排工程进度。对应主要学习领域(课程):《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

任务七:搞好安全生产,保护资产完好不受损失,保障本项目职工人身、财产的安全。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对应核心职业能力:能依据法律、法规和各种标准规范进行工程质量评定,并进行质量和安全管理。对应主要学习领域(课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任务八:做好投资计划的落实和工程竣工决算。对应核心职业能力:能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和成本管理。对应主要学习领域(课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成本管理》

任务九:定期汇报本项目的执行情况,按规定时间上报各种报表和统计资料;做好工程竣工资料移交工作。对应核心职业能力:能正确管理施工资料,并能提出一套完整的工程竣工资料。对应主要学习领域(课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

任务十:建立內部规章制度,并进行监督检查;深入施工现场,协调解决内部组织机构之间的矛盾和各项问题;建立高效率的通讯指挥系统,加快信息流通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施工队伍的生活设施。对应核心职业能力:能制定项目管理制度、能进行组织协调、能进行信息管理,并做好施工队伍生活安排等的综合能力;能够参与建筑企业的常规经营管理。对应主要学习领域(课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施工企业经营管理》

三、 课程内容体系的整合优化

经过五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该专业逐步形成了突出“管理—工程型”培養目标的全新课程体系,由“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法律平台”四大平台课程构成。该课程体系从工程管理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出发,通过对原有课程的解构与重构,形成了14门专业必修课,6选3的专业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对其进行学时分析,如下:

1.技术平台课程(专业基础课):占比35%

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必修课(56学时);《建筑材料》必修课(56学时);《建筑构造》必修课(56学时);《工程测量技术》必修课(56学时);《建筑施工技术》必修课(56学时);《工程CAD制图》必修课(28学时)。

2.法律平台课(专业基础课):占比3%

包括:《建筑法规》选修课(28学时)。

3.经济平台课(专业桥梁课):占比19%

包括:《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必修课 (56学时);《建筑工程经济》选修课(28学时);《会计基础》选修课(28学时);《施工企业会计》选修课(28学时);《房地产估价》选修课(28学时)。

4.管理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占比43%

包括:《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必修课(32学时);《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必修课(56学时);《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必修课(56学时);《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成本管理》必修课(56学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综合实训》必修课(56学时);《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必修课(48学时);《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必修课(48学时);《建设工程监理》选修课(28学时)。

以上课程体系的构成,从学时分配和对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上都体现了“管理—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四、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探索

通过对该专业课程特点和职业能力培养方式的摸索、总结,将项目引领教学法作为整个专业的主要教学方法,并配合其他教学方法,共同实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

项目引领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是对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化的表现。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我院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在教学实施中通过与企业合作,将施工企业做过的或正在做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整个专业教学的背景,在每门课程学习中都以完成该项目的某部分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团队合作和每门课程(即每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技能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这就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对项目引领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此外,我们还将 D-S教学法(即Do-Start,从实践到理论的教学方法)、DIY教学法(Do it Yourself,即自己做的教学方法)、O-O教学法(即One(单项能力)–One(综合能力))、O-S教学法(即现场教学法)等引入教学中,共同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思想。

五、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本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和凝练,把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为“PLME”模式,即“项目引领下的管理—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也是对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诠释。

六、 结束语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拟开设课程33门,2632学时,148.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074学时,占总学时的40.81%;实践教学1558学时,占总学时的59.19%。其中公共必修课10门,508学时,31.5学分;专业必修课14門,766学时,41.5学分;公共选修课6门,144学时,9学分;专业选修课3门,84学时,4.5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1130学时,62学分。

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采用逆向选择方式。从社会需求的调研到培养目标的确定,从培养模式到专业课程的设置,从课程体系到课程内容的改革都围绕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来安排。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较完整的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业务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也较好的体现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以及“整体优化”的要求,达到“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精简课内学时”的目的。这一方案是否能达到预定目的,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和我们不断的充实完善,也期待同行给予指点和帮助。

猜你喜欢

必修课学时课程体系
鲸宝宝的必修课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