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2014-04-29李业逊
李业逊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花朵,是信息的载体,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手段。对于历史教师来说,授课时的语言不仅仅是一门技术那么简单,而是教师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体现,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 并制约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并将关系到历史教师在教学上的成败,其意义重大。本文则主要是结合历史教学案例,谈谈语言艺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技巧,进而总结出历史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
【关键词】历史教学语言艺术历史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42-01
语言作为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手段。富有艺术的历史语言,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共鸣,让学生进入到历史事物的想象和认识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启迪,最终达到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叙述中,形成历史表象、历史概念、历史规律。作为历史教师,就应该追求有教学效果的历史课,就一定要注重历史课的语言艺术。最好是能达到深入浅出,声情并茂,丝丝入扣地侃侃而谈的效果。这样学生对历史画卷就会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求知欲望就会强烈。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具备怎样的语言艺术呢?
一、历史语言应具有真实性
教科书的历史是经过史学家的验证,是不能任意地改动的,历史的要素可以说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是定性的。因此,历史老师用语言来表述历史的具体知识时,一定要准确,一定要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即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真实性就是说历史原本是什么样子,就照什么样子讲。来不得半点的虚饰。
二、历史语言应具有悬念性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因此,在老师讲解历史的史实里,语言除了应具有真实性之外,还应有悬念性,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里由新奇到联想到思维,触发学生探究的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教师首先设疑: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那位伟大的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历史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总结,作归纳式的悬念结语,如学完秦朝一章后,让学生思考:秦始皇是一个有贡献的历史人物,他的杰出贡献在什么地方?但秦始皇又是一个封建皇帝,他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通过总结的悬念,既让学生回顾课堂的内容,又让学生探求真理,获得真知。
三、历史语言应具有形象性
历史是鲜活的,鲜活的历史需要鲜活的语言去呈现。而课堂教学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则是实现这种呈现手段的一大法宝。历史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要形象地再现已逝的历史,离不开教师的描述,这就需要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形象性。如讲述西安事变时,可展开这样的一个叙述:在西安谈判时,张学良带周恩来同志去见蒋介石,张学良对蒋介石说:“校长,周先生来了。”蒋介石当听到这句话时,脸色为之一变,害怕地说:“不见,不见。”张学良却说:“你看,周先生不是已经来了吗?你们是老交情,我们是近年新交。”周恩来在张学良的说话间,已迈步进屋子。只见周恩来伸出手紧紧地握着蒋介石的手说:“我的头是从你的刀底下滚过来了。过去就让它过去,现在不提了。我们一致抗日吧。”这时,站在蒋分石旁边的宋美龄说:“以后不剿共了,我们一致对外。”此时,蒋介石很狼狈地站在一边。这样的设计情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既反映出时代的历史气息,又能形象地再现课文的历史知识,让历史从课本里走出来,活生生地立体式呈现出来。
四、历史语言应具有凝炼性
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在中小学的课堂里进行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在规定的时间实现教学的目的,教学语言除了应具悬念性、形象性之外,还应有凝炼性,即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历史的本质。用提纲挈领的语言统括课文的史实,凝炼性的历史语言既要精练又要规范。如当我们讲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时,可以把它划分为几个时期:一是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时期;二是八年抗日时期;三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四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六是十年“文革”动乱时期;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用凝炼的语言传授历史史实,往往是总结式的,表达的方式多数是结晶性的陈述,是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反馈、回味、咀嚼。又如我们在讲述中共会议时可以这样设计:“八七”会议是枪杆子出政权的提出,中共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瓦窑堡会议是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二大是提出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三大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十四大是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大是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样对课文内容归纳小结形成凝炼性的历史语言,有利于学生得到清晰的历史概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课文的脉络,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历史语言的修养与提高是多方面的。而历史教学语言是体现一个历史教师综合素质的标尺。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炼,努力掌握教师教学语言技巧,努力把自己的语言塑造成一门蕴味无穷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