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构建开放的化学课堂
2014-04-29苏汉锋
苏汉锋
【摘要】开放的课堂是探究式学习具有的内涵。科学探究一直是在化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大难点,是课程改革的新挑战。课程标准修订组的专家对课改十年的科学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令人很不满意。如果不加以突破,可能会形成阻碍课程改革的瓶颈。
【关键词】教学观念主体意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课堂练习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20-02
在新课标下,如何突破,如何构建一个开放的化学新课堂,营造欢乐、吸引力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氛围,使之成为学生茁壮成长的一片良田,这对于我们教学进步尤其重要。
一、确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勇于实践科学探究
开放的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教师敢于承认在某些地方不如学生,不是拥有知识的权威者;教师可以不拘泥于课本和教学计划;教师没有必要处处盲从、畏首畏尾;教师经常反思自己,敢于改变才能超越,固守田园,只会停滞不前。思想决定行动,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知识本位”的教学观,深入理解课改理念,认识到科学探究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认同并支持《化学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才会主动、自觉地把科学探究实践到教学中去,并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有效地开展和实施。例如,复习元素和化合物时,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仅要从教育学角度去理解,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每学年的第一节化学课,我都用来对学生进行主体意识的教育,以唤醒他们在学习化学中要扮演主体角色。例如,我曾在首节课堂上大讲特讲镁燃烧的现象,并郑重其事地拿出“镁”烧给同学看,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学生不但听得认真,还记了笔记。课堂测验中,学生全部按老师的讲解去做,结果是全班同学均得了零分。我讲明原因,我当时烧的是铁在氧气中燃烧。就在学生大呼上当为自己受骗而愤怒时,我才讲明目的:为什么在我做实验时不仔细观察我手中拿的是不是镁?为什么在我大讲特讲时无人质问?为什么对我前后矛盾的问题无人怀疑?为什么不去查阅资料来证实事物的真相……一连串的为什么,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至于以后我的每节课,学生均能积极思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选择开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创设最有利于学生得到最好发展的环境,依据学生能力灵活制订教学内容。教师不能受缚于教科书,要上一堂有灵性的开放的化学课,教师必须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我教法如下: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化学的好奇心
初中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用大家熟悉84消毒液做趣味小实验,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探究学习氛围,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为催化剂的多样性做好伏笔。
趣味小实验:向底部粘有两支高低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加入约60毫升左右3%的双氧水,点燃蜡烛,然后沿烧杯壁缓慢加入约45毫升84消毒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并推测有何物质生成?
2. 设计探究活动,鼓动学生兴趣持续高涨
科学是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学生愿意学习那些充满神奇、富于变化、直观可见、既熟悉又陌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可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生动自主的学习活动。例如,让学生用过氧化氢溶液探究制取氧气,具体实验步骤与探究活动过程如下:
(1)出示实验步骤:A、连接仪器;B、检查气密性;C、加少量二氧化锰(1/4药匙);D、加足量过氧化氢;E、收集气体。
(2)探究活动过程:A、把全班同学分成16个小组,4个同学一个小组;B、让小组合作探究制取一瓶氧气,并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惑记录下来;C、让每个小组展示实验成果,讨论交流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或产生的疑惑;D、讨论完后播放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视频;E、让学生了解其它制取氧气的方法。
四、运用开放的教学策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学生的思维是否开放,关键在于老师课堂教学策略是否得当。什么是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教学观指导下,教师根据一定的情境,合理处理教学各因素关系而采取的工作方式。有教育家指出,选择对一节课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教学策略是构建开放的化学课堂的关键要素。机动、灵活、艺术地综合运用各类教法,智慧地处理错综复杂的课堂,使课堂动态生成,是化学教师所必须追求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运用探究法教学,学生收获良多。现以我的操作过程说明其优点。
1. 发现和提出问题。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
2. 组织学生实践动手活动,主动探索。引导学生做下面的实验:
(1)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刚开始时反应进行很快,但反应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不断生成,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大理石无法接触到稀硫酸,反应就逐渐停止,没有气泡产生。
(2)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反应速度过快,反应物一会儿就反应完了,产生的气体来不及收集。
3. 创设和谐氛围,提问具有有效性、反思性和民主性。如为什么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会窒息死亡?二氧化碳和水能反应吗?干冰为什么能保鲜食物等。在实验过程中叫同学们留意其他小组的操作,吸取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
4.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质疑、争论和有一定思维强度的对话、辩论。例如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色?石蕊试液变色问题,是单一的二氧化碳问题,还是二氧化碳和水等问题呢,学生就有点争论。
5. 学会理性概括,加强语言的提炼,寻找学习归律。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后能总结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A、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发生化学变化;B、可以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D、二氧化碳能和碳反应。
五、创设开放的课堂练习,让课堂教学“动”起来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学生没有真正地“动”起来,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所以,开放式的教学,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真正地“动”起来。教师在课前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磨合、比对,把化学概念、规律、原理设计成若干有一定思维量的练习题,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着学生去质疑、探究,这样很自然地也就把课堂时间和空间开放了,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走过位去寻找自己合适的学习合作伙伴,让他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让他们亲身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逐步培养他们自由交流对话的一种学习习惯。例有两瓶无色液体,其中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浓食盐水,区别它们的方法有很多,请你简要写出尽可能多的你认为可行的方法(至少写三种):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六、创建开放的评价体系,以保证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保证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价。例如,评价“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论证等能力”。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
总之,开放的化学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力培养和突出“做”的过程。让课堂回归了生活,让学生学到了有用的化学。因此,我们必须把化学教学构建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充盈活力,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才会充满阳光雨露,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
[ 参考文献 ]
[1]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教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10期.
[2]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3]王祖浩,王磊.义务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