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元格局下的“贵德”文化小景

2014-04-29花棕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贵德山门大殿

花棕

【摘 要】贵德县地处黄河上游,位于青海东部。是青海多元文化相应兼存的地区,本文通过对贵德幾个人文景点和文化传播集点,即文庙、万寿观、城隍庙、大佛寺等的研究,对贵德多元文化格局的内在原因构成要素做了思考。

【关键词】贵德;多元文化

一、玉皇阁为主的佛教文化在贵德多元文化中的角色分析

贵德玉皇阁古建筑群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城河阴镇。明洪武七年(1374年)河州左卫指挥修筑贵德土城,玉皇阁古建筑群集中座落于贵德古城内北部,占地面积61亩,总建筑面积4915平方米,以文庙、万寿观两组建筑为轴心,其它几组建筑左右排开、相互毗邻,同时,高耸如云的玉皇阁又使建筑群有明显的视觉焦点,显得主次分明。现存大殿11座,东西两庑46间,钟鼓楼4座,清代壁画62平方米。建筑形式多样,为典型的甘青地方做法。庙观中轴对称,以院落组合,主体建筑雍容大度,气势恢宏。民众教育馆有甘青地区鲜见的园林建筑,敞轩虚亭、曲廊迂回,别具风采。组群内现存明清时期的碑刻、壁画均为珍贵文物。贵德古城东、西、北三面保存完好,是国内现存不多的土城之一。整个建筑群集儒、释、道及民间信仰为一体,体现出该地区多元文化融汇共生的鲜明地方特色;而绘于万寿观山门墙壁上的“草架样”,更是《营造法式》举折之制“定侧样”传统延续的罕见实例。

1.城隍庙在贵德多元文化中的角色分析

由山门、十八层地狱廊、过厅、钟鼓楼、正殿、娘娘殿、地藏菩萨殿和后勤宫组成。

城隍庙山门前有一块约4000平方米的广场,人称隍庙场,过去是县城人们集会的场所。山门为后建,转过山门,两侧是十八层地狱廊,整个院落空间狭小,达26.6米。其过厅及钟鼓楼与关岳庙的同类单体相似,但距离比后者远一些。过厅后大殿九十年代复建。在大殿东侧是与大殿并置的娘娘殿与地藏王殿,前有窄小院落,因体量较小且较为靠后,并未影响大殿的主体效果。大殿与寝殿之间只存东配殿,形成小型院落,具有十分亲切的尺度感。后寝殿为硬山建筑,殿内山墙上仍留有清光绪年间壁画20余平方米。殿内原置巨床被褥,意味城隍下榻之所。

2.大佛寺在贵德多元文化中的角色分析

大佛寺,亦称“宏善寺”,藏语称“乜纳宫康”,意为“乜纳依估殿”。因靠近乜纳寺,历史上属乜纳寺管理。该寺相传元末由当地乜纳族修建,明洪武七年(1374年)筑城时,不碍城墙,故未移动,紧靠北城。《安多政教史》载,此寺亦称“乜纳勾托”,内供三世佛及大威德金刚、依估尊、法王等护法,清年羮尧领兵来时,因护法显神,保全殿堂,还说当地汉族亦甚信仰。该寺早期派属不详,明清以来改宗格鲁派(黄教),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西宁府新志》云:“有寺僧四人”。该寺在“文革”中被毁。

1995年信教群众集资新建大殿一座,坐北朝南,面阔3间(16米),进深10.4米,为硬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大殿内有释迦佛、弥勒佛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塑像。大殿前檐挂有于1997年该寺开光庆典上由西宁佛教众居士献叩的横额,上书“慈悲弘誓广,愿度诸含生”。

二、中国儒道文化对贵德多元文化形成的影响分析

1.文庙(儒教)对贵德多元文化形成的影响分析

由棂星门(儒教牌坊)、泮池、戟门、乡贤祠、名臣祠、七十二贤祠和大成殿组成。文庙入口原为照壁,无中门,只有侧面边门。今在照壁处1米高的石条台基上新建有牌楼结构的棂星门,为四柱三楼式建筑。琉璃瓦顶。牌楼正中上书“腾蛟起凤”金字。穿过牌坊内有泮池与戟门相隔。戟门为三开间硬山,两侧与乡贤民臣祠相连,同时将一二进院落分开。院落两侧围以院墙。穿过戟门进入二进院落,迎面是大成殿。大成殿作为供奉儒家先哲孔子的大殿,历来是文人祭孔和集会的场所,也是建筑群中体量最大的单体建筑。九檩单檐歇山大木,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柱径硕大,屋面翼角高翘但冲出很少,为典型的甘青地方作法。

2.万寿观(道教)对贵德多元文化形成的影响分析

属道教建筑群,包括山门、过厅、东西配殿和玉皇阁。与文庙建筑群处于同一轴线上,山门隔街在大成殿后,为中柱式硬山建筑,明间中缝安通间门,两边砌墙,前后形成明廊。山门内壁上还绘有匠人所绘玉皇阁、牌坊、木装修、钟鼓楼等建筑画样6幅。

山门与过厅之间距离仅为5.36米,两侧虽无建筑,但仍将玉皇阁完全划于视线之外,使得空间纯净单一。过厅又叫灵官殿,内奉王灵官。穿过过厅,视野豁然开朗,映入眼帘的是巍峨高耸,直插云表的高阁。玉皇阁是整个建筑群中最高建筑,誉为“仙阁插云”,是河阴八景之一。整个建筑比例精当,造型优美洒脱,为甘青传统建筑中楼阁建筑的优秀范例,玉皇阁三层奉玉皇大帝神像,二层后土尊像,一层供奉万岁牌位。登临高阁之上,俯视全城,山川风光尽收眼底。故有“仙阁插云”的美称。姚均有诗云:“高阁登临豁远眸,一川风物眼中收。凭栏无限桑田意,剩有灵光俯碧流。”

玉皇阁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据《题贵德创建玉皇阁万寿观碑记》所记载,因贵德处番虏交冲之地,“侦探烽烟无所不至于此也”,为“振四夷”而创建玉皇阁圣阁,“以利其风”。建成后“统贯诸像神宇,东西雷祖、”玄帝、文昌三宫、三教洞、拜殿、钟鼓角楼、门厨房舍等。

后“殿宇倾颓,神座佛龛,胥失观檐”,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由当地绅士童颜博、魏进宝等人倡导进行重修扩建,量第度势,先筑土基,外包砖台,分为三级,高三丈六尺,营建高阁三层,上奉玉皇大帝神像,其次后土尊像,又其次万岁牌位。殿院东西新建廊庑十间,神像依旧庄严,添立牌坊、过厅、山门,悉称壮观。”历时六年,至十七年(1837年)竣工,“……乃此工旧质无余。名虽重修,而去旧建新,其攻更倍于创造。”虽然此次重建后又遭毁坏,但玉皇阁万寿观总体规模行制已近确立,尤其是玉皇阁砖包夯土台基,上起高阁三层等描述与后来之玉皇阁较为一致。同治六年(1867年)因回民起事毁,至宣统二年(1910年),邑绅民等始募款重建。根据题记,现存玉皇阁完工于民国二年(1913年),过厅重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玉皇阁自解放初期作为城关粮站,故于“文化大革命”中幸免破坏,保存完好。一九八四年起,县政府对玉皇阁及其它古建筑进行整修,开辟为县文化区,供人游览。

三、结论

依托现存的明清古建筑群,青海省贵德县着力打造黄河上游第一文化古城,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有“高原小江南”之称的贵德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上游谷地,因其境内流过的黄河河水清澈秀美而吸引了许多游客。除了清清黄河水,贵德县吸引更多游客的是以文庙和玉皇阁为代表的明清古建筑群。贵德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吴淑介绍,自2009年开始,贵德县已经开始以黄河生态观光和古城文化体验为依托,着力打造历史底蕴深厚、多元文化交融、生态保护合理的黄河上游第一古城。未来“黄河清水”与“明清古城”将在这交相辉映,成为贵德的两大名片。

猜你喜欢

贵德山门大殿
青海贵德地区藏族面食与文化研究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贵德县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故宫三大殿之火
故宫三大殿探秘
山东章丘兴国寺大殿考
武当山·紫霄大殿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