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待生成,校本课程展现人文美
2014-04-29王冬梅
王冬梅
摘要:笔者从参加一所乡镇中心小学的校本课程观摩展评活动入手,结合自身认识,提出该校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校本课程建设应具有的特征。
关键词:校本课程;想象;拓深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73-1
前不久,笔者到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去观摩校本课程的展评活动,其校本课题是“荷香莲韵”,以识莲、画莲、咏莲为主要训练内容,从展示的版面和几节课堂教学来看,该校对课题的研究已经达到一个高度,全校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该课题中来,师生说起莲来头头是道,关于莲的古文古诗积累得也非常多,背起来朗朗上口。而且专门编了一本关于莲的校本本教材,虽然只是薄薄的一本书,但也可以看出那是学校老师几年努力的结晶。
可一天下来在赞叹的同时,笔者的心中总感觉到有些许的缺憾,始终感到作为已经经过市级结题的校本课题研究尚有美中不足之处,这种感觉来源于对几堂课堂教学的思考。在这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些真知灼见未被老师赏识、重视,让人凭生遗憾。
镜头一:老师在关于莲的使用价值知识问答中有一题,问莲有哪些食用方法。学生回答说有煮着吃,炒藕片吃,两片藕中间裹上肉糊蒸藕夹吃。这些都是我们当地最常见的吃法,学生都熟悉,所以都能回答出来,应该属于情理之中,突然有一个学生发言说烤着吃,像烤红薯那样。这种吃法前所未有,学生中发出一阵议论,老师见状也一愣,随即严肃地说:“没听说过这种吃法,别瞎说。”那位学生红着脸坐了下去。笔者对老师这种草率的做法不以为然,没有经历的为啥就不可以试一下呢?况且校本课程本身就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研究者去研究、探索。
镜头二:画荷,这是六年级的一堂校本研究成果展示课。在画荷这一环节中,绝大部分学生按照老师说的,用铅笔勾勒轮廓,用绿色涂抹荷叶,用粉红色装饰花朵,很熟练地完成了作业。客观讲学生们画得不错,但笔者总觉得缺少动感,只有一个学生用黑墨画了一幅墨荷,且远看挺有意趣(大概是从什么国画中自学来的吧)。评讲时老师表扬了那些颜色鲜艳的画,对那张不起眼的“灰姑娘”却置若罔闻,其实水墨画是中国最具神韵的画种,水墨风荷也最能突出荷的神韵和动感,另外莲生活在水塘中,必有蜻蜓、鱼儿相伴,透出池塘生机,极具和谐之美。教者教学生画荷必须顾及到莲生长的具体环境。六年级结束学生便升上了初中,对莲的有组织、有系统地研究也就停止了,小学最后阶段应该达到画荷的最高境地,怎么能还停留在静态的平面的荷呢?这种校本课程的开发过于肤浅。
校本课程是学校选定一种素材进行研究的舞台,它的开发本身就有许多需要尝试,需要去拓展,需要去完善的地方,这种尝试拓展完善不仅仅来自于课题组成员,它应该集中全校师生的智慧,而在广大的学生中就蕴藏着许多丰富的想象和出乎意料的见解,因为孩子的思维是开放的,不会受太多定势的困扰,孩子们也是最大胆的,她们想到就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么,纵观历史,许多伟大的发明就是在别人的不理解和嘲笑声中搞出来的,你越认为不可能的事,他就越有可能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因此我们老师要抓住课堂上学生中突然生成的闪光点进行研究探讨。笔者认为校本课程至少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校本课程是延伸的,它有起点但不确定终点,它追求越深入越好的理念。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大家都已经熟知的知识的收集,我们应该研究那些大众未知领域,并且开发出成果,即使是大家熟知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时也不应过于肤浅,要按照学生的年级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较高的层次。
二、校本课程的研究是自主的,它需要来自内部的动力。因为校本课程是国家下放权利,由各学校自主开发、探究的课程,参与开发的学校编写好校本课程后,应制定明确的分段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时间表达成这些目标,避免盲目性。
三、校本课程应该是民主的、开放的,它包容许多与之相联系的子课题。它的开发研究不仅仅靠几个课题组成员,它需要集中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力量,甚至校外人士的力量,如家长、专家等,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一起实践,一起深入探讨,才可能把该课题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
现在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公开课,老师们生怕出一点差错,所以事先把课堂的每一步都导演好了,预设得严丝合缝,就连每一环节需要多长时间都反复试上,做到一分不差,因而对课堂上生成的一些闪光点只能是置若罔闻,不敢节外生枝,生怕打乱课堂节奏,无法收场!从而白白浪费了这些宝贵的生成资源,使课堂的精彩消于无形,实际上课堂上的预设固然很重要,它保证了课堂各环节按照计划有序进行,但留出灵活机动的时间让学生发挥见解也是必要的,课堂上的精彩往往来自于这些突然生成的闪光点,即使不是闪光点,我们也不能对学生的疑难和新的见解无动于衷。像烤着吃这种新吃法,说不定就能在今天这种追求新事物的大环境下成为颇受大家青睐的吃法呢,教者这一武断的否定,使学生的探究就此止步,教者事后也不会去重视,错失了一个对校本课程研究可能很有益处的机会。
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忽视了教育对象的感受、见解,怎能说以人为本呢,完全是以师为本,以表演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