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达成途径初探

2014-04-29陈柳清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4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科学素养学习兴趣

陈柳清

摘 要: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特点并恰如其分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更好地达成情感教学目标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生物教学;科学素养;学习兴趣

生物新课程教学在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的前提下,明确要求将“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作为分目标之一。理解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由于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往往隐含于知识技能、科学探究等实践活动之中。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和特点,深刻地挖掘教材资源,充分而灵活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可以很好地达成这一教學目标。

一、在生物科学史中体验情感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实施课程标准的核心任务。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其他良好的意志品质。科学家往往具备敢于怀疑,勤奋实践的个性品质。摩尔根在一次国际遗传会议上,曾这样介绍自己的科学发现过程:“你若问我怎样去获得这些发现……那么,我会这样说,靠勤奋……靠聪明地运用假设,靠寻觅有利的材料……”摩尔根就是抱着这样的态度,无论对自己的假说,还是对别人的学说,都一概采取依靠事实和运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科学态度。孟德尔揭示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表明,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不仅需要坚韧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还需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研究方法。

二、在实验课中体验情感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形成概念,巩固基础知识,获得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重要价值。

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操作机械被动、实验成功率不高、学生不能从中发现问题和感悟实验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和道理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多方面下手,首先是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创造性劳动,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多数生物实验来说,选择和处理好实验材料,就等于该项实验成功了一半。因为材料选择得好,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方便,观察效果明显,创造思维就活跃。例如,实验“影响酶活性条件实验”猪肝的保鲜曾一度困扰师生,腥味大且不易保鲜。通过发挥学生和老师的集体智慧,通过反复实践,我们改进了材料。往肝脏研磨液添加1.0%苯甲酸钠后,放在实验室可以保鲜4天,白天放实验室,晚上回收放冰箱(2℃)可以保鲜7天以上,不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也不影响蛋白质鉴定实验。类似这样的改进,有利于实验的效果,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生物实验试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中实验设计题型更是备受青睐。因此,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重视对学生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指导和实验设计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简单实验设计的内容、方法与原则,学会科学的实验设计,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教材增设的实习与研究性课题,教学中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引导。

三、在环境教育中体验情感

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展,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危机的日益严重。如何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社会的持续性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先在前提,只有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树立生态伦理意识;以某种人道主义的态度和情感对待自然界、对待生物界,建立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存的合作关系,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物教材中,有相当篇幅属于生物与环境的内容。这些内容力求使学生多掌握一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知识。可在讲述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时,结合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生物资源及环境保护的现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或者运用我国古今生物学事业伟大成就的实例,如,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报国之志。

四、在教材中领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生物学不仅传授生物知识,教材中许多知识点都蕴含着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永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与无机自然界一致说明生命的物质性;生命受核酸储存的遗传信息调控,通过蛋白质表达具体的性状,说明生命活动是有规律的。教材中处处都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细胞的生命历程”“生物的进化”等是体现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典型内容;“遗传和变异”则是体现对立统一观点的典型内容。通过这些典型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相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初步的理解,然后再引导他们在同类型内容的教学中,举一反三地逐步加深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在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可使学生对生物做客观的认识,使学生免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以及各种唯心主义思想的侵袭。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和人体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总之,中学生阶段是学生培养这种情感极为有效而重要的阶段。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学生中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并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所以,教师要努力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教学与育人的结合。真正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施良方.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与策略.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科学素养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