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长跑教学设计中如何激发运动兴趣
2014-04-29邓明明
邓明明
中长跑是中小学体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考核的重要项目。经常参加中长跑锻炼,对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和心血管、呼吸系统有促进作用,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能促进学习和生活效率,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一、学生对中长跑厌学原因
1.历史原因
现行中长跑教学方法很多都是从竞技体育的训练方法演变过来的,实际上是一种以“训练”为目标和手段进行的。这类教学方法有许多与教学不相符合的地方,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是由“教”与“学”组成。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因材施教。
2.直接原因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减少或占用体育课,致使中长跑课时不够和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减少,运动强度过小。
3.客观原因
体育教师误解新课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凡是不安全的教材尽量不选择”,中长跑内容有一定的危险性,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就应慎重,不能草草了事。
二、激发学生对中长跑学习的兴趣
1.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变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点
中長跑的一个特点就是距离长、动作形式单一和趣味性不强,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练习方法再一成不变的话,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平时在组织教学中可采用变换跑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跑的兴趣。也可采用在一定节奏的音乐的伴奏下跑步,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来缓解靠意志力坚持跑步时精力的耗费,这样学生的感觉就好多了。有时候教师还可采用项目选择刺激法,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教师解放思想,对学生在思想上加以引导是激发兴趣的前提
在新课程下,教师要正确理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健康有利、对学生终身体育有利的运动项目,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中长跑运动项目不应舍弃,而更应加强。这对实现课程价值有积极的意义。事实上,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对中长跑项目的教学计划有安排,但担心“安全”就草草收场,教师对中长跑也没有兴趣。教师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才能落实到行动上。中长跑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刻苦顽强的意志品质;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明确锻炼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3.抓好动作技能的“关键”是激发兴趣的基础
实践证明:学生在紧张的情况下,呼吸不正确和“极点”不能克服是中长跑失败的主要原因。要特别注意教会学生呼吸与步频动作协调配合的能力。呼吸方法的不正确,对耐久力的提高影响很大,由于青少年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机能尚未完全成熟,在中长跑中很容易出现呼吸与步频不协调的现象,即课堂上常出现的“岔气”,这样保持长时间活动的能力就会下降,对心肺功能的增强也没有益处。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采用口鼻并用吸气,口主动呼气,增加呼气量,才能增大吸气量,保持平稳一致的运动节奏,采用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或三部一吸三部一呼,使呼吸节奏与动作节奏协调地配合。在中长跑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都会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等现象。这是大部分学生常常“谈跑色变”的原因。针对学生这一心理,在练习前教师应先向学生讲明“极点”是人在长距离跑中,因内脏气管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通常人人都会有,只是有早有晚而已,此时只要坚持一下,并调整速度及呼吸的节奏,这一现象就会很快过去了。
4.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是提高兴趣的催化剂
中长跑是一项艰苦的运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离不开老师的鼓励。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克服“极点”。“极点”出现时,学生的身体机能外于低潮,心理活动也较频繁,在表情和行为上有一定的痛苦感和疲劳感,跑速慢了下来。这时的学生意志品质也最脆弱,他们往往就会在此时放弃练习,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运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克服“极点”。
5.课内外结合是巩固学习兴趣的保障
体育锻炼具有长期性。兴趣还需巩固,才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中长跑活动。结合各种竞赛活动,运用竞争心理和理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在课外经常组织一些耐力性游戏或竞赛,提高练习兴趣与教学效果。
总之,体育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兴趣不浓,而降低教学标准或放弃对学生有很强锻炼价值的体育运动,我们要从教学过程、学生身心特点去寻找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探寻适宜的方法和形式,并让学生体会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第二中学)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