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涂片检查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价值
2014-04-29许惠君
许惠君
【摘要】目的 探讨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血液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试验组:收集血液分析仪中WBC、N%、L%、M%、E%、RBC、Hb、MCV、RDW指标异常的血标本220例和104例上述指标正常的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涂片形态学检查并对比分析。 结果 实验组细胞异常检出率高,对照组细胞异常检出率低。 结论 临床上有发热、贫血、淋巴结肿大等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时,无论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如何,必须进行血涂片检查。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涂片;镜检;血液病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66-02
我们通过对220例血液分析仪检测中上述指标异常的血标本以及104例检测中上述指标正常的血标本进行血细胞形态学观察。 探讨血涂片检查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意义。
材料和方法
一 、标本来源: 我院住院患者的EDTA-Na2抗凝血标本324例,其中220例为指标异常的血标本,104例为指标正常的血标本,进行血涂片形态学观察。
二、仪器以及试剂: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CELL-DYN3200全自动五分群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瑞特染液。
3、方法:仪器按要求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并每天做质控,确保处于稳定状态。血常规检查严格按仪器操作要求进行,血涂片检查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而血涂片检查正常视为假阳性;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 血液分析仪检测和血涂片检查324例标本中,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正常者104例,而经血涂片检查有1例异常,其假阴性率为0.96%;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者220例,而经血涂片检查有86例正常,其假阳性率为39%
二220例血常规检测指标异常结果与血涂片检查结果进一步分析。
220例血常规检测指标异常结果与血涂片检查结果对照表
结果见表,当WBC正常伴随N%、L%、M%、B%中某项轻度增高时,血涂片结果异常检出率较低,平均占20%左右;当WBC明显增高或减低,伴随着N%、L%、M%中某項明显增高时,血涂片结果异常检出率明显增高,平均可达80%左右。
讨论
血液分析仪虽然可以从细胞的体积等指标判断有无异常进行报警,但不能分析异常的原因,且会遗漏以细胞结构异常为主,而在细胞数量、大小方面变化不大的病理细胞(如类白反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而血细胞质和量的异常恰恰是观察血液病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对血液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血液分析仪检测N%增高时,应做血涂片检查,观察有无中毒颗粒、空泡、核左移。若有常提示有严重感染、恶性肿瘤、重金属中毒等。
当检测WBC总数正常或减低,L%增高时,应注意有无异型淋巴细胞,若>10%以上,常提示有各种病毒感染,尤其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当M%明显增高时,一定要做血涂片检查,观察有无幼稚细胞,若有须进一步做骨髓检查以确诊。
临床上贫血患者,血涂片染色镜检红细胞有其特征性改变,可提供鉴别诊断依据。有些类型的溶血性贫血能产生独特的血涂片表现,临床靠血涂片检查结果就可诊断,如遗传性椭圆红细胞增多症(血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大量椭圆形RBC、少量卵圆形RBC)、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涂片检查可见大量RBC碎片、盔形RBC、毛刺状态及嗜多色RBC);巨细胞性贫血,镜检可出现巨红细胞,卵圆形红细胞和多叶核红细胞,贫血严重时还可出现泪滴形红细胞和碎片。其他一些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血涂片镜检可见大量靶形RBC、少色素小RBC、嗜多色性RBC、大量有核RBC。等等。当然须进一步做骨髓检查,以确定贫血的类型。
总之,血液分析仪只是一种过筛检查,当血细胞数量、比例或直方图等发生异常,或临床有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时,一定要做血涂片检查,以早期发现血液病。
参考文献:
[1]陈宏础,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血液及体液专业,1997,1:7-10
[2]孙杰,徐雪妹,徐锋,三分群血液分析仪检测中间细胞群增高的复片规则探讨[J].检验医学,2005,20(3):204-206
[3]姬美容,谢毅,临床疑难血液病细胞形态学诊断精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