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区社区林业发展林下经济模式探究
2014-04-29李丹曹玉昆
李丹 曹玉昆
摘要通过分析东北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社区林业发展模式,提出通过社区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产业模式,并给出我国东北地区通过社区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分别从政府扶持、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科技指导、网络平台打造、灾害防治等角度探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林下经济;社区林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4-01085-03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2572014CB24)。
作者简介李丹(1981-),男,辽宁丹东人,讲师,从事林业经济管理研究。*通讯作者,教授,博士,从事林业经济管理研究。
在传统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木材收入是整个林业发展的主要部分。伴随速生丰产林的发展,林农的木材收入可以得到提高,但是林农收入周期长,投入成本大,要缩短收益时间,发展林下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林下经济产业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林业生产的参与式林业与农业经营方式,是采取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是协调森林保护与发展经济非常有效的模式[1]。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林下经济活动成就的取得,林下产业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1]。
1 东北林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主要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我国现阶段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林草牧套种模式、林药模式、林油模式、林粮模式、林菌模式、林蝉模式、林菜模式等[2]。我国东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区辖属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盟,林下经济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林禽模式东北林区除飞龙(花尾榛鸡)、雕、天鹅、东北虎、鹿、紫貂等30余种珍稀动物外,经济价值较高的还有野猪、林蛙、花尾棒鸡等。目前主要的林下禽类养殖主要集中在梅花鹿、马鹿、狍子、黑熊、野猪、蓝狐、山鸡、貉、鸵鸟、大雁、林蛙等。
1.2林药模式近年来东北林区中草药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主要有林下参、平贝、龙胆草、水飞蓟、五味子、防风、穿地龙等,另有甘草、黄花、细辛、大力子、板兰根、刺五加、知母等。发展林药种植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林地生产力,是利场利民的好项目。
1.3林菌模式利用林缘、苗圃等地,使黑木耳、蘑菇、猴头、香菇等野生实用菌类种植得到迅速发展。林菌模式已经在东北林区广泛推广,其产品已经进入国内各大超市,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1.4林菜模式近年来,东北地区山野菜栽培面积逐年递增,开展林下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示范区建设,主要种植的野菜有刺老芽、老蕨菜等。黑龙江省已经建立了多个五味子、刺五加、薄荷等生产基地,蓝莓、挂金灯等野生果实也已经进入深加工生产,并拥有固定系列产品和固定的消费人群。
2我国林下经济生产方式的局限
目前在我国林下经济生产与销售过程中主要有林农自产自销和农业供销合作社等生产方式,这2种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有以下局限。
(1)生产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销售网络渠道有限,不能有效地与市场进行直接对接,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地方林业局的领导缺乏培育品牌和开拓市场的主动性。
(2)缺乏品牌效应,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初级产品多,缺少林下经济商品的深加工能力,市场整体竞争力弱,缺乏区域性生产的带动能力,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形成产业链和经营效益。
(3)缺少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各级政府的扶持和推动力度不大,尚未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
(4)很多基层林业局与森工企业在林业合作社运作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内部生产销售制度也不健全,所以难以提升生产规模,很难大规模组织林农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生产。
(5)缺乏规范健全的林下经济作物交易平台渠道,林下经济作物收购、流通缺乏市场的监管,林农缺乏话语权,常常出现竞相压价的情况,林农的经济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其生产积极性难以调动。
3 社区林业概述
现阶段主要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是生产不成规模、缺乏品牌效应、缺少销售渠道等问题,所以发展林下經济,切实提高林农的经济收入,必须首先提高林下经济生产的规模,建立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的经济体系。在人类生产、文化和社会活动中,社区是最基本的活动单位,是构成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的空间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活动功能的多个社会群体的集合。社区林业是社区各群体(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建设的森林经营,参与式是社区林业主导的经营理念[3]。
关于社区林业,现如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印度林学家K W Timari认为,社区林业是在传统林区以外的所有土地上种植树木和其他植物的科学和艺术,人民直接参与,并在不同程度上与其他活动相结合,对土地进行均衡的无偿使用,以向个人和社会提供多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78年)的定义,社区林业为在林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任何吸收当地居民参与的情况,这种情形非常广泛,从当地缺少薪柴和其他林产品,造林以满足需要,到通过经营林木为当地农户提供经济作物和发展林产品加工业、手工业和小型工业以增加收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世界森林资源状况》一书中对社区林业的定义:社区林业是用来描述社区参与森林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术语,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公共林业、农场林业和联合森林管理,社区林业计划是根据当地人民和技术人员的知识所制定的,并且采用参与式方法帮助当地人民及其组织机构,使其能够通过提高对林木和林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而达到其目标并解决所关注的问题。亚太地区社会林业培训中心对社会林业的定义是:社会林业是任何一种能使当地群众自我驱动、自我激发,且有自主权,从而投身于种树并且收获树木产品的旨在促成土地系统持续利用的社会活动,其形式表现为:单纯种树或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组合在一起;个体或集体水平上开展的;家庭手工艺业劳动者或小的作坊工厂所开展的;在国有、集体或私有土地上开展的植树活动[4-5]。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社区林业就是在林权改革的基础上,用户获得林地使用权,在林农自愿参与的基础上,组成的以社区为单位的林业生产销售群体,利用承包的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和混农林业。通过林业社区提供的林业实用技术培训,林农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学到致富技能,在自家山场资源的林业开发中,自主选定发展项目和活动,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经济收益。林农通过政府支持、企业组织、自主参与建立起面向林业生产过程的社区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可以通过社区林业来整合地域资源优势,实现林下经济产品的优化选种、科学生产、集中配送,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切实提高林农的收入。
4 社区林业发展林下经济模式的建议
社区林业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和市场发展趋势进行生产,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与需求观不同,决定了通过社区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生产与管理的复杂性。根据社区林业的特点,结合现有东北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4.1 政府大力扶植,开展招商引资以社区林业为单位,政府提供政策倾斜与扶植,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各级林业部门要广泛宣传国家、省和总局扶持发展林业经济的政策,建立面向林下经济生产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组织规模化生产,提高企业的深加工能力。建立完善企业与社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模式,使林农依托企业推进林下种养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林农收入,增加林农生产积极性。
4.2 创建一流品牌,打造品牌优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纯天然的山野产品需求量猛增,也为林下经济产品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市场具有极大的潜力。在产品推广过程中,打造知名品牌是延伸林下经济产业价值链的重要途径。打造知名品牌的首要工作是建立现代林业林下经济产业市场营销体系。在社区和龙头企业牵头的基础上,注册商标,创建一流品牌。
4.3 标准化生产,减小生产风险以社区为单位,积极探索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根据社区的养殖发展历程与实际资源环境,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提出适合当地的标准化养殖方案以减小林农的养殖成本与养殖风险。积极开拓具有市场前景与高附加值的林下经济产品,促进林下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4.4 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科学指导生产经营全面推行科技兴林,通过社区集中式生产经营,集中组织增产增收的技术服务,按照生产时间组织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提高科学技术推广增产增效技术。同时面向林业社区建立林下经济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咨询平台。建立现代林业科技及林下经济生产者之间的桥梁和平台,将实用林下经济新技术转化为实际的科技生产力,以健全新型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4.5 整合生产销售,构建网络流通平台通过龙头企业与社区对接,建立完善的網络销售渠道,将超市与社区进行对接,通过集中采购、统一品牌、统一配送、连锁经营的现代流通方式,初步构建林下经济产品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同时对市场需求进行反馈,指导林农进行林下生产,改变现如今林下经济收购环节中混乱秩序的现状,形成诚信有序的林下经济市场体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东北地区林下经济生产销售电子商务平台,林农以林业社区为单位,发布供需消息,通过网络平台提高产品知名度,让用户的需求与林农的产品对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提高林农收益。
4.6 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建立灾害防治平台以政府为主导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完善可靠的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完善标准化灾后处理预案,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同时针对林下经济产品生产过程,建立完善的林下经济作物生长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家禽养殖技术决策系统、林下经济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系统、林下经济生产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等,建立以林业社区为最基本单位的林下经济信息化服务平台。同时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林下经济信息服务队伍,为林农提高防病减灾能力进行科学指导。
5结论与展望
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和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采用社区林业来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发展林下经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林农收入是首要前提,但是也需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基层实际组织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在林下经济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进程。
参考文献
[1] 于小飞, 吴文玉, 张东升, 等.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 林产工业,2010,37(4):57-62.
[2] 刘新波. 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J]. 林业科技情报,2007,39(2):18-19.
[3] 孙玉军, 孟宪宇. 社区林业中的冲突及解决技术[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3):107-108.
[4] 刘璨. 国外社区林业发展新动态[J]. 国外林业经济,1998(3):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