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新途径

2014-04-29樊朝刚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途径高校

樊朝刚

【摘 要】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知行合一“既是一种哲学范畴又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中共中央提倡的实践育人的教育观充分遵循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规律,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魅力。实践育人是党和国家在学校教育中的新发现,是教育教学的新思维。

【关键词】高校;实践育人;途径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提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i在社会广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语境中,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实践育人是进一步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改变了传统重知识灌输,轻社会实践的教书育人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各级学校,特别是大中专院校都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源头,高举实践育人的教育旗帜。但是,对于什么是实践育人?如何实现实践育人等本源性问题缺少研究和回答。本文主要从实践育人的基本概念内涵出发,探索学校实践育人的新途径。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范式,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观点。马克思认为,从自然属性的角度,人与动物都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的存在物。但是,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分析,人通过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改造客观对象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是一种类的存在物。类存在物概念的提出进一步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从认识论的角度,把实践引入哲学范畴。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在思维方式上的革命,恰恰在于他克服了近代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独创了实践活动论的思维模式,并通过实践的思维方式把握人的本质力量双向对象化以实现对客体的合理改变和使主体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ii教育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实践活动,所以,教育也是一种实践。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所谓教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育是养子使作善也。从词源学的角度考察,教育是由施、效、使、善等一系列动作完成的,体现了一种实践的过程。根据实践与教育所固有的属性、特点和联系,教育学者张文显提出,所谓实践是指:“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激发学生课外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新型育人方式。“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实践育人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使得教育从封闭教育走向了开放教育,从显性教育走向了隐形教育,从课堂灌输教育走向了课外引导教育。教育的客体与主体之间发生了互换与交流、团结与协作。

2012年,教育部下达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意见》中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坚定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iii

从《意见》的主要议题来看,可以把实现学校实践育人的主要途径总结为“一个贯彻和三个坚持”。第一、在学校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六届六中全会,党和国家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全面贯彻社会主義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指导思想。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指导放在首位。第二、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是一种生产实践活动。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注重把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避免“高分低能”式的学习模式。第三、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理论学习、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是三位一体的。只有坚持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认真体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才能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激发教育主体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第四、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历史、社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我们逐步确定和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在任何历史时期取得胜利的法宝。学校实践育人也要必须坚持人民群众路线,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知行合一“既是一种哲学范畴又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中共中央提倡的实践育人的教育观充分遵循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规律,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魅力。实践育人是党和国家在学校教育中的新发现,是教育教学的新思维。

注释:

i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年8月26日.

ii任皑.马克思实践观的人文意蕴[J].哲学动态,2005(8):23-27.

iii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2012年12月4日.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途径高校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