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疼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
2014-04-29黄丽冰成小清
黄丽冰 成小清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疼痛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科新生兒病房以及NICU 住院的8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根据新生儿疼痛反应情况积极给予缓解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41例(接受疼痛刺激时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轻度疼痛的发生率为68.29%,明显高于对照组41.46% (P<0.05),而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9.27%、2.44%,明显低于对照组48.78%、9.7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临床中,护理人员在提高对新生儿疼痛充分认识的前提下,不断的加强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疼痛程度,减少由于疼痛而对新生儿近期及远期造成不良影响的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疼痛;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24-01
新生儿由于机体尚处于发育期,疼痛感以及应激反应不明显,并且临床上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来合理衡量新生儿疼痛严重程度,以致于往往被忽略。然而恰恰是被忽略的疼痛感,对于新生儿,尤其是一些早产儿和危重患病儿,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临床上给予适当的疼痛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科新生儿病房以及NICU 住院的新生儿根据疼痛反应情况积极给予缓解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82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科新生儿病房以及NICU 住院的新生儿。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最大3d,最小1h,平均出生体质量(2.77±l.52)kg。新生儿46例,早产儿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根据新生儿疼痛反应情况积极给予缓解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41例(接受疼痛刺激时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出生质量等方面差异均为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患儿表征给予积极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降低致痛因素:引起新生儿疼痛的因素有很多,因此要从多方面着手,降低致痛因素。在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时,务必要求轻、稳、准。由于新生儿不具备言语理解能力,如果新生儿反应过度激烈,可适当给予镇静剂,临床常用的镇静剂有:口服10%水合氯醛,剂量0.4-0.6毫升/公斤,或者肌注、静脉滴注安定,剂量0.25-0.5毫升/公斤。
1.2.2 用药致痛:新生儿由于自身机体脆弱,并且体质状况差异较大,用药致痛一方面是剂量难以掌握,另一方面是会带来大量的副作用,因此不推荐本方法。如果用药后,必须保持对后续效果的关注和评估,直到确认安全为止。
1.2.3 改善NICU环境:主要是为新生儿营造温馨、安静的睡眠环境,具体包括在灯光控制上应适当调暗、NICU应尽可能选择吸噪隔音良好的材质等。从而能够使患儿情绪安定下来,降低其基础代谢率,避免疼痛感的加强。
1.2.4 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由于新生儿无法通过语言准确表达疼痛感和疼痛部位,因此必须做好患儿父母的思想工作,对他们进行详细的护理宣传教育。尤其是母亲,作为新生儿最亲密的接触者,母亲的关爱和体贴能够大大降低患儿对疼痛的恐惧,缓解疼痛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反应。
1.3 效果评估
目前临床上存在多种评估新生儿疼痛的方法,其中以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 (Neonatal Infants PainScales, NIPS)[1]应用最为广泛,并且简单方便易操作,本研究中即采用此方法,并定义:总分 50分及以上为重度疼痛;30~49分为中度疼痛;1~29分为轻度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对照组疼痛刺激后60 min,观察组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后 60 min,对比两组新生儿疼痛刺激时的疼痛程度发现,观察组轻度疼痛的发生率为68.29%,明显高于对照组41.46% (P<0.05),而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9.27%、2.44%,明显低于对照组48.78%、9.7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疼痛刺激时的疼痛程度比较[n(%)]
3 结论
关于疼痛,医学界将其定义为: “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伴有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 属于主观性感觉”[2]。新生儿对疼痛的反应,主要包括自主性反应、激素及代谢反应、行为反应以及记忆反应等。有研究表明,新生儿痛觉传导在孕 30 周时已经基本形成,并且短暂的急促疼痛刺激可以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导致患儿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发生异常波动,严重甚至可致脑缺氧、脑损害等。而通过对新生儿给予积极的疼痛护理,能够有效避免疼痛给患儿带来的不利损伤,确保患儿健康。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轻度疼痛的发生率为68.29%,明显高于对照组41.46% (P<0.05),而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9.27%、2.44%,明显低于对照组48.78%、9.7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在临床中,护理人员在提高对新生儿疼痛充分认识的前提下,不断的加强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疼痛程度,减少由于疼痛而对新生儿近期及远期造成不良影响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于果,周燕霞,候新琳,等.缓解有创护理操作所致新生儿疼痛的方法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5):292-293.
[2]黄云丽,叶永青.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和生命体征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16(4B):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