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2014-04-29王乐乐
王乐乐
【摘要】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关于儿科循证护理的有关文献,其中包括在早产儿中的护理、对疾病的健康指导和预防、儿科护理的技术和各个系统疾病的相关护理等方面实施循证护理的情况,目的在为了让儿科护理人员清楚的学习循证护理,并能熟练掌握和实施,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提高工作的效率,从而增加儿科护理的科研成果在临床中实际应用的机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更好的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使儿科护理的工作得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循证护理;儿科护理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97-02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意思是遵循证据的护理,英国的流行病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主张医护的工作应在具有有利证据的前提下进行,而不仅仅是主观的经验上;加拿大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把他们将“循证规则”作为有效前提的临床工作的模式起名为EBN。其基本含义为: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措施计划中,清楚、准确而谨慎地将科研结论与多年的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制定出符合病人身体状態的护理方案。是将有价值性且可信性的科学研究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运用证据,对病人实行最佳的护理措施[1]。
1.对儿科护理的循证护理的应用
1.1对儿科护理技术中的循证护理的应用
在治疗儿科的疾病中,手背静脉穿刺是经常采用的给药方式。由于小儿的血管很细,又有很强的恐惧感,使得这种操作的难度较大。我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随机将160例进行手背静脉穿刺的患儿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静脉穿刺。进行循证护理的小组,经过查阅文献并评价实证,在穿刺时要求患儿松拳束指,运用直刺法进针的方式,并加大进针的角度。结果显示,在无痛穿刺率、一次性成功穿刺率和所用的时间等方面,实验组都优于对照组。对于儿科护理人员来说,小儿的静脉采血同样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我院按照小儿的年龄、体重和所需采血的量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判断出采血的部位和恰当的固定方法。经结果显示,在实行循证护理的前后,小儿的静脉采血一针率分别是65.89%、83.45%,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
1.2对早产儿的循证护理的应用
根据文献资料统计,我国早产儿的死亡率较高[2]。为将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对我院住院的40例早产儿应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实施相关的干预;并实行回顾性统计,经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早产儿较少发生并发症且体重增加很快。早产儿的消化系统由于发育的不成熟,经常会出现危及生命的腹胀。我院通过循证护理,对患儿使用安慰剂奶头让其吸吮,使胃肠道的激素分泌增加,达到消化能力有效提高的目的;建议母亲对早产儿及早的进行母乳喂养。结果表明:循证组146例患儿中,发生腹胀的4例(2.73%),对照组174例患儿中发生腹胀的18例(10.3%)。
1.3对儿科各系统疾病的循证护理的应用
在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中,由于患儿的家属对相关的医疗知识不熟悉,其表现出的焦虑情绪会对医生的诊疗过程产生影响。我院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实施相关干预。使用焦虑量表(SAS)进行评分[3],结果表明:干预组家属的焦虑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1”),干预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的(“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我院对150例出血性疾病的患儿应用循证护理后,诊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对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应用HGT-200型亚低温治疗仪进行降温,每隔2小时对受压的部位进行按摩,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完善各阶段的康复措施和制定出针对个体的综合康复方案。结果显示:60例患儿均没有发生压疮和其他并发症。对病毒性脑炎的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诊疗和康复教育,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尽早的融入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
1.4对儿科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指导的循证护理的应用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支气管哮喘能够做到完全的预防,健康指导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院根据“哮喘全球防止策略”,每半年一次对哮喘的健康指导的循证证据进行查找,并做出适当的调整,利用计算机对相关病例进行管理,建议病人每天写“哮喘记录”等。根据患者的哮喘记录,及时的发现问题并矫正,获得了显著效果。病毒性心肌炎由于院后护理措施不当,容易复发,对我院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后,有效巩固了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除此之外,我院应用系统的方法总结出同类别的疾病所具有的共同所需的健康指导,形成了标准的健康指导计划,有针对的结合患儿自身情况对健康指导的内容进行删除和增加,并针对反馈做出及时的调整。通过循证的健康指导,使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家属对医疗方面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4]。
2.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循证护理仍存在的问题
根据文献资料表明[5],我国儿科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方法不能全面掌握,例如在实施循证护理的过程中对其的证据评价较多为4级评价,缺少大样本的随机实验,也很少有对照病例的观察,可靠性较低。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大部分只受过中等的职业教育,对阅读国内外专业的文献,评价证据有很大困难;二是循证护理的资源匮乏,相关文献表明,对6种护理期刊进行调查,5年共刊载文章6130篇,平均每年刊载文章1226篇,对我国100多万名护理人员来说,资源贫乏[6]。
总结:
总而言之,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加快儿科护理的进展;提高儿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科研能力;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为儿科护理的科研成果应用在临床中提供机会,有效改善了医患关系。使儿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于志平,吴心琦,刘继宏. 中药湿敷治疗留置针所致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4C):40-41.
[2] 侯霞,陈绍玲,黄碧萍. 循证护理应用于侵蚀性葡萄胎患者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B):69-70.
[3] 孙蕊容,邱淑君,何敏姝. 循证护理在外科患者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11):268-269.
[4] 李莉,王燕,王梅新. 循证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04):888-889.
[5] 王剑英,张利岩,李蓉. 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静脉炎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4):872-873.
[6] 贾凤平,袁明芬. 循证护理在预防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14):1977-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