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及其改善对策
2014-04-29邱晓雯
邱晓雯
摘要:目前,“后进生”问题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之一。以前,人们把“后进生”的成因往往只归结到学习能力上,但其实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方面。特别是现在“后进生”在社会、学校、家庭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致使他们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应得到教师、家长及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改善对策
一、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自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的“后进生”有很强烈的求知欲与好胜心,但是由于他们的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因此,得不到老师正确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及家长的肯定。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在学习中遭遇失败,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对自己的能力及智力产生怀疑,因此产生自卑的心理。另外,由于自卑,“后进生”往往不喜欢结交朋友,喜欢独来独往。他们认为别人都不喜欢自己,甚至会怀疑别人都讨厌自己,从而对其他人也产生敌对心理。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使得他们更加自卑。
(二)学习缺乏内驱力
所谓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生理和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而厌学在“后进生”当中很普遍,在课堂上表现为不听课,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上干一些与本课无关的事情或发呆;课下,作业需要教师督促才能做完,改错也需要教师督促。在教师对其学习问题进行谈话时,他们也表现出一种对自己的现状无所谓的姿态。而对学习,更是表显出厌倦、烦躁的情绪,甚至是抵触与学习相关的一切。
(三)焦虑倾向明显
大部分“后进生”因自己的成绩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而感到自卑,因此他们更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而这种肯定在他们的心里就是成绩。因此,当临近考试时,他们就会担心自己考试准备不足,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在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学习成绩不好而无法实现老师或家长的期望,担心受到同学的嘲笑。这往往表现为紧张不安,忧心忡忡,注意力集中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过度反应,难以做出决定。
一项心理测评表明,面对考试,20%的小学生情绪紧张,其中75%是“后进生”。他们当中有35%的人出现轻微焦虑,17%属于过度焦虑。更严重的考试时会心跳加速、全身冒冷汗、身体感觉僵硬,总是想去厕所等。
二、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自身因素
1.个人生理因素
个人的遗传基因和环境的不同,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每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能力、记忆、理解、性格等方面也不相同,而这也是造成“后进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
2.缺乏自我概念
影响自我概念的因素主要有两点:自我评价高低和自我接受程度。“后进生”往往缺乏自信心,而自信心正是建立在自我评估基础上的,而认识不足或低估自己的能力都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往往对自己的优点及不足没有把握,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于“后进生”来说,其自我评价往往低于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肯定不足,多是靠同学、家长及老师的评价来认知自己的。“后进生”在学习上遭遇挫折,加上评价不适当,导致他们自我低沉、自卑。
(二)学校因素
1.教师因素
“后进生”一直是每个教师的困扰。由于“后进生”学习基础比较差,不仅在成绩上拉低了班里的平均分,还经常调皮,给教师增加了一些麻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忽视他们,而在课下教师又会过于频繁“关注”他们的行为。
目前,由于班级扩招,班级容量过大,而一个班里的“后进生”毕竟是少数的,因此在教学上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针对“后进生”,从而忽视或顾及不到他们。由于教师教授的课程程度不适合他们,“后进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当教师发觉他们不专心听讲、叫他们回答问题时又缺乏耐心,就会对他们进行批评。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批评他们,无疑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更加自卑。而在课下,由于大部分“后进生”多为男生,自控能力差、纪律性差,他们便成为了班主任心中的焦点。下课后班主任常常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般班里纪律差了,班主任常常先责怪他们,这样往往会冤枉了“后进生”。由于“后进生”本身就自卑,而且敏感,他们觉得班主任是有意的针对他们,歧视他们,从而对班主任产生抵触心理,拒绝接受班主任的一切教导。这样一来,在情感上“后进生”就会慢慢地疏远教师,甚至敌视教师,不会像其他同学那样亲近教师或求教于教师,反而选择了逃避,或是拒绝接受教师的知识教育和身心关怀。
2.学生因素
由于教师平时在纪律上关注“后进生”比较多,常点他们的名,经常批评他们。这也就给其他的同学有了一种心理暗示,那些“后进生”就是不好的孩子,是不受教师喜欢的孩子。因此,在同学中“后进生”有时不太受其他同学的喜欢,甚至是讨厌。
本文对北京市某小学2年级3个班120人中的30个人进行了关于“后进生”的看法的访谈。经过统计,有2人愿意跟“后进生”做朋友,也愿意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占6.7%;有4人认为无所谓,没什么想法,占13.3%;有24人认为“后进生”很讨厌,不喜欢跟他们接触,甚至教师排座位安排坐在他们旁边都是痛苦的事,占80%。
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不愿意跟“后进生”接触,更不用说是做朋友了。由于“后进生”没有正常的交往,他们害怕或是抗拒跟教师接触,而其他的同学又不愿意跟他们接触,所以“后进生”一般都很孤单、自卑。而“后进生”在平时常遇到挫折,或者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由于“后进生”年龄小,没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想要找人诉说。但是,他们没有人可以诉说,只能将一切问题埋在心里,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會造成心理问题,更何况是小学生。
(三)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不当或与父母的长辈一起生活
对孩子严厉粗暴或放纵溺爱这两种偏向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这两种教育形式都不利于“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粗暴的态度无疑会给孩子造成恐惧的心理,当“后进生”考试不好时,他们由于恐惧而不敢告诉家长,于是就不得不撒谎。但是,也不能溺爱他们。这都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后进生”身心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从而产生惧怕心理或刁蛮任性、自私,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及独立精神。
2.家庭破裂
由于现在社会上的离婚率较高,而离婚后受伤害最大的无疑是孩子。因为家庭的变故使得孩子在心灵上受到极大的伤害,极易产生自卑,人情冷漠,情绪低落缺乏安全感,缺乏信任感。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产生精神和情绪各种疾病的肥沃土壤。”可见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而对于“后进生”来说,本身的成绩就造成了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家庭的破裂无疑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变得沉默,不爱跟别人交流。而家庭的破裂也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变得敏感,总是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
(四)社会因素
1.社会的竞争压力
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增加,人们的竞争压力意识也在加强。竞争压力增大使得“后进生”在应对考试时紧张不安,产生焦虑情绪,导致“后进生”的心理问题。
2.社会不良文化
有媒体报道“绿领巾”,有的学校为“后进生”带上“绿领巾”,将“后进生”与其他学生区别开。这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做法,而社会媒体不仅没有批评,相反还大肆赞扬。大众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后进生”,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公平公正的待遇,导致“后进生”的自卑心理。
3.社会人情冷淡
由于人与人之间感情越来越冷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在降低。而“后进生”由于成绩不好,他们自卑、敏感,极容易察觉别人不怀好意的注意或说自己的坏话。这也导致他们不相信别人,怀疑别人,当他们有心事时也无处诉说,导致心事积压在心底,长此以往造成心理问题。
三、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尊重孩子,鼓励个性化发展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应尊重学生,允许学生个性化发展,关爱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品质、特点等都是不同的。因此,学校及家庭不应只以成绩这一项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应从多方面评价学生,尊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自身的评价还是依靠别人的评价,因此经常鼓励“后进生”能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评价,意识到自己也是有优点的,从而缓解他们的自卑心理。
(二)教师恰当的指导
教师对“后进生”进行疏导或辅导,从本质上说是出于对他们的负责与关心,但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以“后进生”可以接受的方法对其进行疏导、辅导。由于大部分“后进生”都有厌学的问题,对教师也有抵触心理,而教师一味地硬性辅导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还会加重“后进生”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首先得了解“后进生”,根据他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疏导和辅导。这样才能缓解“后进生”对教师的抵触及厌学心理。
(三)同学的帮扶
同学的帮扶对“后进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同学之间年龄相仿,交流起来也比教师、家长更加有效。同学的帮助可以使“后进生”拥有倾诉的对象,遇到问题时不至于无处诉说,从而避免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同学可以从与“后进生”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关爱与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让他们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同学的帮助和感染能够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缓解“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在解决“后进生”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提升教育人员和家长的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素质应不断提高,对“后进生”的态度也应端正。一是提升教育人员及家长对“后进生”的信任感,相信他们,鼓励他们,缓解他们的自卑感。二是提升教育人员及家长对“后进生”的宽容,当他们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宽容对待他们,鼓励他们,缓解“后进生”与教育人员及家长之间紧张的关系,减少他们的抵触心理。三是提高教育人员及家长的科学教育观,科学的教育“后进生”,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高分数,减轻“后进生”对考试的焦虑。
(五)加强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
在社会上,媒体应避免再去报道像“绿领巾”那样的将“后进生”区别于其他学生的做法。舆论上引导人们将“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带着有色眼睛看待“后进生”。强化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以正确的方式关爱和看待他们,减轻他们的自卑心理。弱化舆论对于单纯追求高分数的报道,减轻“后进生”对考试的焦虑。
参考文献:
[1]梁宁.浅析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15).
[2]张勋.浅谈“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J].职业技术,2007(08).
[3]杨贵江.浅谈“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及转化[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4]张萍.“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综述[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07).
[5]廖永锋.后进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消除对策[A].广西教育学会.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
[6]刘杰.后进生心理分析及补救措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1).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育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