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SNA—2008浅谈人力资本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地位和实践

2014-04-29程超

中国集体经济 2014年4期

程超

摘要:近年来,人力资本在国民财富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已成为决定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各国对人力资本的核算却仍处于摸索阶段。为了满足国家发展对人力资本掌控的需求,有必要将人力资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1年由联合国等发布的SNA-2008已经在考虑可行的方案,而中国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内容。本文通过对SNA-2008相关条款的研读并结合中国的核算实践,初步探讨了人力资本核算融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SNA;人力资本核算;国民财富

2012年,联合国发布了一个名为《包容性财富报告2012》的新型报告,该报告突破了传统的财富观,改变了人们以往过分以GDP来衡量国民财富的看法。在该报告中,科学家们试图用一个特别的指数来衡量一个国家的财富。他们的做法是对国家财富的三个来源,即劳动力质量(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实物或生产资本)及包括矿产、土地和渔场在内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本)进行量化加总,这样就给出了一个比单纯的GDP更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新指标。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核算,在被研究的20多个国家中,美国高居榜首,是第二名日本的2倍,是第三名中国的6倍。并且该研究还得出结论,从财富结构看,发达国家中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推动财富增长,而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虽然GDP已经很高,但财富增长却仍主要来源于实物资本。

一、人力资本核算的必要性

近年来,人力资本在国民财富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国人力资本存量是其经济表现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不过虽然人力资本的概念和测算远远比正式的国民经济核算账户要早得多,但是目前对人力资本的测算及如何将其融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各国都还处在探索阶段。因此,为了积累有效的基础数据资源,将人力资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对人力资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还非常少见。虽然在SNA-1993发布后,有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对人力资本融入国民经济核算提出了一些方案和意见,但是由于各执一词且都存在各种局限性,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2011年发布的SNA-2008虽然仍没有把人力资本纳入其中,但是已经在考虑可行的方案,而中国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部分的内容。

二、人力资本核算的现状

熟悉SNA及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人都知道,基本核算表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其中后四项的核算都是围绕物力和资本的存量或流量进行的核算。而作为总量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一般被大家认可的有三种算法,分别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其中,生产法和支出法都也只是围绕物力和资本的存量或流量进行的核算,并没有包括人力资本核算;收入法虽然把劳动者的劳动当成一种生产要素并将其分配给相应的收入,然后再在GDP的核算中将劳动者报酬作为收入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核算,但在收入法中,还是没有提高到人力资本的高度。而在SNA附属核算中,虽然有单独的账户对劳动力和人口的实物量进行核算,但很明显它已经与处于中心地位的属于价值量核算的五大核算体系严重脱节,导致前后无法衔接。面对人力资本在国民财富中日益重要的作用,核算上的落后是极不相称的。如果不将人力资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中,我们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是不完整的。

其实,在SNA-2008中,共有16处提及了人力资本,可见,人力资本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不过由于理论和实践中的种种原因,没有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关于这点,SNA-2008中给出了解释和处理方法。专家们指出,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应当将员工培训和教育支出等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方式,将其归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因为,知识、技能和资格的获得提升了当事人的生产潜能,并且构成了个人未来经济利益的来源。但是,尽管从广义上来看,我们认为知識、技能和资格确实是资产,但它们不能等同于SNA所界定的固定资产。这是因为知识、技能和资格是通过个人自身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等方式获得的,无法由别人来替代,因此知识的获得不是一种生产过程。所以,由中小学、大专院校等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可以看作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进行的消费,应该这种类型的教育作为最终消费来处理。而对于雇主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对其进行培训的情况,其所发生的相关成本可以把它们视为中间消耗。

尽管没有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但是SNA-2008中也承认人力资本投入是大多数生产过程的主要投入,该投入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由人力带入生产过程中的知识的。因此,大多数的国家普遍认为,受教育人口对于经济福利至关重要。虽然关于如何对受教育劳动力的价值进行测量仍然存在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但是人们已经再三要求在SNA中解决这一问题。

在会计学中,人力资本本身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会计核算体系。目前,在企业层面已经有国内外的研究者采用会计账户的形式构建了一套核算体系,将人力资源按照要素和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并分别计算其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费用,进而对其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对人力资本的处理还在摸索阶段。《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版)》利用附属表的方式进行了人力资本的实物量核算并将其体现在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中,反映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在期初、期末两个时点的存量状况及在核算期内的变动情况,但该表仅包含有人口的数量指标和教育指标等基本实物指标,而没有办法体现我们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的价值量核算。

三、人力资本核算实践的两种思路

如果要将人力资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人力资本价格进行估算,有两种思路可以实施。

第一种思路是对现有的核算表和账户进行拓展和改进,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通过对现有的有关个人、政府和机构的消费支出项目进行更为详细的功能分类,从而获得相应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费用数据,以此估算各种类型人力资本的价格,获得人力资本核算的数据。

例如,在SNA-2008中也提到的,如果把人力资本考虑进资本账户,那么对教育和卫生的最终消费中至少有一部分要被视为固定资本形成,这样的话中心框架里的相应交易就应该从消费被重新分类到固定资本形成中,从而形成人力资本资产。其直接后果就是固定资本消耗的概念也要相应延伸。

SNA-2008中也指出对某些分析目的而言,可以认为SNA中资本形成总额的定义过于狭窄。例如,在研究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原因时,研究者常常需要测算的“人力资本”通常是根据过去的教育支出资料推算得出的。SNA中所述四种功能分类都确认了教育支出,因此就可得到住户、政府、非营利机构和生产者所发生的教育支出。

目前,国内已有研究者从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入手核算人力资本价值。首先,将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分为教育投资、培训投资、医疗保健投资、人力资源迁移投资和计划生育投资等部分,再就每部分的来源进行界定。其次,确定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分别为个人、政府和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公共团体四个部分。再次,按照SNA通行的标准和核算要求,把这些主体分别划归于居民、政府、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外部门这五大类中。最后,按部门来核算人力资本的价值并将人力资本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去。在这方面,国内学者庄作钦、郭朝晖等人已经得出一些较为可行的研究成果,从使用角度得到了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的平衡关系式:可支配收入=基本的消费支出+储蓄+人力资本投资。

不过,尽管已经有研究给出了一些设计,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套严谨的且有说服力的方案来对现有的有关个人、机构和政府的消费支出项目进行更为详细的功能分类,从而进行人力资本的估算。因此,这些设计多为纸上谈兵。

而且,这其中还存在一个理论难题,那就是人力资本在进行资产负债核算时,作为资产核算的部分,SNA中已经说明,并且有其理论基础,但是作为负债而言,却始终没有办法进行核算。因为人力资本本身具有不可分割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劳动只能属于这个人本身,而不可以像存货等物质资本那样,所有者可以通过拍卖、转让等一系列方式让渡所有权。对于人力资本来说,其所有者只能让渡其使用权,而无法让渡其所有权。在市场经济中,人力资本披上了一层“商品”的外衣,占有人力资本的劳动者与占有物质资本的所有者进行交易。而物质所有者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拥有人力资本的使用权,在这之中人力资本上的负债是不存在于劳动者、企业、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及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因此,没有任何理论依据进行人力资本负债核算,这也造成了人力资本核算中的资产负债核算无法完成。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及该种方法的复杂性,在现实的国民经济核算中很多国家往往不使用这种方法。

另一种思路是在基本的核算表和几大核心账户之后以卫星账户的形式单列出有关人力资本的核算,作为额外的一个补充。SNA-2008中明确指出鼓励用户以卫星账户的形式开发替代方法,人力资本记录的替代方法就属于这类应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版)》用的也是类似于卫星账户的附属表形式对人力资本进行核算,在这方面,中国的核算实践走在了前列。

在中国的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中,主栏分为期初人口、本期增加人口、本期减少人口和期末人口四部份。其中,引起本期增加或减少的包括出生、死亡及迁入迁出等因素。而宾栏根据人口与经济活动的相关关系分为两个基本部分:0~15岁人口、16岁及16岁以上人口。每部分都着重突出其所受教育的程度,它是构成人力资本的最主要内容。

中国的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分为五部分,分别反映我国0~15岁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总人口的期初期末存量、結构以及变动情况。这样划分的优点在于统计上的便捷性和数据的直观形象,但是也有其明显的缺点,那就是该表仅仅包含人口的数量指标和教育指标,只停留在人力资本实物量的核算上,而没有深入进行到价值量的核算。

因此,如果采取第二种方法,还需要对这个表加以改进。可以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实物量与用价格表示的价值、折旧与重估价的明确界定等方式,使实物量核算与价值量核算能够同时进行,最终将中国的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扩展至价值量核算。在这其中,对于实物量核算,还可以采用流量和存量统一的表式,再将该表式分别用于国家、地区、企业机构等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核算中。

以上我们从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谈起,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SNA-2008中的条目和中国的实践,初探了人力资本核算融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性、可能性及其两种可行性方案,并且就每种方案现在的研究成果和缺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随着人力资本在国民财富中的重要程度越来越大,相信对这部分的核算研究也会不断深入,最终会有更好地反映现实情况的核算方法出现。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欧盟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中文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03).

[3]高敏雪.SNA-08的新面貌以及延伸讨论[J].统计研究,2013(05).

[4]王德劲.人力资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综述[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08).

[5]庄作钦,郭朝晖.刍议在SNA中核算人力资本价值[J].统计与预测,2003(04).

[6]王德劲.论人力资本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账户体系的基本框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08).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