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脾胃论治小儿夜间潮热临床小结(附:40例病例报告)

2014-04-29袁勇凡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4期

袁勇凡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刘寄奴,从脾胃论治小儿夜间潮热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观察组在滋阴治疗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刘寄奴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连用三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脾胃论治小儿夜间潮热证,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加刘寄奴;脾胃论治;小儿夜间潮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19-02

小儿夜间潮热是小儿临床常见多发症,该症属于祖国医学内伤发热病症中的一种热型,临床以入夜骨蒸潮热,不欲衣被,睡眠不安,体温正常或低热,且病情反复为典型特征。潮热之症常以阴虚者居多,但也有偏实者,若均以阴虚辩证治疗,仍达不到理想的临床疗效,因此临床需仔细辩证。为此本文将对2013年2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小儿夜间潮热患儿从脾胃论治,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刘寄奴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40例小儿夜间潮热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5±2.3)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1.2±0.5)年。另选取同期收治同症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1±2.2)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1.6±0.4)年。临床表现为:小儿入夜骨蒸潮、水欲衣被、睡眠不安、甚则夜哭,体温正常或低热。所有患儿均经《中医内科学》和临床表现确诊为小儿夜间潮热[1]。所有患儿均营养条件良好,排除结核、感染性发热、严重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及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定疗效者。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治法:滋肾养肝,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观察组治法:补中益气,活血消积,在滋阴治疗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刘寄奴治疗,组方为党参15g、白术12 g、黄芪15 g、当归8 g、陈皮6 g、升麻炒5 g、柴胡3 g、炙甘草3 g、刘寄奴12 g。水煎服,每剂煎水300ml,每次50ml,每日3次,7d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停药15天后作疗效判定。

1.3疗效评定

参照执行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有关内伤发热的治疗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3个疗程内,患儿入夜无潮热,夜间欲衣被,且睡眠质量较佳;有效:3个疗程后,患儿入夜潮热减退,但夜间不欲衣被,夜哭次数减少;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小儿夜间潮热是发热疾病中的一种热性,属内伤发热病症范畴,临床多以阴虚潮热居多,《小儿药证直诀》在《内经》五脏热病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脏热证的用方,而钱氏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现已成為阴虚内热治疗中重要的方剂,因此现在很多中医遵循古法,即对小儿夜间潮热采用阴虚为本给药治疗,然而在临床上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疗程长,且病情易反复,也易出现小儿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3]。

小儿夜间潮热的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衡,气血壅遏”,脾胃气虚者致热后,其发热潜伏期与热程较长,发热后期热度稽留不退,表明正气无力驱邪,邪毒盘踞的热病后期病理状态,再因小儿发育尚未完全,其机体尚属于“稚阴、稚阳”, 然而“稚阴、稚阳”的生长完善,仍需后天之本脾胃的滋养。《脾胃论》说:“脾胃之气既伤,则元气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生也,元气不足,命门之火弱,则阴火上浮,中气不能化生,气无所附,则虚阳浮越而发热。因此本文在滋阴治疗基础上,加以补中益气,活血消积法治疗,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加刘寄奴,其中气之本肺者,黄芪可补肺固表为君;人参、甘草可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白术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升麻以升阳明清气;柴胡以升少阳清气,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阴浊降;加陈皮者,以通利其气。补中益气汤诸药配伍,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虚者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继而可消除入夜骨蒸潮等表征,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另外,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具有较明显的解热作用,表现在能抑制体温升高,缓解热势,缩短热程[4]。在补中益气汤健全后天之本基础上,可使稚阴得长,稚阳得运,继而联合刘寄奴,已达活血消积的作用,二者合用,气血则和,阴阳则平,故小儿夜间潮热自除。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三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结果提示,在滋阴治疗基础上,从脾胃论治,加以补中益气,活血消积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对小儿夜间潮热症,从脾胃论治,给予补中益气,活血消积法,其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周仲瑛,蔡诠.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书[M].中医内科学(第2版):7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152.

[3]夏叶.中医药治疗潮热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1,26(6):1301-1303.

[4]邵柳彬.从分析潮热发生机理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特色[J].世界中医药,2009,4(5):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