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童小说《枫杨树山歌》语言的词语变异研究

2014-04-29孔令婷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苏童

孔令婷

【摘 要】苏童小说的语言变异主要体现在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词汇层面上,苏童偏爱色彩词和成语的运用,擅长通过词语的感情色彩变异和语体色彩变异来实现语言陌生化效果。苏童所展现的各种色彩词无论其本身是艳丽也罢,是晦涩也好,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在苏童冷酷的叙述语调操纵下,无一例外地指向一种暗淡的情调与意绪,指向一种衰亡的结局。

【关键词】苏童;《枫杨树山歌》;词语变异

一、色彩词的运用

色彩词在苏童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苏童不仅运用色彩词描绘物象的某种特征,实现语词的指称功能,而且有意通过色块的涂抹去表达一种情绪与感受。这种涂抹通常又是夸张的、变形的。在《枫杨树山歌》中,那些带有夸张变形特点的色彩词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原初印象,承载着某种情感和文化的象征意义。

1.色彩词的定量统计及运用特点

苏童是一个擅长使用色彩词去创造表达效果的作家。我们以《枫杨树山歌》为例,通过统计发现,苏童采用的基本色彩词、抽象色彩词和实物色彩词共计1056例。排除其中不作为色彩词使用的抽象名词、专有名词、副词等情况,我们可以得出色彩词的分布及使用情况。

2.色彩词的文化蕴涵

苏童小说中色彩词的意义,让人感受最深的,不是事物原色的物理意义,而是体现汉民族文化蕴涵的一般象征意义和特殊象征意义。

二、成语的运用

苏童在小说创作中显示出对成语的钟爱。《枫杨树山歌》这部小说共用成语217例,其中四字格成语212例,占小说所用成语的97.89%,非四字格成语仅出现5例。成语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典雅庄重,它能使语言表达透辟精当,生动有力。苏童小说中的四字格成语,不仅使他的小说语言典雅精妙,而且具有诗的韵味和节奏。例如:

(1)陈家人挤在楼上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第107页)

(2)女长工动作奇丽,凭借她的长胳膊长腿把秧子天马行空般插,插得赏心悦目。(第42页)

我们看到,四字格成语在苏童小说中频繁出现,相应成辉。以上两例都是一句话中就同时出现两个成语。例(1)中“呼天抢地”“痛不欲生”两个成语前后衔接,苏童用一种文言的、冷酷的笔调揭示了地主陈文治一家受难时的痛苦心情,既简练生动,又富有节奏和韵律。例(2)中出现了两个四字格成语“天马行空”“赏心悦目”,分别对插秧的动作进行修饰和补充,充满了诗情画意《枫杨树山歌》中运用了大量成语,这体现了苏童深深扎根于汉文化的土壤,对成语的关注使苏童小说语言充满古朴、典雅、厚重的韵味,与同时代先锋派其他作家相比,苏童小说语言更体现了一种“雅致”特点,形成了其别具一致的“现代文人话语”风格。

三、苏童小说词语的色彩变异

词语除了具有理性意义,语法意义外,还具有色彩意义,通常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等。词语的色彩变异是指在人的主观认识、主观情感作用下,词语原有的色彩意义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偏离或转化,从而产生特殊表达效果的一种变异形式。苏童在小说中特别重视词语的色彩变异,主要表现为词语的感情色彩变异和语体色彩变异。

1.词语的感情色彩变异

词语的感情色彩包含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形式。感情色彩变异的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包括褒词贬用,贬词褒用,赋予中性词以褒贬色彩等等。在《枫杨树山歌》中,词语的感情色彩变异倾向于褒贬两极的变异。

《枫杨树山歌》中还出现一种特殊的感情色彩变异现象,即两个感情色彩截然相反的词语并用,共同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修饰描述。例如:

(5)那张脸在愤怒的时候依然英俊而痴呆。(第22页)

(6)你注意到他的英俊而猥亵的脸上起了一种变化。(第62页)

(7)他们长相又可爱又畸形。(第48页)

这三例比较特殊,它们中都呈现出褒义词和贬义词联合,以一种极端对立的情感共同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的变异现象。如例(5)和例(6)用两种感情色彩完全对立的词语共同描述“人的脸庞”,例(7)用“可爱”和“畸形”共同描述“他们的长相”。这种将两个感情色彩不同的词并置的形式,表面上虽然对立,但在更高的层面上却达到统一互补。它突出表达了一种模糊的审美情感,深刻地折射出人类情感世界的矛盾与丰富。矛盾表达并不代表作者情感的中立,作者的情感倾向内蕴在两种感情色彩的对抗中,读者只需融合以往的审美经验,结合语境进行判断,就能很容易获得作者真正想传达的感情色彩信息。

2.词语的语体色彩变异

苏童小说词语的语体色彩变异主要体现在将科学体的語体词纳入文艺体的小说语言中,例如:

(8)陈茂其实是个不同凡响的形象。他的出现与消失必将同地主家庭形成一种参照系。庐方说过枫杨树的土地革命因其有了骨干陈茂才得以向前发展。(第61页)

(9)我尝试着概括那种独特的影响和教育,发现那就是一条黑色的人生曲线。这条黑曲线缠在狗崽身上尤其强劲,他过早地悬在“女人”这个轨迹点上腾空了。(第118页)

例(8)中的参照系原为物理学术语,指“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这里把“参照系”用在文艺语体中,语体色彩发生变异,内蕴更加丰厚,委婉含蓄地表现了土地革命中农民和地主两种阶级的对抗,两股力量的消长。例(9)中的“曲线”“轨迹点”分别是数学、物理学术语,它们都属于科学语体的语体词,这里将狗崽的人生经历概括为“一条黑色的曲线”,把狗崽迷恋的小女人“环子”定义为 “黑曲线”上的“轨迹点”,语体色彩的变异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使整个句子既形象生动、又寓意深刻。

句法变异形式的多样化,是苏童小说语言的鲜明特色。他的小说语言既带有欧化痕迹,又蕴涵着汉语句法结构的精华。同其他先锋作家相比,苏童的小说语言明显违背句法规则的情形并不多见。他更多时候是在句法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一种细微的,难以察觉的句法变异形式来达到语言陌生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英]查普曼.语言学与文学[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2]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冯广艺.变异修辞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雷淑娟.文学语言美学修辞[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苏童
《群众来信》小说集:苏童笔下的人性与宿命
闲适的苏童
闲适的苏童
浅谈苏童小说《刺青时代》中的创伤书写
主持人:吴义勤 陈培浩
反叛的先锋
——苏童论
主持人的话
被冤枉
从《碧奴》看苏童的骚性
论苏童散文的童年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