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之于法 授之于渔
2014-04-29张琴英
张琴英
【摘要】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 感悟生活,然后用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审视现实、体味生活,然后在写法上给予正确的指导,真正地“导之于法,授之于渔”。
【关键词】作文教学 观察感悟 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75-02
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感悟生活上,然后用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我们平常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让学生表现生活,而不十分注重让学生去体验感悟生活这样的半程作文训练,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割断了写作与生活的天然联系,直接导致作文教学远离火热的社会生活,以致学生在作文课上,常常眼睛盯着作文题目苦思冥想,实在写不出到最后只能为了在规定课时内完成一篇规定字数的作文而说假话、写套话,这样写出的作文无疑会缺乏生活的汁水和思想内涵。究其原因,这都是学生不会用心去观察生活,教师没有教给学生怎样去观察、体验生活的缘故。应该承认,中学生社会阅历有限,对生活的感悟力、思辨力、批判力等较为缺乏,现有的人生经验和现实的心理能力同作文教学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较大差距,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思维受阻,表达梗塞,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感悟生活、认识生活、提煉生活的能力,帮助他们把客观现实提化成观念和感悟,就成了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回归广袤深厚的社会土壤,走出单纯传授语言技能技巧的游戏,正本清源,返璞归真,应该说是当前作文教学所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体味生活,走出远离生活的误区呢,为此,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注重对学生的引和导
对学生进行引和导,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用课文里的阅读材料,引发学生对现实声或观察和积累兴趣,然后导向对材料由表及里的深入开掘。例如阅读了《故都的秋》之后,我设计了一组这样的思考题:
1.我们也生活在北方,每年也从秋天走过,那么你眼中的秋和郁达夫眼中的秋一样不一样?
2.我们也写一篇《故都的秋》,你准备选取哪些景物来写?
3.我们和郁达夫生活的时代不同,要表达的感情无疑也不同,那你要表达怎样的情趣?
4.课下读一读欧阳修的《秋声赋》和峻青《秋色赋》,同是写秋,所写之景 所抒之情有何不同?
出了思考题之后,我没有要求学生很快地限时完成作文,而是留给学生一段时间,去观察,去比较,去思考,并且要求学生同父母家人、朋友等聊一聊秋。然后,我先上了一节交流感悟课,学生们兴致勃勃地争着发言,谈自己看到的景物、经过思考后的感受,还有自己的或是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关于秋的启示。因为学生们有了自己观察得到的第一手材料,讲的时候就很生动,课上得也很有滋味。最后让学生去完成关于“秋”的作文,就是水到渠成了,在作文中学生们也就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除了细致观察之外,还要深切感悟。让学生有目的、细致入微的去观察和审视现实生活,启发学生探索感受生活的基本要领就是“细悟”。 细就是从细处着眼,不要放过生活中情景中的一点一滴 一草一木 一个感觉的变化 一点情绪的波动等等,要“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从细微处发掘丰富的生活内涵和审美价值。 悟,就是对感性的材料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就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生命体验。周敦颐从莲花“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的外形悟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品质;刘心武由田径赛上司空见惯的现象发现了“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的深邃哲理。
细观察,深感悟,将“生活课”还给了学生,给作文注入了生活的源头之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认识欲、创造欲和表达欲,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二、对学生授之以渔
在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在写法上给予学生以必要的指导。仍以教授《故都的秋》为例,我让同学们对郁达夫这篇文章的结构 、表现手法 、语言特色三个方面进行细细品味,然后让他们模仿此篇构思自己的文章。
约翰·贝希尔《诗论选译》里是这样诠释模仿的:“模仿一些典范的作品,对艺术家来说,决非耻辱。重要的艺术家在模仿伟大的范本时,方才发现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类事例不胜枚举。视伟大的典范为师,以此来提升自己,是不会损失自己个人的价值的,恰恰相反,这样才获得个性;而模仿价值低劣的东西,日久却会丧失一切个人的价值。” 列夫托尔斯泰说:“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在往前走。”这是多么精辟的论述啊。
三、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作文课上,在规定时间内,几乎每一个同学都写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中不乏情理兼美,神形兼备的文章,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春林.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写作兴趣[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12)
[2]盛大利.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年04期
[3]冉茂进.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2010年19期
[4]沈玉荣.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审美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