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4-04-29王旭
【摘 要】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是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这一根本宗旨的体现。本文对文化休闲教育概念进行阐述,并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从队伍建设、课程开发、激励机制三个方面阐述介绍文化休闲教育的实施方法,以便为相关人员更好地推进文化休闲教育提供依据、建议和指导。
【关键词】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课程开发;激励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将市民“文化休闲教育”学习成果累积纳入到学分银行,不仅是有别于世界其他学分银行的重要特色,更是学分银行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这一根本宗旨的体现。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静安分部成立于2012年10月,自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的推进,主要开展三种方式的实践探索——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和激励机制,在推进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推进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的理论背景和实践基础
(一)“文化休闲教育”的概念阐述
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是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三大板块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它属于终身教育的概念范畴,教育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教育内容包括了除学历教育和培训证书以外的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教育范围包括了社区、企业、其他培训机构等。
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地域的社区性,即文化休闲教育是为了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和过程。二是内容的系统性,即文化休闲教育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身份的社区居民的需求组织各种各类的教育,涵盖公民意识、科学素养、文化涵养、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等等诸多方面。三是形式的非正规性,即文化休闲教育不是传统的学校教育,不需要像普通教育那样正规,不一定学几年、开多少门课、考试拿文凭,而是非正规的教育、非正规的学习。
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休闲”,是指文化休闲教育是与人们的休闲需求、休闲价值趋向和休闲能力有关的活动,其中一个主要功能是教会人们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和提高闲暇时间质量,从而提高、充实人的精神境界。休闲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过程,无论是青少年、中年人还是老年人等人生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休闲教育内容。二是“课程”,是指文化休闲教育推进过程中设计的有指导性的学习方案或进程安排,是学分银行与市民发生联系的主要媒介。市民在学分银行开户后,只有报读经市学分银行文化休闲学分认证中心认定的学分银行课程,才与学分银行发展了关系。三是“市民”,是指与学分银行相关的有共同利益需求的个人、群体组织集合而成的整体,构成学分银行生存与发展环境。
(二)静安区文化休闲教育发展情境的SWOT分析
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教师、工作人员、市民对学静安区情和学分银行的期望与看法,对信息综合分析整理,得出静安区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发展情境的SWOT分析,为推进文化休闲教育奠定了基础。具体维度、内容与结果如下:
二、推进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的实践
(一)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由学分银行分部作为区级层面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组织体系的龙头,与街道社区学校、居委学习点共同构成三级组织网络。各级配置专门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定岗定责。以制度为保障,培训为抓手,是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工作专职队伍的重要手段。针对校长、管理人员、教师三个层面,分别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校长例会围绕当前中心工作,深入分析,布置近期任务,交流工作经验,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召开文化休闲教育课程教师工作会议,以申报文化休闲教育课程的教师为参与主体,围绕课程申报的主题,确保课程申报的规范性、持续性。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掌握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工作的每一个流程,提高业务能力。
(二)整合多种教育形式,开发课程资源
整合区域内的各类文化教育资源,规范已有课程,建设和开发学分银行的课程、活动等学习资源,扩大学习项目的规模。市民参与社区教育和文化休闲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学分银行逐步拓展文化休闲教育学习项目认证范围,将区内相关教育活动纳入学习成果认定和累积的范围。如“乐龄讲坛”、“白领学堂”、网上课堂等,丰富了文化休闲教育的内涵,扩大了学分银行的影响力。同时,对已有的社区课程进行规范化建设,将市学分银行的认证标准作为区本和社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准入要求”,只有符合学分银行标准的课程才能进入区层面课程建设的程序,对社区教育课程和老年教育课程的升级,为社区市民提高更多的特色课程和优质资源。
(三)学分银行激励机制的探索
1.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方法。把学分银行各站点的动员、组织、管理和服务纳入街道学习型社区建设、纳入社区学校实体化建设、纳入对社区学校管理者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制定物质、精神等奖励办法和制度,调动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形成对管理机构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2.对课程建设和开发的激励方法。依托静安区社区教育资源优势,争取街镇社区和民间组织的支持,集中社會力量,对开发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学习项目的集体给予物质、精神奖励。在每学期对申报学分银行课程通过的教师,每门课程都提供一定金额的奖励。评选优秀志愿者教师,打造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精品课程。
3.对学员参与学习的激励方法。宣传终身学习理念,鼓励和引领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终身学习,落户学分银行。根据学员学习成果的累积和学习积分情况,从三个层面进行激励:一是报班优先权。针对较为热门的课程班级,学分积累得多的学员具有相对优先的报班资格,在选班选课中占据优势地位;二是评先评优奖励。年终或区终身学习活动中在静安区学习网上开辟专门的栏目,表彰奖励优秀的学分银行学员和集体;三是兑换实物。当学员学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兑换书籍、电影票、报纸订阅券、购书卡等实物。
三、进一步推进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的建议
(一)加大学分银行的宣传力度,提升学分银行建设的内涵
网上网下联动发布信息,拓宽宣传途径。在社区教育报上开辟学分银行专栏,定期刊载学分银行的相关资讯,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受众广泛的优势,向市民介绍学分银行,开拓网络宣传的新途径,传递学分银行工作信息,网上网下宣传并举,拓宽社区居民了解学分银行的渠道,使广大市民了解学分银行,关注学分银行,乃至认同学分银行,参与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课程的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学分银行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组织“学分银行进社区”的活动,组织专门人员不仅在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居民办学点等固定学习场所宣传学分银行,还要在居民聚集的文化休闲广场进行宣传,面对面接待和解答市民的任何疑问,使更多的市民直观地了解学分银行,提高市民对学分银行的知晓度。
(二)细分人群研究教育需求,开发针对性的文化休闲课程
(1)重视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开设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类课程和保健类课程;借鉴西方国家老年教育成功经验开展退休准备时期教育和退休后的适应生活教育;拓展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管理、老人互助等的社会参与类课程,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需求。(2)吸引中年人群参加休闲教育,提升社区互动关系。开展一些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休闲类教育。还应看到,中年人是确定家人休闲观念与态度的倡导者,因此应开发家庭中的休闲技能课程,吸引中年人参与,并将学校习得的休闲经验引入家庭,通过休闲活动提升社区互动关系,凝聚社区民心、积淀社区文化。(3)迎合青年人的兴趣和需求,促进青年自我价值实现。开展轻松活泼的休闲文化类活动,营造社区快乐生活;开展体育与健康类教育,提升青年人身体素质;更新知识、时政常识等素质教育类培训,培养青年人人文科学素养;在岗培训、创业培训、面试技巧等发展教育,提升技能、促进发展。
(三)开发文化休闲学分的功能,扩大学分银行辐射效应
学分累积和学分转换是学分银行两个最为关键的要素。学分银行应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开发不同的学分转换功能,激发市民积极参与终身学习,发挥学分银行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在市级层面制定统一的学分积累和兑换方案,实现全市各分部“通存通兑”,便于学员将累积学分汇兑成相应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发挥文化休闲学分的精神层面功能,进行精神激励。由于历史原因老年群体里有相当一部分学历层次比较低,他们参与社区文化休闲教育一个目的就是圆教育梦。因此,学分银行学分可以作为学员获得专业证书的定量、科学的参考标准。老年大学根据自身实际,仿照高等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方案,在专业中设置必修课、选修课、社会实践等模块,规定每一模块的学分。学员修完各模块课程,经检验取得相应学分,可获得老年大学某专业毕业证书。
参 考 文 献
[1]王宏.学分银行构建的初步尝试——上海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非學历证书认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4)
[2]黄健.学分银行:实现终身学习理想的重要途径[J].成才与就业.2009(17)
作者简介:王旭(1972—),女,华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理论与成人教学。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老年教育工作部副主任、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静安分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