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运用
2014-04-29张金苹
张金苹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工具。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借助课件积极思考、自主探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运用
一、把握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时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运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助推器,能够促进学生带着热情与动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但兴趣不一定能长久地保持下去,由于数学知识是从现实生活抽象出来经概括而成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往往会逐渐削减。所以,要维持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改进传统的教法,把学生引进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境地,增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给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如教学线段、射线、直线这一内容,笔者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组图形,请学生进行辨认,找出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接着,点击鼠标将线段向一边如同光线射出一样延伸形成射线,学生看了之后真切地感受到射线是如何形成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对信息进行分解,使之由复杂变为简单,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以促进学生掌握复杂信息。比如学习“圆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笔者通过课件呈现一条线段以其中一个端点为固定点,按顺时针旋转,“扫”成一个圆的过程,让学生真切地看到一个圆是怎样“诞生”的。然后,再将画圆的分解步骤一步一步地展示,边展示边进行同步解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认识。(2)运用课件启迪学生思维,攻克教学难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步入课堂之前,教师多运用小黑板、卡片、挂图、模型或实物等一些无声的教具来辅助教学,这些教具由于本身特点的限制,有时很难将事物的客观属性呈现在学生眼前。自从学科课程跟信息技术“牵起了手”,教学手段就发生了由“静”到“动”的变化,活化的手段能够生动地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并能有效地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化曲为直”,迅速攻克认知上的难点。通过第一次方法的指导演示,学生受到了启发,他们获得了一种导向性的启示,那么尝试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地操作: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便成為学生顺理成章的有效操作行为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圆面分得越小,拼起来的图形就越接近一个长方形。教师将转化的过程动态地呈现出来,学生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就是被分割的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πr),宽是半径(r),因此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πr2”。教学至此,学习难点得以攻克。(3)运用课件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建构。知识从生活中来,又要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学生学习新知前已经拥有了与之相关的经验,其脑袋并不是空空的,而且学生能够运用现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相关的推论。例如,执教“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笔者运用课件将小学生一日学习生活的作息情景呈现出来,图上有钟表,表针在“滴答滴答”地走,上面有具体的时间——这样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了生活之中。笔者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准确地说出做自己每件事情的时间。通过联系生活,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就在自己身边,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整误差,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认识。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实践活动,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而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操作是最常见的内容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操作能够给学生提供动手“做”的机会,丰富学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表象,理解知识,形成能力。数学课堂上学生是比较喜欢动手操作的,数学教材安排了许多操作的内容,这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然而,并不所有的动手操作都那么易如反掌,事实上学生操作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拦路虎”,影响操作的顺利进行,此时可以求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化难为易。譬如,学生在测量三角形内角和的时候,因为测量的误差导致不能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正确结论,这种误差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是无法消除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适时地请出几何画板来帮忙,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最终得出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的结论,从而在操作误差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认识。
二、结语
综上所述,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恰到好处地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师生交互方式变得更加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习惯,提升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利用这种手段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升技能、体验快乐、增进情感,进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