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04-28王洪飞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1期
关键词:体教体校俱乐部

王洪飞

(外交学院,北京 100037)

北京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洪飞

(外交学院,北京 100037)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是一门综合性工作,在青少年队员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协调好学训矛盾,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以促进他们身心协调发展,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棘手的问题。北京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作为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学习文化知识、运动技能和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黄金时期,因此,非常有必要了解他们该阶段的文化课学习现状,及早地发现学习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1 北京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教育学习的现状分析

1.1 运动员对文化知识学习的认识分析

青少年运动员是文化教育的主体,其自身是否重视文化学习是关系到文化教育能否顺利开展以及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北京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于文化教育的主观认识情况见表1。

通过表1可知,有127名队员的队员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持“重视”态度,占到了总人数的87.6%,当然不能忽视还有12.4%的运动员对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明显不够。另外不同性质的四类培训单位之间运动员对文化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差距明显。例如,在“非常重要”选项的选择中,体校、足校、体教结合学校、有足球网点学校的队员认可比例分别为25.0%、60.0%、65.0%和55.0%,队员在认识上差距很明显。

1.2 运动员对文化学习的态度分析

通过对运动员在文化课学习中的两个常遇问题的看法来反映运动员的学习态度,一个人学习的态度至关重要,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促使其积极面对学习中的问题,克服困难;而态度不端正,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讨厌上课、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压迫性的累赘,那根本就不会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调查得知,在被调查的145名运动员中,大部分运动员认为文化课学习定期进行考试与考勤“非常有必要”或有“一定必要”,达到了总人数的64.8%,还有46名运动员选择了“无所谓”,对待文化课考试考勤的态度不明确,处于模糊状态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另外,还有3.5%的队员存在着不需要进行文化课考试考勤的错误思想。

从以上可以得出,北京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学习态度基本合格,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运动员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抱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能够以一种积极良好的心态去学习;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还有一部分运动员存在错误的看法和思想,没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需要进一步改变其思想观念,彻底抛弃“重训轻学”的错误思想,端正其学习态度。

1.3 文化学习时间分析

竞技体育是年轻人的事业,而青少年则是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我文化素质的最佳时期,因此对青少年运动员来说,学习时间就显得十分珍贵和重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必须要得到充足的学习时间,没有是时间上的保障,也就无法保证学习的质量,得到一个好的学习效果。

表1 运动员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分析N=145 (体校N1=60、俱乐部足校N2=45、体教结合学校N3=20、足球网点式传统学校N4=20)

调查得知,北京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中,大部分运动员每天集中学习的时间是3~5个学时的人数是65人,占总人数的44.8%,不足3学时的队员有13.8%,说明大多数运动员最多只接受了半天文化课教育,两者之和为58.6%,超过了一半,可见保证运动员的学习时间仍然是文化教育的一大难题。而5~7个学时、7学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仅占26.2%、15.2%,只有少数学生文化学习时间勉强达到要求。值得提及的是,在关于学习适当时间的访谈调查中发现,多数人赞同半天训练,半天学习。这样运动员的文化课只有普通学生的教育一半的时间,甚至个别运动员的学习时间只占到普通生的1/3,在有限的时间内,运动员要完成全部的教训内容,并达到教学要求是十分困难的。

调查得知,体育运动学校、地方足协培训机构和俱乐部足校的学生集中学习的时间明显少于体育教育相结合或者有足球网点传统的学校,体校和俱乐部足校选择“7学时以上”的分别为3.3%、4.4%,而体教结合、网点传统校选择“7学时以上”的则分别为45%、45%,在学习时间上体校、俱乐部明显不如体教结合学校和足球传统校。选择“5~7学时”的4个代表机构(体育运动学校、俱乐部足校、体教结合学校、网点传统学校)分别为15.0%、40.0%、25.0%和30.0%;4个代表性培养机构(体育运动学校、俱乐部足校、体教结合学校、网点传统学校)选择“3~5学时”的比例分别为61.7%、48.9%、15.0%和15.0%。

由此可知,在学习时间分配比例上,体校、俱乐部足校和体教结合类培训学校、足球网点传统校有着截然相反的趋势。从正面来说反映了我国体教结合学校以及足球网点传统校在保证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方面有着体校、足校一类培训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给予队员的学习时间一定得保障,从反面来说,则说明了北京市青少年足球群体中,体校、足校、俱乐部梯队式培养等无法提供给队员足够的学习时间,其所呈现的不合理比例应该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这就要求体校、足校、地方足协等机构仍需进一步努力,在首先保证足球运动员的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再去追求一个满意的学训效果。

1.4 文化学习方式分析

通过调查北京市足球运动员的学习方式得知,运动员集中在一起学习的达到63.4%,其中包括49.6%的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在运动队内部集中学习,而另外13.8%的运动员则集中在一起就读于普通学校;与普通生分散编班就读于普通学校的队员占到16.6%;就读于普通学校(有足球传统)的队员为14.5%。

以上数据表明北京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更倾向于选择就读于普通学校,其所占的比例大约为66.2%,而在选择就读于普通学校的96名运动员中有74名运动员喜欢与普通学生共同编班,这些都说明普通的学生学习方式开始被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所采纳,因为家长、教练等也开始意识到运动队内部学习学习环境比较单一、学习机制相对不健全、与周围社会群体接触少,导致队员不能综合、平衡地发展。

1.5 课程设置状况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能够达到运动员满意程度(基本满意和完全满意之和)最高的为“体教结合”类培训机构,选择“基本满足”“完全满足”的队员一共达到了75.0%,其次按照运动员的满意百分比例依次为体校56.7%、俱乐部足校的51.1%、网点式足球传统学校的55.0%。没有达到运动员满意的4个培训机构中,尤其以传统校和俱乐部足校等培训机构明显,俱乐部足校的不满意度最高达到了48.9%,近一半的运动员对其课程的设置不甚满意,应该引起重视。

2 结论与建议

2.1 北京市不同培训单位之间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存在差异,体教结合类和足球网点传统校两类培训方式有很好的教育水平,相比于传统的体校、足校培训方式,在学习时间、课程设置、学习态度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很大的培养优势。

2.2 传统的体校或俱乐部足校式培训机构应该彻底抛弃重训练轻文化学习的错误思维观念,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教育,提高运动员自我学习的动力和意识。

2.3 结合青少年足球队员训练与学习的实际情况,探索设置一套既符合青少年运动员学习特点又能满足个体发展需要的文化教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4 要改变过去的俱乐部(体校)单一培养模式,构建俱乐部、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全方位培养体系,加强运动队内部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运动员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5 积极推广“体教结合”模式,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进行“教体结合”培养模式,合理利用教育资源,重点扶持学校足球的普及工作,在充分保证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再对进行足球专项训练,使队员的运动技能与文化知识能全面协调发展。

[1] 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池建.再论竞技体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728-730.

G843

A

1674-151X(2014)01-040-2

2013-11-22

王洪飞(1984~),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教体校俱乐部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