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技巧和方法的作用
2014-04-27许舜卿
许舜卿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我们又要问,语文是什么?语文的本质需如何把握?语文教育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对他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而我们的古代语文教育是经学、诗学、文学、哲学和伦理学等很多学科的融合。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 。想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增加阅读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
关键词:兴趣;持之以恒;自主学习
一、“语文“起源
据资料显示,“语文”一词,产生于19世纪末,在解放前已是一个常用词了,但作为课程名称的时间较晚。在清朝废除科举制度以后,一种新形势的学堂开办。但当时的课程乃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被称为“国文”课一科,传授的仍旧历代古文。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被大家所提倡文言文受到了反对,国文课受到了冲击。 小学于是改设“国语” 选用的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教材中大部分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新文学作家鲁迅、叶圣陶、冰心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联名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了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当时日本侵略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甚至扩张到其他国家的一门主课。
二、语文概念
何为语文 ,语文是语言文学或语言和文学的简称,也可说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对来说,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但通俗的说,语言其实就是说话艺术。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大家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语文这二字,单看字面上,语文的“语”,意为“自己或他人的言论”(通俗点说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是为自己和他人的言论与文字。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一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运用书面语和口语的能力;一是记忆和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知识,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化学。任何语种都属于语文的范畴,文艺文和实用文都是语文中的文章体裁,不仅仅是指文学的东西才是语文。
三、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古今书面语言作品我们拿出最为典范为教学媒介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规律给语文学科的原则要求,是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典型化选材,时代使然,政治倾向使然。不如此,则无法落实教育的正规性、倾向性、先进性和高效率。
(二)其根本目的是以启迪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启迪发展智力,是语文学科的根本目的。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并且哲学、逻辑学、美学、文化学也都承认:“词语”是人脑进行思维活动的物质前提。
(三)其任务是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启迪发展教育对象的智力作出了最早、最大、最关键、最可能多的贡献。
而对于我们中学语文来说,“中学语文教学究竟应该教会学生什么”?“中学语文到底要帮助学生学到什么呢”?其语文教学目的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一下几个方面:
四、学好语文的技巧和方法
在这几门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所有学科的教材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要靠语言文字来传达和表达信息,建立和学生的联系,学生也只有在通过语文知识理解了教材内容后,才有可能将信息进行内化,借助语言在大脑中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所以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语文既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学习其他学科必备的工具。同时, 语文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读、说、写这几方面去学习,无品味、去发扬。前面我们提到,语文是最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其他学科的基础,紧密联系这我们的生活。古人曾经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语文,先要掌握好的方法,事半功倍的效果方可显现出来。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一)培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二)持之以恒。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滴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不言而喻,铁杵磨针的故事中老婆婆的一番话让李白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的道理,从此发奋读书,成为了被后所敬仰的大诗人。学习语文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积累就需要我们大量的朗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同时还能陶冶我们的性情。多读、多写、多说是必经之路。
(三)自主学习。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四)读、写之重。读就是要去获取知识,去欣赏语文这门艺术,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样,我们就更应该利用空闲的时间去练习写作,多写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写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会运用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这样,我们就能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請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
参考文献:
[1]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