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犬:轨道卫士中的尖兵
——上海轨道公安警犬支队积极探索勤务新模式
2014-04-27上海轨道分局警犬支队
上海轨道分局警犬支队
警犬:轨道卫士中的尖兵
——上海轨道公安警犬支队积极探索勤务新模式
上海轨道分局警犬支队
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警犬支队自2006年成立以来,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装备使用警犬,克服了没有经验参照、治安形势复杂多样等困难,积极探索以“多点布警、多点震慑、防控结合”为目标,提高警犬的出现率,扩大警犬使用覆盖面,形成了“驻站与跨站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勤务模式,有效提高了警犬搜爆巡检的实战效能,成为了地铁卫士中的尖兵。
纵观国际,城市人流密集的轨道交通区域一直是恐怖主义袭击、个人极端主义报复及危爆物品伤害的重点区域,如伦敦地铁爆炸案、莫斯科地铁系列爆炸案等等。而实践证明,警犬搜爆巡检作业是针对此类案件极为有效的防控震慑手段。
目前,随着上海轨道公共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线路已达14条,辖区车站数达336座,日均客流达到730万,伴随着线路、里程、车站数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如何充分盘活现有警力资源,做好日常识疑盘查巡逻任务”已成为支队进一步完善勤务模式的重要课题。
在客流密集的轨道交通区域开展警犬技术工作,存在三方面的难点:一是警力容易过度集中于大型枢纽换乘车站,人为缩小了警犬使用的覆盖区域,警犬的出现率也无法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二是警力长期固守于若干中心城区车站,不利于警犬技术人员熟悉其他车站的情况,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会因地形不熟而影响处置速度;三是车站内客流较大,虽已通过多方宣传引导,但仍存在乘客对警犬好奇、畏惧、厌烦等现象,容易对乘客的正常通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巡检过程中需预留一定的控制范围,以确保将人群与警犬之间的相互影响降到最低。
针对城市轨道区域勤务工作特点,上海轨道警犬支队从实战出发,及时总结和发现警犬技术在轨道交通区域的使用规律,以“多点布警、多点震慑”为原则,中心城区与次中心城区相结合,日常巡检与重点节点临检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强化“三勤三率”勤务机制,不断探索、优化警犬技术勤务新模式。
详细来说就是将支队细化,将勤务区域划分为中心城区和次中心城区。在中心城区,采取驻守重点车站,辐射周边车站的勤务模式;在次中心城区,采取提高民警携犬在各车站的出现率,做到警力的基本覆盖,从而加强多点布警、多点震慑,避免重点车站警力叠加,冷僻车站警力不足的现象,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覆盖率。
继而进一步完善、强化“三勤三率”勤务机制,提高对重点“物、事、人”的盘查力度,以勤巡提高见犬率,以勤检提高发现率,以勤练提高效率,在日常勤务工作中积极做到勤盘查、勤开包和勤跨站,以重点枢纽换乘车站为中心,不断提高检查的覆盖率,有效震慑不法分子,及时发现和查堵各类违禁品和危险物品。
民警在日常巡查工作中,加强对可疑物品、漏检物品和可疑人员随身携带物品的盘查力度,熟练运用盘查工作法,坚持“以巡为主、动静结合、打防结合”的工作思路,加强观察,及时判断,果断处置。
特别关注重要节点及大型活动场所附近车站,他们以“警力跟着警情走”为指导方针,适时调整勤务安排,同时打破常规勤务作息,在早晚高峰、客流量较大时,安排民警开展携犬巡检。在会议场所、展览中心等举行大型活动人员流动密集时,将警力集中到活动附近的辖区车站,提高见警率、见犬率,做到警力基本覆盖的同时做好重要车站的相对集中。
另外,支队根据总队相关工作,要求民警在日常巡查工作中对重点嫌疑人员,一经发现,立即上前进行盘查,并及时上报支队和总队指挥中心。同时,加大PDA盘查比对力度,采取定点盘查、流动盘查等方式,加强人员身份盘查比对,并将日常巡检与重点节点临检相结合。支队围绕重要节点,根据总队切实提升本市轨道区域内防控安全的工作总体要求,结合日常勤务,加强“所队联动、队队联动”,适时与巡特警支队、各派出所在大型换乘车站开展集中临检和实战科目演练,以集中打击来加强震慑力度的规模性和实践性,以演练拉动来增强民警的处突意识和能力。
通过勤务模式的创新计划的落实,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警犬支队进一步扩大了警犬巡检覆盖范围,充分发挥了警犬技术的威慑力,有效降低了巡区的发案率,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警犬技术已成为消除上海轨道交通区域安全隐患不可或缺的技术力量。仅2013年全年,警犬支队共计出动警力11761人次,警犬8343头次,共查堵酒精、油漆及各类压缩气罐等易燃易爆危险品1226起,其中酒精、煤油、油漆、香蕉水等严禁携带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共130件,执行行政拘留4人,处置市局、总队下达的突发案事件110接处警5次,大型活动场地安检10余次,打造了一支高效服务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警犬技术队伍。
(作者单位:上海轨道分局警犬支队,20000)
(本文照片由单位提供)
(编辑:李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