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建设

2014-04-26孙婷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孙婷

【摘 要】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与普通高校金融专业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想要实现自身教学的特色,就需要紧密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出适应性强的专业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的力度有待加强。下文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校企合作的具体开展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金融专业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099-01

按照社会的具体需求,依据文化与社会的共同发展趋势,为学生制定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培养方案叫做课程建设。课程是是实现教育教学的综合目标,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课程建设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教育部门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有了新的要求后,课程建设工作也逐步被广大高校教师所重视。

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变幻莫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了解实时的金融动态,就必须利用校企合作这一方式。当前高校金融专业课程的设计中教材依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论性的知识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部分内容。高职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比本科教育少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课程有一定程度的精简,精简后金融专业课程的特点就是理论知识占了绝大多数,实践活动大部分被简化掉了。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对目前金融领域的变动无法及时了解。虽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变革,加入了其他的方式来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但是目前依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目前行之有效的最好办法就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的育人初衷就是要培养出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型、复合型、适应性人才。金融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工作的起点,所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金融企业的工作环境、职业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开展校企合作能让学校与企业完成双赢,企业在此项活动中能培养出适应自身岗位特点的专业性人才,学校可以有效提升自身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并完成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一)课程建设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常用的课程建设形式只有两类,课程置换与课程共建。课程置换就是将传统的金融专业课程全部或者部分替换为企业的专业培训课程。课程共建就是学校与企业一起进行课程的构建,目前采取的主要手段是让企业的员工加入学校课程构建的工作队伍中,并参与其中的课程设计部分。

(二)课程建设范围局限性强

目前的校企合作制多应用与专业课程建设中,对于非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则没有实施校企合作。因为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校企合作理念是专业课教师自然而然产生的观念,这种观念在非专业课教师中还未完全树立,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没有体现。而且,想要将非专业课程的内容与专业的校企合作联系起来展开教学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校企合作概念理解不准确

目前在许多金融专业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专业技能过多的重视,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以及职业文化等方面的培养,认为校企合作的展开就是想让企业获得拥有过硬技能的人才,忽视了企业对人才全面性的需求。事实上,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工作开展的理念应当是让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这种合作在课堂中不仅能学到学校应当传授的知识,同时也能学到企业需要从业者掌握的知识,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促进。

三、如何更好的实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

(一)完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原则

首先在实施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双方应当确立各自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应当由企业起主导作用,学校其主体作用。因为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是以企业的具体需求与整体要求为基准进行的,企业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校师资都能够有所要求。只有当企业正确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出相关要求时学校才能够培养出适合企业的专业性人才。而之所以要以学校为主体,是因为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提出自身的人才需求以及对课堂内容的要求后,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其体现出来。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所以学校能够更好的发挥课程建设的主体作用。其次,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校企合作开展的最终目标。高职院校中,教育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自身职位所需要专业技能、理论以及素质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所以在课程建设当中学校必须对企业的具体需求有所了解。高职教育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企业需求方面的内容,也要让学生学习教材理论中的相关知识。所以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应当发挥出的作用,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使学生接受的教育能完成对其综合素质的全面促进。最后,树立以项目课程为基本方式、以课程单元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模式,保证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成果。项目课程,就是在课程开展的时候,企业提出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这种方式能让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具体需要更加契合,帮助学生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整合。课程单元则是一门课程的组成单位,通常情况下一个课程单元当中会有几个课时,将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整理就能够形成一个课程单元。

(二)改进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内容

课程论中将课程建设分为了三个重要阶段,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课程实施。在这三个大方面中依然存在一些更小的方面,例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资源、课程师资等是课程设计这些细化分类。在进行课程目标的设置时,我们需要对此目标进行全面的考量,思考其是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所促进,并且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课程内容必须与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相适应。对课程进行评价时需要遵循固定的两项评价标准,首先对企业的要求进行理解和落实,然后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拔高和推进情况。课程资源就是学校能够为教学提供的设施等。在进行课程的整体组织时,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针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进行分类整合,并在其教学过程中添加各类要素,最终形成各个教师独特的课堂内容。课堂内容受到了许多因素,例如教师的教学观念、企业的人才需求、学校的教学政策等的影响,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对教学大纲、教材等材料,应当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出更有应用价值的专业性人才。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模式是曾倩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学校与企业在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为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福春.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思维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

[2]张树斌.金融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J].管理观察,2010(14)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