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积极因素研究

2014-04-26韦朕韬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直接投资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

韦朕韬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亚洲经济的增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东南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并且东盟已与中国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该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积极因素,分析该自由贸易区未来的发展潜力。本文的部分研究从国际贸易理论出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发展;直接投资;经济合作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046-02

一、引 言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依然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者相互并存,相互发展,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了能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尽可能规避风险,许多邻近国家联合起来组建各种区域经济体。中国和东南亚各国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为了促进各自经济的发展,建立起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CAFTA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该区域拥有19亿人口,GDP达到了6万亿美元,其发展前景广阔。该贸易区的健康发展将对亚太地区经济甚至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未来几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黄金发展期和重要机遇期,能否把握机遇,拉动该区经济腾飞,需要各成员国共同的努力。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积极因素

(一)货物贸易迅速发展

1、货物贸易发展的理论基础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货物贸易符合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绝对贸易理论又称绝对成本说,由亚当·斯密创立。该理论指出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效率存在绝对差异,生产效率低的国家向生产效率高的国家进口该产品。就农产品而言,东盟国家在某些热带农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比如泰国的榴莲、红毛丹等。中国在温带农产品上有绝对优势,如苹果、梨子等。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创立,该理论指出两国在产品生产上存在相对成本差别,需要“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一国应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的产品。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都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进出口的相似度较高。

2、货物贸易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各国的资源具有互补性,而且主导产业具有差异性。比如东盟小国文莱盛产石油、天然气,缅甸主要资源是稻米、森林,新加坡植物资源丰富,印尼热带农业、海洋产品丰富。从主导产业上来看,新加坡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文莱为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业,中国为金属冶炼、加工制造业,泰国为农业、旅游业,柬埔寨为农业、纺织业、制鞋业等等。这些都将为双方货物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货物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货物贸易额逐年提高,展现出该自由贸易区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服务贸易潜力巨大

为了尽早实现《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指出的完成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中国与东盟各国在2006年底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提出了扩展区域服务贸易的深度和广度,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服务贸易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双方在服务贸易首先开放的领域是旅游。双方首先选择旅游业开放是基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易于开放以及带来巨大的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双方首选旅游业的原因。

1、旅游资源丰富

中国幅员辽阔,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吸引着外国游客前来,例如桂林山水、长城、布达拉宫等。东南亚国家处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旅游市场在世界旅游版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岛屿和人文景点是其主要的旅游资源,如普吉岛、巴厘岛、吴哥窟、玉佛寺等,吸引这大批外来游客。而且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旅游资源有显著的互补性。旅游业的开放合作前景广阔,将会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提升。

2、旅游业易于开放

旅游业本身就是具有流动性的活动,只有在开放的情况下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才能创造更多的收益。旅游资源理论上可以无限次的反复使用,在不考虑破坏性的情况下,开放程度越高,面对的游客越多其资源的利用效率越大,成本越低。中国与东盟各国首先选择旅游业作为开放项目正是由于其易于开放。

3、促进就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一国要想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效用,就要做好配套设施。比如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建设。旅游设施建设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如水、电基本设施,交通、通信设施,医疗设施等,还包括上层设施建设,如食宿、娱乐等相关的设施。一国为了旅游业而投资于基础设施,具有正外部经济效应,可以带动水泥、钢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上层设施的建设更能创造经济效益,相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更能提供持久性的就业岗位,持续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除了旅游业外,双方正向交通运输,金融、电信、教育、医疗等行业开放。中国与东盟各国都有陆路、海陆相连,交通运输便利。新加坡是东南亚的航空中心,航空业发达,它与马拉西亚的陆路交通也比较发达。双方在交通运输上的开放可以为区域内人员的流动、货物运输带来便利,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金融方面,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地区的金融体系发达,可以作为支点,带动整个贸易区的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教育的合作可以促进区域内人才的交流,为发展区域内的服务贸易提供人才保障。

(三)相互直接投资不断扩大

国际投资是指投资者跨出国界进行投资活动的行为,一般可以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双方直接投资不断扩大。2009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的签署让该区域投资有了法律上的规范,扩大了双边直接投资净额。下面是2008—2012年,中国对东盟经济发展层次不同的国家进行投资的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在2008—2012年,中国对上述国家直接投资净额呈上升趋势。(虽然在部分年份有所下降,但不影响上升的总趋势。)新加坡最为东盟成员国中最发达的国家,是中国首选的投资国家。东盟各国自身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008—2012年间,除了2009年直接投资略有下降,东盟对中国的投资总额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08年东盟对中国的投资总额为546099万美元,而到了2012年变为了707299万美元,比2008年增加近30%,增长是十分显著的。这反映了东盟对中国投资的动力在加大。中国的改革开放30多年,投资商机不断加大,越来越能吸引外国投资者进入。东盟各国利用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条件,加快了在中国投资的步伐。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东盟各国对中国的投资是不平衡的。主要集中在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三国,其三国2011年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达到了671091万亿美元,占东盟总额的95%。过于集中会造成短期投资波动加大,这是未来几年区域内投资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双方经济合作不断加深

双方在劳务合作和工程承包上的合作不断加深,潜力巨大。劳务合作是一种经济合作的新形式,分为一般劳务输出和特殊劳务输出。一般劳务输出是提供基本的劳动力服务,与工程承包紧密联系在一起。特殊劳务输出是以提供专业技能为主的服务,如专业的医护人员输出、技术人员输出等。从劳务合作方面看,该自由贸易区中的中国目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增加了青年人赡养老人的压力,中国有引进菲律宾的专业医护劳务人员的需求,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加强。与劳务合作关系密切的工程承包项目的完成额占双方经济合作完成额的大部分。

表4就是中国2008—2012年对东盟各国承包工程的完成营业额的统计,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是逐年提高的(除了个别年份下降外)。在2008—2012年间,中国对有些国家(文莱、缅甸、柬埔寨、菲律宾、老挝)的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都是3倍以上的增长,显示了双方经济合作的成效。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并且近年来,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承包工程项目也在增长,双边经济合作得到了扩展。

三、小结

本文运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分析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积极因素,在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不论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上,还是在经济合作上都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的研究不仅指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现状,而且也说明了发展与东盟各国的贸易符合中国的经济利益,为实现中国与东南亚甚至整个世界的经济稳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广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障碍性因素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2)

[2] 庄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践效应、现存问题及中国的策略[J].区域与国别经济,2009(4)

[3] 陆健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与问题[J].亚太经济,2006(特约稿)

[4] 李光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J].理论前沿,2010,

[5] 张静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0,24(6)

[6] 张久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问题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0(7)

[7] 张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动态效应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0(8)

[8] 姜文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的分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1)

[9] 苑春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问题及其与ECFA的互动[J].亚太经济,2011(1)

[10] 周曙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东亚经济合作,2010(3)

猜你喜欢

直接投资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塔吉克斯坦直接投资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
中国对老挝直接投资的现状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产业的升级战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TPP对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