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长时间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分析

2014-04-26李英李步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型呼吸衰竭

李英 李步峰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长时间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早期长时间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7例, 与短时间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37例做生命体征、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及平均住院日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血氧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 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氧状态, 缩短患者住院日,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早期长时间应用;COPD;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 反复发作, 急性加重期心肺功能明显下降, 活动受限, 甚至平静时亦有明显症状,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无创机械通气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所进行的机械通气, 具有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安全有效且患者易耐受等优点, 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 收效显著。但目前尚无过多无创呼吸机应用时间方面的研究,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用无创呼吸机早期长时间应用治疗COPD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7例, 与较晚短时间应用比较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两组均选自2012年1月以来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COPD住院患者, COPD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 根据血气分析PaO2<60 mmHg, Pa CO2>50 mmHg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2];两组均在常规供氧、抗菌、化痰、止咳、平喘、营养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命体征、血氧状态、氧饱和度比较, P>0.05, 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肺癌;②合并活动期肺TB; ③除肺心病以外的其他严重心脏疾病;④合并肾病及糖尿病;⑤COPD重症有血流动力学障碍, 或有难以纠正的影响血液动力学的心律失常;⑥上消化道大出血;⑦未经引流的气胸;⑧严重腹胀或未纠正的肠梗阻;⑨气道分泌物过多且无自主咳痰能力;⑩近期上腹部手术;颌面部损伤或面部畸形无法安放面罩。

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37例于入院24 h内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且通气时长>24 h(其间可采用间歇通气, 但每日通气时间>12 h), 对照组在入院24 h后给予无创通气, 且通气时长<24 h。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菌、止咳、平喘、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呼吸机通气模式均采用BiPAP模式, IPAP、EPAP参数调节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分别从14~25 cmH2O、6~10 cmH2O从小逐渐增大。两组均在入院时、应用呼吸机治疗后24 h及出院时评估生命体征、测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 并在出院时统计平均住院日, 整个观察过程履盖患者住院的全程。

1. 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呈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非正态分布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4 监测指标 生命体征、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平均住院日。

2 结果

2. 1 两组在入院时生命体征、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见表1)。

2. 2 两组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24 h生命体征及SaO2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指标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 3 两组在出院时生命体征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平均住院日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 4 预后 治疗组经治疗均好转出院, 0例气管插管。对照组1例气管插管后好转;1例病情加重, 生命体征不稳定, 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不能耐受, 于接受无创通气后1 h撤机, 且家属拒绝气管插管, 最后死亡。

3 讨论

COP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泡弹性纤维破坏, 肺组织弹性减退, 气道阻塞, 肺内气体和血流分布不均匀,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发生严重的缺氧及CO2潴留;同时呼吸中枢对缺氧及高碳酸血症反应降低。急性加重期患者上述情况更明显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循环功能障碍等不良情况, 导致呼吸肌疲劳, 呼吸衰竭, 往往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生素等常规药物疗效不佳, 而使用呼吸兴奋剂不仅效果不佳, 而且加速呼吸肌疲劳[3]。有创通气并发症多, 如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呼吸机依赖、撤机困难等。BiPAP模式无创通气, 吸气时提供一个较高的吸气压, 可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 减少无效死腔气量;呼气时PEEP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防止肺泡萎陷, 改善弥散功能, 从而减轻呼吸衰竭。而BiPAP模式无创通气的早期长时间应用, 缓解了呼吸肌疲劳, 阻止了呼吸衰竭的进一步加重, 使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及早得到改善, 并缩短了住院时间。而且有研究显示, 无创机械通气的早期长时间使用, 可降低PaCO2, 减轻呼吸困难, 降低气管插管和有创通气的使用,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患者病死率[4], 这也与本院的研究结果相似。

总之, 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早期、较长时间应用效果更好。且操作简单,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肺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25(8):453-460.

[2] 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0-61,134-135.

[3] 刘朝晖,钟南山.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ICU中的应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7,9(10):611-613.

[4] 蔡柏蔷.从GOLD COPD新策略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的临床意义.呼吸新视野, 2013(7):90.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长时间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早期长时间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7例, 与短时间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37例做生命体征、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及平均住院日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血氧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 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氧状态, 缩短患者住院日,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早期长时间应用;COPD;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 反复发作, 急性加重期心肺功能明显下降, 活动受限, 甚至平静时亦有明显症状,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无创机械通气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所进行的机械通气, 具有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安全有效且患者易耐受等优点, 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 收效显著。但目前尚无过多无创呼吸机应用时间方面的研究,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用无创呼吸机早期长时间应用治疗COPD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7例, 与较晚短时间应用比较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两组均选自2012年1月以来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COPD住院患者, COPD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 根据血气分析PaO2<60 mmHg, Pa CO2>50 mmHg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2];两组均在常规供氧、抗菌、化痰、止咳、平喘、营养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命体征、血氧状态、氧饱和度比较, P>0.05, 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肺癌;②合并活动期肺TB; ③除肺心病以外的其他严重心脏疾病;④合并肾病及糖尿病;⑤COPD重症有血流动力学障碍, 或有难以纠正的影响血液动力学的心律失常;⑥上消化道大出血;⑦未经引流的气胸;⑧严重腹胀或未纠正的肠梗阻;⑨气道分泌物过多且无自主咳痰能力;⑩近期上腹部手术;颌面部损伤或面部畸形无法安放面罩。

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37例于入院24 h内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且通气时长>24 h(其间可采用间歇通气, 但每日通气时间>12 h), 对照组在入院24 h后给予无创通气, 且通气时长<24 h。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菌、止咳、平喘、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呼吸机通气模式均采用BiPAP模式, IPAP、EPAP参数调节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分别从14~25 cmH2O、6~10 cmH2O从小逐渐增大。两组均在入院时、应用呼吸机治疗后24 h及出院时评估生命体征、测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 并在出院时统计平均住院日, 整个观察过程履盖患者住院的全程。

1. 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呈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非正态分布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4 监测指标 生命体征、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平均住院日。

2 结果

2. 1 两组在入院时生命体征、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见表1)。

2. 2 两组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24 h生命体征及SaO2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指标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 3 两组在出院时生命体征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平均住院日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 4 预后 治疗组经治疗均好转出院, 0例气管插管。对照组1例气管插管后好转;1例病情加重, 生命体征不稳定, 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不能耐受, 于接受无创通气后1 h撤机, 且家属拒绝气管插管, 最后死亡。

3 讨论

COP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泡弹性纤维破坏, 肺组织弹性减退, 气道阻塞, 肺内气体和血流分布不均匀,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发生严重的缺氧及CO2潴留;同时呼吸中枢对缺氧及高碳酸血症反应降低。急性加重期患者上述情况更明显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循环功能障碍等不良情况, 导致呼吸肌疲劳, 呼吸衰竭, 往往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生素等常规药物疗效不佳, 而使用呼吸兴奋剂不仅效果不佳, 而且加速呼吸肌疲劳[3]。有创通气并发症多, 如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呼吸机依赖、撤机困难等。BiPAP模式无创通气, 吸气时提供一个较高的吸气压, 可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 减少无效死腔气量;呼气时PEEP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防止肺泡萎陷, 改善弥散功能, 从而减轻呼吸衰竭。而BiPAP模式无创通气的早期长时间应用, 缓解了呼吸肌疲劳, 阻止了呼吸衰竭的进一步加重, 使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及早得到改善, 并缩短了住院时间。而且有研究显示, 无创机械通气的早期长时间使用, 可降低PaCO2, 减轻呼吸困难, 降低气管插管和有创通气的使用,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患者病死率[4], 这也与本院的研究结果相似。

总之, 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早期、较长时间应用效果更好。且操作简单,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肺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25(8):453-460.

[2] 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0-61,134-135.

[3] 刘朝晖,钟南山.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ICU中的应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7,9(10):611-613.

[4] 蔡柏蔷.从GOLD COPD新策略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的临床意义.呼吸新视野, 2013(7):90.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长时间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早期长时间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7例, 与短时间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37例做生命体征、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及平均住院日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血氧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 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氧状态, 缩短患者住院日,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早期长时间应用;COPD;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 反复发作, 急性加重期心肺功能明显下降, 活动受限, 甚至平静时亦有明显症状,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无创机械通气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所进行的机械通气, 具有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安全有效且患者易耐受等优点, 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 收效显著。但目前尚无过多无创呼吸机应用时间方面的研究,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用无创呼吸机早期长时间应用治疗COPD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7例, 与较晚短时间应用比较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两组均选自2012年1月以来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COPD住院患者, COPD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 根据血气分析PaO2<60 mmHg, Pa CO2>50 mmHg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2];两组均在常规供氧、抗菌、化痰、止咳、平喘、营养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命体征、血氧状态、氧饱和度比较, P>0.05, 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肺癌;②合并活动期肺TB; ③除肺心病以外的其他严重心脏疾病;④合并肾病及糖尿病;⑤COPD重症有血流动力学障碍, 或有难以纠正的影响血液动力学的心律失常;⑥上消化道大出血;⑦未经引流的气胸;⑧严重腹胀或未纠正的肠梗阻;⑨气道分泌物过多且无自主咳痰能力;⑩近期上腹部手术;颌面部损伤或面部畸形无法安放面罩。

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37例于入院24 h内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且通气时长>24 h(其间可采用间歇通气, 但每日通气时间>12 h), 对照组在入院24 h后给予无创通气, 且通气时长<24 h。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菌、止咳、平喘、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呼吸机通气模式均采用BiPAP模式, IPAP、EPAP参数调节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分别从14~25 cmH2O、6~10 cmH2O从小逐渐增大。两组均在入院时、应用呼吸机治疗后24 h及出院时评估生命体征、测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 并在出院时统计平均住院日, 整个观察过程履盖患者住院的全程。

1. 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呈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非正态分布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4 监测指标 生命体征、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平均住院日。

2 结果

2. 1 两组在入院时生命体征、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见表1)。

2. 2 两组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24 h生命体征及SaO2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指标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 3 两组在出院时生命体征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平均住院日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 4 预后 治疗组经治疗均好转出院, 0例气管插管。对照组1例气管插管后好转;1例病情加重, 生命体征不稳定, 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不能耐受, 于接受无创通气后1 h撤机, 且家属拒绝气管插管, 最后死亡。

3 讨论

COP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泡弹性纤维破坏, 肺组织弹性减退, 气道阻塞, 肺内气体和血流分布不均匀,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发生严重的缺氧及CO2潴留;同时呼吸中枢对缺氧及高碳酸血症反应降低。急性加重期患者上述情况更明显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循环功能障碍等不良情况, 导致呼吸肌疲劳, 呼吸衰竭, 往往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生素等常规药物疗效不佳, 而使用呼吸兴奋剂不仅效果不佳, 而且加速呼吸肌疲劳[3]。有创通气并发症多, 如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呼吸机依赖、撤机困难等。BiPAP模式无创通气, 吸气时提供一个较高的吸气压, 可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 减少无效死腔气量;呼气时PEEP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防止肺泡萎陷, 改善弥散功能, 从而减轻呼吸衰竭。而BiPAP模式无创通气的早期长时间应用, 缓解了呼吸肌疲劳, 阻止了呼吸衰竭的进一步加重, 使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及早得到改善, 并缩短了住院时间。而且有研究显示, 无创机械通气的早期长时间使用, 可降低PaCO2, 减轻呼吸困难, 降低气管插管和有创通气的使用,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患者病死率[4], 这也与本院的研究结果相似。

总之, 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早期、较长时间应用效果更好。且操作简单,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肺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25(8):453-460.

[2] 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0-61,134-135.

[3] 刘朝晖,钟南山.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ICU中的应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7,9(10):611-613.

[4] 蔡柏蔷.从GOLD COPD新策略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的临床意义.呼吸新视野, 2013(7):90.endprint

猜你喜欢

型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自制简易呼吸锻炼装置在不能配合无创通气的Ⅱ型呼吸衰竭COPD患者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观察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