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型产业群构建模式研究
——以农业产业群为例

2014-04-25卫进东马喜珍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产业群太行山区集群

卫进东,马喜珍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型产业群构建模式研究
——以农业产业群为例

卫进东,马喜珍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河北省太行山区受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双重压力的影响而成为典型的贫困地区,如何依托生态经济型产业群的构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一地区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研究在该地区构建绿色林果产业群、绿色杂粮产业群、生态畜牧产业群、生态旅游产业群、特种资源开发产业群,对于促进当地生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类似地区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太行山区;生态经济;产业集群

一、构建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型产业群的重要意义

概括地说,地方经济依靠独特的自然环境得到发展,经济发展后可以采用更多的技术手段对生态进行保护,这样就形成了生态与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生态经济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矛盾,如自然生态系统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样地方经济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目前,生态经济产业集群遍布发达国家的各个产业,而且发展得非常成熟。在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渤海湾地区,集群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并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随着产业群落的迅猛发展,集群内资源的集中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产业群落持续发展的瓶颈。引入生态经济学的理论,科学构建产业群,使集群的经济行为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是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人口压力大、人均资源量少、生态环境脆弱、科技水平低的河北省太行山区构建生态经济型产业群[2],可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科学地运转,使整个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一种合理、高效的发展状态,也使农业经济、生态经济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之中,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协调稳定增长。

二、构建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型产业群的模式

(一)构建绿色林果产业群

河北是果品生产大省,太行山区各类果树种植面积1 000余万亩,常年产量250万吨,是全国重要果品产地之一,具有山区区位优势的大枣、核桃、板栗、柿子和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均名列前茅。根据当地的资源配置情况,可以在曲阳县、阜平县、行唐县、赞皇县等地构建绿色大枣产业群;在涉县、赞皇县、临城县等地构建绿色核桃产业群;在涉县、元氏县、易县等地构建绿色柿树产业群;在内丘县、井陉矿区、平山县、顺平县等地构建绿色苹果产业群;在邢台县、顺平县、唐县、涉县、满城县、元氏县等地构建特色杂果产业群。

(二)构建绿色杂粮产业群

太行山区小杂粮生产有明显优势,常年种植面积200多万亩,年产量30万吨。由于独特的土地资源、气候环境,小杂粮品质高,市场前景好。如红薯在山区旱地有极强的适应性,产量高、品质好,可深加工;谷子、大豆、绿豆等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根据当地的资源配置情况,可以在平山县、临城县等地构建绿豆产业群;在井陉县、临城县等地构建大豆产业群;在武安市、易县、曲阳县等地构建谷子产业群;在行唐县、灵寿县、曲阳县等地构建甘薯产业群。

(三)构建生态畜牧产业群

(3) 橡胶粉掺量为5%时,试件抗拉强度虽然有所降低,但试件单轴应力-应变曲线呈现缓慢上升,更有利于实现延性破坏形式。

近年来,随着畜牧产业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太行山区畜牧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该产业正在逐步完成从数量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集群化初见规模,并逐步向生态畜牧业方向发展。根据当地的资源配置情况,可以在鹿泉市、行唐县、沙河市、灵寿县等地构建生态养牛产业群;在唐县等地构建生态养羊产业群;在易县、沙河市等地构建生态养鸡产业群;在井陉县、顺平县等地构建生态养兔产业群。

(四)构建生态旅游产业群

太行山区有名山名川、原始次生林、历史古迹、革命根据地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各类旅游景点500多个,旅游产业正逐步兴起。对旅游产业进行统筹规划,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形成贯穿太行南北的特色旅游产业带,培育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当地的资源配置情况,可以在河北省太行山区南部地区构建涉县绿色农业旅游产业群、邢台县生态观光旅游产业群;在太行山区中部地区构建平山县西柏坡红色旅游产业群;在太行山区北部地区构建易县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群、涞水县生态景观旅游产业群。

(五)构建特种资源产业群

根据调研,河北省太行山区有大量的珍稀特种生物资源,特别是野生植物资源,如食用菌类生物、中药材类生物、野菜类生物、野生果类等等[3],尤其是中药材,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太行山区中药材资源种类多、品质优、产量高,是山区特有的优势资源。目前有野生和人工种植中药材900多个品种,常年产量500万吨。根据当地的资源配置情况,可以在易县、武安市等地构建柴胡产业群;在易县等地构建西陵知母产业群;在邢台县、内丘县、赞皇县等地构建酸枣仁产业群。

三、构建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型产业群的对策

(一)依托农业合作社,构建当地农业生态产业群

农业合作社是一种农村生产互助组织,是为组织生产,增强农业抵御灾害能力,提高经济效率而成立的综合经济组织[4]。农业合作社通过多种方式联合加工企业、科研单位及批发市场,为农民提供技术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贮存、运输等多方位的服务,形成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农产品产业集群经营格局(如图1所示)。

图1 农民合作组织协调型产业群

(二)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构建当地农业生态产业群

依托当地的资源,由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当地中小企业和农户围绕着龙头企业的最终产品进行生产、加工、销售或原料供应等方面的活动[5]。具体形式为中小企业或农民与龙头企业签定购销合同,接受龙头企业的技术服务;龙头企业负责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工作。最终形成具有特定质量、信誉且密切关联的一系列地理品牌,带动形成各类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群,具体情况见图2。

图2 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群

(三)依托农贸市场,构建当地农业生态产业群

积极建立专业化的农贸市场,为农户提供重要的农产品交易场所和市场信息。农户可围绕农贸市场需求进行一系列的专业化生产,逐渐形成“专业生产—经济增强—厂商聚集—市场扩张”的良性循环,最终形成以市场为支撑的大规模产业群(如图3所示)。

图3 农贸市场支撑型产业群

四、构建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型产业集群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治理生态环境

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集群是现代化工业的最高形式。应该明确生态产业群内部各方利益实体的责、权、利,建立健全生态经济的相关法律,形成科学的生态经济保障体系,切实保证各方利益;明确产业集群内生态环境与自然的产权关系,防止产权不清晰出现个人与社会成本之间的矛盾,防止“公地”悲剧的产生;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进一步明确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的范围,以反映稀缺资源与市场供求的关系。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还要制定太行山区生态保护的相关制度,保护土地、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资源,加强生态功能区的管理和建设。通过制度建设,防止环境污染,减免自然灾害,从根本上解决太行山区的生态问题。

(二)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绿色产业发展

河北省太行山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可利用的地域空间较大,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太行山区的生态经济已经初步具备了生态经济产业群的基础,如杂粮果品、畜牧养殖、特色旅游、野生药材、非金属矿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应及时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结构层次,走出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经济体系,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所以,政府要着重发展一批生态集群里的高新龙头企业,培养其新的经营理念,加强市场监管,做好市场引导,以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以高新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提高整个集群的品牌形象,增加集群产品及服务的市场占有率,通过打造集群品牌不断扩大太行山区绿色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除此之外,企业本身还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树立企业生态经济的形象。通过树立绿色企业、绿色集群形象来树立绿色产品形象。

(三)完善公共服务,培育创新技术支撑体系

太行山区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基础薄弱,政府应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保障。从资金支持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建立企业发展基金,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产品推广的角度来说,可以根据太行山区的区位特点及资源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参加展会及展览的方式,为拓展京津等发达地区及国外市场提供有效的服务。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说,只有不断引入新技术,生态经济产业群才能取得长足发展,因此,政府需要对太行山区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为产业群的升级提供技术上的保障。同时,政府还应为集群内部企业与科研机构拓宽信息交流渠道,搭建产学合作平台,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快科学技术在集群内的传播推广。总之,政府要发挥好公共服务的功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集群内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形成不断创新的态势。

[1]尚丹,张瑞芳,周大迈,等.浅析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沟的可持续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11(1).

[2]李晓娜.河北省太行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

[3]顾时贵.河北太行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4]罗天荣.浅谈发展贫困山区农业合作社[J].中国农业信息,2013(11).

[5]王艳荣.农业产业集聚的效应与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2.

Study on Eco-economic Construction Model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 Taihang Mountain areain Hebei Province——A Case Study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s

WEI Jin-dong MAX i-zhen
(Hebei Software Institute,Hebei Baoding 071000,China)

Because of the population and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essure,Taihang mountain areas in Hebei province becomethetypical poverty-stricken areas.Accordingtothe eco-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clusters,howtoachieve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isthe vitaltasktothe future developments inthis area.Researches in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fruits industrial cluster inthe region,green coarse cereals in farms,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eco-tourismindustry cluster specialty groups,and special resource development industries are important for promotinglocal ecological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alsoplay acertain role inthe referencetoother similar areas.

mountain areain Taihang;eco-econom ic,industrial clusters;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leading enterprise

F263

A

1673-2022(2014)01-0017-03

2013-10-31

河北省科技厅计划项目“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型产业群构建模式研究”(12457502)的研究成果

卫进东(1981-),男,河北张家口人,讲师,主要研究区域经济、企业管理;马喜珍(1981-),女,河北定州人,讲师,主要研究区域经济、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产业群太行山区集群
太行山区苹果节水灌溉高效技术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复杂网络视角下产业群治理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产业群的江苏高职重点专业群发展研究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广元市物流产业群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河北将严限张承及太行山区矿业开发
集群对接基本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