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2014-04-24曾超宇李锦润肖胜捷郭万兴孙昂扬
曾超宇 李锦润 肖胜捷 王 洪 郭万兴 孙昂扬
(广东省陆丰市人民医院,广东 陆丰 516511)
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曾超宇 李锦润 肖胜捷 王 洪 郭万兴 孙昂扬
(广东省陆丰市人民医院,广东 陆丰 516511)
目的分析和研究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Ⅰ型至Ⅲa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Ⅰ型至Ⅲa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两组:应用交锁髓内钉47例(试验组),外固定支架39例(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应用于GustiloⅠ至Ⅲa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者治疗中,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时间短,对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及减轻患者负担均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交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疗效对比
胫腓骨骨折在骨科临床上是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病率较高,约占骨折总人数的14%左右[1],多由直接外力而引发,损伤程度较重,且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有的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若治疗方法不当,会导致患者出现畸形、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及骨髓炎等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2],因此临床上如何采用有效固定方式、合理处理伤口,一直是临床骨科探索的问题。本文选取分别用交锁髓内钉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二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比较治疗结果发现,交锁髓内钉固定比外固定支架更适合治疗Ⅰ至Ⅲa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86例,将其分: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39例)。治疗组47例患者中:男33例,女14例;年龄在21~76岁,平均年龄为(42.6±7.8)岁。骨折部位分为:上段12例;中段25例;下段10例。骨折类型分为:GustiloⅠ型13例;Ⅱ型28例;Ⅲa型6例。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在17~82岁,平均年龄为(40.7±8.2)岁。骨折部位分为:上段9例;中段21例;下段9例。骨折类型分为:Ⅰ型11例;Ⅱ型22例;Ⅲa型6例。排除标准:骨折Ⅲb以上,骨折部位与踝关节或胫骨平台距离低于5 cm不纳入本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分型等方面相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急诊室开始经验性用抗生素,争取伤后6~8 h内手术,用硬外麻。对伤口进行彻底清创处理,尽量不切开和剥离骨膜,暴露骨折端,牵引复位,对于骨折严重粉碎性,不必强求解剖复位,力求恢复小腿长度和轴线。切口位于胫骨结节上缘1~1.5 cm处,在髌腱内侧做纵形约5 cm长切口,极度屈膝,髌韧带牵开,于胫骨髁间与胫结节之间确定进针点,根据影像学资料,选取长度合适交锁髓内钉,扩髓,复位满意后,从进针点打入髓内钉,用C臂透视,远端上锁钉,瞄准器固定,近端上锁钉,缝合切口。
1.2.2 对照组患者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应用抗生素、伤口清创、麻醉方法同治疗组。采用闭合复位,在X线透视下对骨折复位满意后,给予维持性牵引,选取胫骨前内侧骨折远端与近端处分别做2个 1 cm长切口,使用套筒针对其进行钝性分离至骨,电钻打孔,拧入螺钉固定。对于开放性骨折,钉道应避开伤口处,与皮肤相距2 cm处安装外固定支架。术后乙醇点针眼,每天3次。两组患者术后均应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治疗3~5 d,疼痛缓解后,指导其进行患侧膝关节、踝关节功能训练,术后2周可扶拐下床活动,3个月后复查,若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可拆除外固定架。
1.3 评价指标
采用Iowa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3],其共分为两个维度:膝关节功能与踝关节功能。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术后肢体活动功能恢复越好。优:90分<评分值≤100分;良:80分<评分值≤90分;可:70分<评分值≤80分;差:评分值≤7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将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进行t检验,将率做为计数资料表示方法,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表(例)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表(例)
表3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周)、住院治疗时间(天)对比表
3 讨 论
胫腓骨骨折在骨科临床上是最为常见的四肢骨折。目前,临床主要固定方法分为外固定与内固定,本组病例中选取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交锁髓内钉采用有限扩髓,不切开骨折端,感染机会并没有增加;符合生物力学原则,能够使骨折断端较均匀的承担轴向压力,增加了抗旋转、抗折弯的能力,减轻或避免了扭、剪等应力[4];另外,锁钉与螺孔之间存有微动,微动一方面能提高机体前列腺素的释放量,从而促进血管扩张与DNA合成,骨诱导作用表现较明显,另一方面,骨折区可产生重复性损伤,刺激机体释放出更多的丝裂原与生化介质,以促进骨折愈合[5]。外固定支架因长时间穿针创面,给局部感染创造良好机会,感染率高,外固定支架所用螺钉比较粗大,相应地增加了骨折部位应力遮挡作用。另外,生理负荷多数由外固定支架承担,减少了骨折部位正常的生理刺激,易引发骨质松变,增加了再骨折危险。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术后骨折治疗优良率为87.2%,明显高于对照组69.2%,其与李广义等人的研究结果近似,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外固定支架治疗Ⅰ型至Ⅲa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但感染率和骨不愈合率比髓内钉内固定高,因此,较适用于Ⅲb型以上及近关节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可作为交锁髓内钉有力补充,也有较高临床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Ⅰ型至Ⅲa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并且治疗时间短,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1] 章飞,王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AO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7):142-143.
[2] 刘刚.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12,31(14):96-97.
[3] 金粉勤,薛锋,徐雪荣.外固定支架和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1):25.
[4] 李东海,郑吉润,肖德浪.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12,31(21):108-109.
[5] 谭宇鸿,谢红波,唐颖.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治疗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7):214.
R687.3;R683.42
B
1671-8194(2014)16-02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