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偏远地区不同切口位置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后散光和视觉质量的比较

2014-04-24陈倩茵廖瑞端武哲明陈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6期
关键词:颞侧散光巩膜

陈倩茵廖瑞端* 武哲明陈 韵

(1 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62;2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非洲偏远地区不同切口位置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后散光和视觉质量的比较

陈倩茵1廖瑞端2* 武哲明1陈 韵1

(1 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62;2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目的比较非洲偏远地区两种不同切口位置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术后散光和视觉质量。方法将当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上方巩膜隧道和颞侧巩膜隧道切口施行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值和术后3个月视功能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得分。结果术后2周,上方巩膜隧道散光值大于颞侧,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的角膜散光值无统计学差别,视功能生存质量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非洲偏远地区无论采用上方巩膜切口还是颞侧巩膜切口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均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和生存质量,两种切口对术后散光影响基本相同。

小切口白内障;切口位置;角膜散光;视觉质量

随着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发展中国家和偏远落后地区广泛开展[1],白内障手术得到不断改良,白内障医师开始研究如何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视力和视觉质量。术后散光是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的降低的重要因素。除了术前已存在的散光,医师们更关注手术切口导致的散光。手术切口的大小、形态、位置等因素均影响术后散光[2]。临床上常用的两种不同位置的切口:巩膜上方隧道切口如Blumenthal式和颞侧巩膜隧道切口,如Ruit式。作者2012年~2013年参加援助东非塞舌尔计划,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是当地主要的手术方法。工作期间对当地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角膜散光进行观察,采用视功能和生存质量调查问卷更全面评价白内障术后的视觉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5月至9月在东非塞舌尔共和国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8例68眼,其中男性29例,女性39例,年龄59~82岁,平均70.4岁。当地居民面部特征是眉脊甚高的大洋洲人种。将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A组采用Blumenthal式巩膜上方隧道切口,B组采用Ruit式颞侧巩膜隧道切口。

表2 A、B两组术后3个月视功能和生存质量各项指标得分(

表2 A、B两组术后3个月视功能和生存质量各项指标得分(

组别 总分 视力 视觉感知 周边视野 感觉适应 深度觉 自理 活动 社交 心理A组 86.95±4.48 77.19±24.63 87.06±7.43 94.73±14.55 74.16±8.85 83.33±18.58 97.58±4.29 91.81±4.95 80.26±11.5281.43±12.41 B组 85.92±7.69 80.00±22.49 83.89±7.23 96.67±10.17 80.70±4.38 87.78±18.53 96.94±5.57 92.22±8.32 81.66±15.3884.08±12.27

1.2 方法

手术均由同一位超过5年白内障手术经验的眼科医师完成。术前使用1%环戊通和0.1%肾上腺素滴眼液充分散瞳,常规消毒,采用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以1∶1比例5 mL进行球后麻醉。A组上直肌固定后,以上方穹隆为基底球结膜瓣,作上方巩膜隧道切口;B组作颞侧巩膜隧道切口。切口长度均为6~6.5 mm的“一字型”巩膜隧道切口,深达1/2巩膜厚度,巩膜隧道刀作板层隧道,至透明角膜内2 mm,用3.0 mm角膜穿刺刀作内切口,以15°穿刺刀作辅助切口(A组于9:00方向,B组于6:00方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水分层,旋转晶体核至前房,用晶状体圈匙套出,清除残留皮质,植入PMMA一片式后房型人工晶体,充分清除前房的黏弹剂,形成前房,观察切口使之水密,结膜复位,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混合地塞米松注射剂,术毕纱块覆盖。

1.3 检查项目及统计学方法

手术前、后检查术眼视力,使用手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散光,计算手术源性散光,使用视功能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由印度Aravind眼科医院开发、面向发展中国家的视功能和生存质量量表(VF-QOL量表)[3],专人提问,保证内容的真实性。随访3个月。本研究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两组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除了有15例视力低于6/18,其余53例(77.9%)均达到6/18或以上,有7例达到最好视力6/6,总脱盲率达95.5%。

2.2 术后角膜散光

经过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得出两组各个时间点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时间延长散光度逐渐减少。而时间和分组也有交互作用,F=5.626,P<0.05,说明时间因素的作用随着分组的不同而不同。术后2周时A组的散光大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时二者无统计学差异(表1)。

表1 两组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比较

2.3 术后视功能生存质量调查问卷

A、B两组术前的视功能生存质量总得分为54.25±11.06和51.30± 10.46,术后3个月的得分均比术前明显提高,两组总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在感觉适应的得分低于B组(t=3.982,P=0.000),有统计学差异。

2.4 术中术后并发症

术中A组有前房出血2例,玻璃体脱出1例,无虹膜损伤。B组有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1例,破裂口小,仍然放置后房型人工晶体。

术后A组角膜内皮水肿4例,B组1例,经治疗,水肿均在10~20 d后消失。术后随访期间无人工晶体移位,眼内感染,视网膜脱离。

3 讨 论

塞舌尔共和国是位于非洲大陆的东部的群岛,曾经是英国殖民地,其人种是以眉脊高耸、眼眶深陷面部特征的大洋洲人种。塞舌尔首都维多利亚位于赤道附近,常年高温,紫外线强,白内障的平均发病年龄比中国要早,白内障多为成熟期或者过熟期,晶状体核较大而硬,而维多利亚医院是国家唯一的公立医院,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当地医疗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当地主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4]。

本文对非洲地区混合人种选用颞侧或者上方切口进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和视觉质量。在术后早期,颞侧切口较上方切口差生更小的散光,考虑颞侧切口不受眼眶和眼睑的影响,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减少对角膜牵拉,切口附近水肿较少。由于角膜横径较纵径约长,颞侧切口距离角膜光学中心较上方切口远,对角膜散光变化影响较小。随着角膜切口水肿和局部炎症减轻,角膜的屈光状态在术后3个月趋于稳定,两种不同位置切口术后散光无明显差异。结果与Pipat报道的术后3个月散光值变化基本一致[5]。

近年来视功能生存质量调查问卷也结合到发展中国家的复明工程中[6,7],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患者主观感受评价两种不同方式白内障手术的效果。通过比较术前术后两组的总得分,研究发现术后明显获得良好的视功能生存质量。术后两组间在感觉适应方面,颞侧切口组得分高于上方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推测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用眼习惯、文化程度和心理状态有关。术前进行问卷调查使患者真正地对自己的视功能和生活状态作出准确地评价,调整对手术的期望值,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合理分配和整合资源。术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补充评价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效果,还可以了解患者在手术后稳定期的视功能情况,关注患者心理,改善生活习惯等,对白内障术后效果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非洲偏远落后地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是目前安全、有效、低费用的复明手段。随着手术在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开展,技术不断改良,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影响视力下降的因素,提高视觉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颞侧还是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均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

[1] Venkatesh R,Das M,Prasanth S,et al.Manual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in eyes with white cataracts[J]. Indian J Ophthal mol,2005,53(3):173-176.

[2] 刘伟,何书喜.白内障术后散光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8:8(2):341-344.

[3] Fletcher AE,Ellwein LB,Selvaraj S,et al. Measurements of Vision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s in Southern India[J]. Arch Ophthalmol,1997,115(6):767-774.

[4] 赵家良.我国白内障盲的防治任重道远[J].中华眼科杂志,2003, 39(5):257-259.

[5] Visual outcome of manual small-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comparison of modified Blumenthal and Ruit techniques[J]. Kongsap P Int J Ophthalmol,2011,4(1):62-65.

[6] 陈雪艺,谢婷玉,穆塔里甫,等.新疆库车县维吾尔族农民白内障手术生存质量评价[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5):508-512.

[7] 田静,党雅琴.不同年龄白内障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19(3):180-181.

Compare the Astigmatism and Visual Function after the Manual Small-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MSICS)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in Remote Areas in Africa

CHEN Qian-yin1, LIAO Rui-duan2*, WU Zhe-ming1, CHEN Yun1
(1 Guangzhou Aier Eye Hospital, Guangzhou 510062, China; 2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astigmatism and visu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MSICS with both the Blumenthal and Ruit techniques in remote areas in Africa.Methods68 patients with senile catarac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 and B. They underwent routine cataract surgery via either a superior scleral tunnel incision or temporal scleral tunnel incision. Astigmatism and questionnaire were compared. Patients were examined 2 week, 3 month after surgery.ResultsTwo weeks after surgery, group A got the larger mean astigmatism. It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both group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both groups after three months.ConclusionBoth groups achiever good vision and and visu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Astigmatism; Visual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R776.1

B

1671-8194(2014)16-0051-02

*通讯作者:E-mail: drlrd@163.com

猜你喜欢

颞侧散光巩膜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透明角膜切口部位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不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患者眼表的影响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