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药敏分析

2014-04-23涂亚兰周志慧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10期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新生儿

涂亚兰 周志慧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药敏状况。方法 收集124例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取痰样本检测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 124例样本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43株,G-菌以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比最高。本组主要G-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为100%。本组主要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早产儿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足月儿,G-菌感染率则显著低于足月儿,低体重儿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混合感染率显著高于晚期新生儿(P均<0.05)。 结论 本地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以G-菌为主,主要G-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性高,主要G+菌对利奈唑胺的敏感性高,早产、低体重和出生早期的混合感染发生率高,增加治疗难度。

[关键词]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药敏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0-0091-04

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院感染性肺炎,后两者主要发病场所均为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则有更广泛的发病环境和诱发因素,优势病原微生物变迁更具复杂性[1]。细菌是主要的病原微生物,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愈发严重,病原菌耐药性增加,使治疗难度增加,迫使临床使用更广谱抗菌药物,又催生耐药性的进展演化,因此,选择药敏性高、更窄谱的抗菌药物是临床亟需的措施,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治疗意义更为显著。因此,本研究选择本地区2012年3月~2013年2月124例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药敏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2月桐庐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2],排除呼吸机相关肺炎、医院感染性肺炎,纳入124例患儿,男71例,女53例。出生胎龄34~42周,平均(38.39±1.54)周。早产儿33例,足月儿91例。出生体重1389~4938g,平均(3092.93±328.47)g。低体重儿28例,日龄0~28 d,平均(9.93±3.02)d。

1.2实验室检测及研究方法

标本采集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连接负压吸引器经鼻插入下呼吸道吸取分泌物置于无菌容器内,送检。每份标本分别接种于巧克力平板和血平板,常规流程进行培养、挑取菌落、涂片、染色、分离致病菌。采用美国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种,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药敏,采用WHONET5系统分析细菌耐药,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标准进行质控。分析检出菌株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药敏,并对性别、早产、出生体重、日龄对G-菌、G+菌和病毒感染的影响进行分析。

1.3诊断标准[2]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①咳嗽、痰鸣、气促,或伴黄疸、发热;②发绀、吐沫,或伴呼吸困难;③肺部听诊闻及呼吸音粗,或闻及干、湿性啰音;④胸片可见肺部斑点或片状阴影。具备以上任意3项及以上可诊断。早产儿为出生胎龄<37周,低体重儿为出生体重<2500 g,日龄≤7 d为早期新生儿,日龄>7 d,≤28 d为晚期新生儿。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AS 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描述性分析或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原菌构成情况

124例样本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43株,其中G-菌75株,G+菌49株,病毒14株,支原体5株,G-菌以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比最高。见表1。

2.2主要G-菌药物敏感情况

本组主要G-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为100%,此外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均在6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也为100%,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均在60%以上,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也为1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均在60%以上。见表2。

表2 主要G-菌药物敏感情况

2.3主要G+菌药物敏感情况

本组主要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此外对万古霉素、氯霉素、阿米卡星、替考拉宁、利福平的敏感率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性也为100%,对氯霉素、阿米卡星、利福平、四环素的敏感率均在60%以上。表皮葡萄球菌对除四环素外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均在60%以上。见表3。

2.4性别、早产、出生体重、日龄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类型的关系

早产儿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足月儿,G-菌感染率则显著低于足月儿,低体重儿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混合感染率显著高于晚期新生儿(P均<0.05),性别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类型无关, 见表4。

表4 性别、早产、出生体重、日龄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类型的关系

注:*P<0.05

3讨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病主要原因是患儿体质弱,机能发育不健全,尤其是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完全建立,非母乳喂养新生儿缺乏母体抗体输入,更成为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在社区环境中可能存在多种病原微生物,通过接触、飞沫等途径极易进入新生儿体内,呼吸道则是最主要的受侵袭部位,一旦发生感染,则病情进展迅速易发生肺炎,正由于社区环境复杂性,因此有研究认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与院内感染存在差异,院内感染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医院感染性肺炎,以G-菌为主,而社区获得性肺炎则以G+菌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3]。本研究结果显示,G-菌占比最高,这与近几年国内研究结果相似[4,5],可能与感染途径变化、居家护理意识增强有关[6];并存在细菌、病毒甚至支原体混合感染,说明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微生物复杂。虽然也以G-菌为主,但与院内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存在明显不同,大肠埃希菌是首要病原菌,院内感染则多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但其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少见[7,8]。G+菌首位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以往研究相似[4-6],同时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G+菌之一[7,8]。肺炎克雷伯菌则一直是肺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以往研究中均占G-菌前两位[4-8]。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逐渐与院内感染病原菌趋同,均以G-菌为主,仅存在不同类型占比差异,可为预防及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思路。endprint

病毒及支原体也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不可忽视的病原微生物,病毒是社区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致病源,并随着季节改变而不同,本研究中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新生儿感染易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如细支气管炎及肺炎,儿童及成年人感染则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9]。支原体感染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对新生儿危害较高,因此应引起注意。本组有5例发生支原体感染,而往往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加重病情[10]。本组未检出真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较常见定植,病情严重程度较高[11]。

本研究选择占比前三位的G-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阿米卡星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敏感药物,药敏率均达100%,作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有广谱抗菌的作用,但新生儿使用需要监测血药浓度或肝功能,临床应用具有一定风险[12]。大肠埃希菌对部分三代和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药敏性较低,仅对头孢哌酮仍有较高药敏性,可能与头孢哌酮对G-菌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好有关[13];其对左氧氟沙星、氨曲南的药敏性明显下降,临床应注意避免使用;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也具较高敏感性,但两者抗菌谱较广,且亚胺培南单独应用稳定性较差,应时刻关注肾损伤的发生[14],两者并不适合新生儿使用;而哌拉西林药敏性较高,且新生儿使用安全性较好。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大肠埃希菌高,对哌拉西林也有较高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等强效抗菌药物敏感性极高外,对氯霉素、阿米卡星、利福平、四环素的敏感性也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则对克林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考虑到在新生儿疾病中应用局限,则应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治疗方案[15]。

新生儿作为特殊的患者群体,机能发育因素可能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感染特点产生影响,本研究对性别、早产、出生体重、日龄等发育因素进行分析,除性别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类型无关,其他因素均对病原微生物感染有不同程度影响。早产儿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足月儿,低体重儿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混合感染率显著高于晚期新生儿。艾健娜等[16]研究认为日龄与G-菌和G+菌均无关,本研究结果相似,但提示早产、低体重和出生早期是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混合感染会增加病情复杂程度,因此,早产、低体重和出生早期可能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注意。

[参考文献]

[1] 韦义军,陈继昌,韦拔,等. 柳州市新生儿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细菌分布和药敏比较分析[J]. 海南医学,2012,23(23):95-97.

[2] 钱甜,曹云,王传清,陈超,等. 新生儿社区和医院感染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和细菌药敏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09,27(3):230-235.

[3] 杨林风,黄启凌,柴彦艳,等.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420-1421.

[4] 陈宏,江金彪,吴富根,等.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4):309-312.

[5] 寿文祥.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学特点及药敏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92-2993.

[6] 高萍萍,严菊英.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293-1295.

[7] 袁新华,顾春健,蒋琦,等.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与抗生素诊治分析(附78例报告)[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4(6):734-736.

[8] 吕媛,任静,缪珀.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分析[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2):76-79.

[9] 欧阳颖,方建培,麦友刚,等.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变迁及药敏性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33(5):644-648.

[10] 黄玉春,程宪,庄兰春,等. 大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02~2006年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变化与耐药趋势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1):29-32.

[11] 彭好,李琴,袁涛,等. 新生儿社区和医院感染性肺炎的细菌学特点和药敏分析[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 25(5):300-301.

[12] 钟世民,陈盛,何念海,等. 549例新生儿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儿科药学杂志,2013,19(5):32-36.

[13] 蒋鸿超,黄海林,奎莉越,等. 3205例新生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测及药敏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13,25(7):695.

[14] 吴斌,唐四元. 孕期保健教育在预防新生儿肺炎中的作用[J].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72-74.

[15] 张志玲,庞彩莲. 新生儿肺炎病原学检测及药敏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42-44.

[16] 艾健娜,李海芹,石瑞琪.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药敏分析[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3):319-320.

(收稿日期:2013-1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区获得性肺炎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测定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不同喹诺酮类药物药理分析及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对比观察
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