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4-04-23苗萌
苗萌
摘 要:日照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日照市应该加快文化资源开发,把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主题文化品牌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文化产业创新,推动规模化经营,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资源;日照;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61-02
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源远流长的齐鲁文明和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为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2012年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 720亿元。山东日照市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美,日照市应依托丰富文化资源,把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主题文化品牌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日照这个滨海古城的现代文化内涵。
一、日照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远古文明资源
日照有灿烂辉煌的远古文明。日照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目前已有两城遗址、尧王城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齐长城遗址日照段、杭头遗址、大朱家村遗址等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 000余处各类文物遗址。《莒县过门笺》、《孟姜女的传说》、《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中《莒县过门笺》入选世界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被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原始陶文早于甲骨文一千多年。日照的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齐长城遗址、莒国故城等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二)历史名人资源
日照人杰地灵。西周时期军事家姜子牙,春秋时期曾被孔子拜师的项橐,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西汉吕母,南北朝时期杰出文学评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金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张行简,明代古音学家、文献考据学家焦竑,清代朴学家、校勘学家许翰,清代画家肖九成,国民党元老丁惟汾,现代金石学家、山东省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当代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等名人,其故乡都在日照。日照作为沂蒙老区,陈毅、徐向前、罗荣桓、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战斗和工作过,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三)佛教文化资源
由五莲山和九仙山组成的日照五莲山风景区,自然景观秀美,人文景观丰富。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密州做知州时曾以“奇秀不减雁荡”赞誉五莲山,曾以“九仙今已压京东”盛赞九仙山。五莲山风景区佛教文化资源丰富,五莲山的护国万寿光明寺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传说因开山和尚取五莲山泉水治愈了皇帝母后的眼疾,明神宗遂敕建“护国万寿光明寺”,雕梁画栋,气势宏伟,为明代皇家四大名寺之一。九仙山的侔云寺为宋代名寺,与光明寺隔涧相望,建筑规模宏大,虽历经沧桑,其遗址犹存。
(四)海滨文化资源
日照拥有独具魅力的生态资源,这里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沿海64公里金海岸,滩平沙细,为中国北方沿海所少见,是避暑、度假、疗养的黄金海岸。日照还是山东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有“江北第一茶”的美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都是日照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
二、日照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2年日照文化产业增加值63.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68%。但是,日照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不足,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较小,文化消费市场培育不成熟,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这些问题制约着日照文化产业发展。
(一)文化产业的文化内涵不足
200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及相关产业”界定为9大类、24小类。传统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4大类为“核心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广告会展文化等3大类为“外围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两大类为“相关层”。从2012年日照文化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例看,“核心层”比重太低,“相关层”比重过大,“核心层”与“外围层”加起来还远远低于“相关层”,文化产业的文化内涵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文化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所体现出的文化精神和审美价值,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创新。源远流长的齐鲁文明是山东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应该是日照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日照还没有充分开发新石器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莒文化、佛教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规模比较小,缺乏文化品位高、文化内涵丰富、认同感和吸引力强的文化作品,文化产品没有充分体现出这些历史资源的文化价值,没有形成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文化产业主要还是粗放经营模式
日照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开发不够,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在经营方式上主要还是粗放经营模式,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没有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但日照文化创意水平不高,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低。2013年10月揭牌的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中心,作为日照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为日照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项目孵化、产学研合作提供支撑平台,但作用尚未得到发挥。
三、日照加快开发文化资源的主要对策endprint
日照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政府要从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从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高度,切实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市场培育与文化资源开发。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加快日照文化产业发展,应该积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首先要深化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改制,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其次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改革,增强其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活力,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二)加强产业政策扶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政府要从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从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高度,切实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搭建整合文化资源的平台、创意策划的平台、人才支撑的平台、产业园区的平台,为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的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积极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为文化企业成长壮大创造良好市场条件。
(三)整合文化主题,打造优势品牌
日照应该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优势。首先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归类和分析,用市场开发的眼光去审视文化资源,规划为若干“主题文化开发项目”,可分为龙山文化开发项目、莒文化开发项目、五莲山佛教文化开发项目、日照黑陶开发项目、日照农民画开发项目、尧王文化开发项目、姜太公文化开发项目、“日照历史文化名人”旅游参观项目,系统地进行规划、设计、招商、开发。由两城遗址、尧王城遗址、陵阳河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日照黑陶等共同支撑的龙山文化,应成为文化产业开发与海洋旅游产业相结合的首要主题,全力打造成为日照文化产业的“金字招牌”。同时,要把相关文化项目进行整合开发,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联动效应和整体效益,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四)吸引高端人才,强化文化创新
创意是文化产业开发的灵魂,通过创意把文化资源变为文化产品,通过创意把文化资源变为现实财富。文化产业高度依赖创新意识和创意人才,引进和培养对文化资源有深入研究能力、对文化创意有高度敏感、对文化市场有前瞻运作能力、对文化创新不断追求的高端创意人才队伍,是日照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日照应充分发挥现有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积极培养既懂文化创意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同时要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引进高端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五)发展产业集群,推动规模经营
文化产业有自己的产业链,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我们要遵循文化产业的运行规律。首先要积极吸引社会投资,鼓励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业、工艺品制作、文化演艺等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文化资源特色的企业集群。其次要积极推动规模化经营,通过资本运作、资产重组等市场化运作手段,积极鼓励文化企业的联合、兼并、重组,实现骨干文化企业的区域整合和跨地区经营,形成规模化发展优势。同时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积极建设特色文化产业街区和集镇。
参考文献:
[1] 杨国胜,等.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去年预计达2 720亿[N].大众日报,2013-03-31.
[2] 陈蕾.日照新增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EB/OL].http://sd.people.com.cn/n/2013/0508/c177217-18617665.html,2013-05-08.
[3] 张曾芳,张龙平.论文化产业及其运作规律[J].中国社会科学,2002,(2).
[4] 金元浦.生产力与文化产业[J].求实,2002,(20).
[5] 康小明.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2).
[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