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综述

2014-04-23郑康宁刘艳斌

2014年5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企业

郑康宁 刘艳斌

摘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企业养老保险问题也颇受关注。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难、当期基金收不抵支、个人账户空账规模逐年增加、资金的保值增值难、覆盖面难扩大、法制滞后、人才缺乏等等自身的缺陷,使得其养老保险制度的贯彻与落实不到位,本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同步推动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企业的效益共同发展,对于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意义深远。

关键词:企业;养老保险体制;研究综述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一直在改革中前行,1991年国务院正式推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部分积累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正式建立起来的标志是1997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基于199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有关部委制定的两个具体改革方案。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保险基金入不敷出、逃避缴费、覆盖面小等现实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推广和改革缓慢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 企业社会养老保险理论变迁

关于企业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变迁,学术界主要集中在制度变迁、变迁的背景和过程。

一是制度变迁。制度包括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因而制度的变迁也是内外变迁的过程。以科斯、威廉姆森和诺斯等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认为, 制度创新的需求产生在制度不均衡情况且制度变革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从而诱发了实际的制度变迁,导致新的制度不均衡。同时,又会引发相应的制度变迁。学界对于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从历史、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和经济效应、利益集团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如:郑功成(2002)按时间顺序梳理了我国城镇的养老保险制度。黄少安(2000)认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效率提高为取向。雷根强,苏晓春(2010)认为经济发展变革和行政利益因素影响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袁志刚、王燕,徐滇庆等(2001)从宏观经济学动态运行和模型对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和我国养老金改革的影响进行了经济学的分析。李连友(2000)认为各利益主体不断与政府博弈,追逐自身利益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过程的常态。吴连霞(2012)认为国家干预理论是政府干预养老保险制度,弥补市场失灵,提高效率的合理性与现实性。

二是经济制度安排的改变影响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背景。从而引起制度环境的改变与制度不均衡,社会化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的服务需求,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制向社会化的变迁。

三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过程是根据个人是否需要承担自己的养老保险责任。郑功成(2002)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分为:初创时期、调整时期、挫折时期、恢复发展、改革创新时期四个阶段。康汉真(2006)将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划分为国家福利时期和个人承担部分责任时期两个阶段。

二、国内外对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研究

国内和国外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同,所以国内外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因国情而相异。

一是国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主要以定量研究为主要突破口,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萨缪尔森(Samuelson,1958)通过储蓄型叠代模型中现收现付制养老制度的运行机制得出养老功能可以通过代际交换实现。戴蒙德(Diamond,1965)建立的代际交叠模型研究表明在一个只有储蓄,没有生产和投资的纯粹经济中,养老金的增加主要取决于人口的增长。艾伦(Uaron,1966)在叠代模型中引进生产和投资,认为养老金的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两个因素。

二是国内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郑功成(2008)、杨燕绥(2010)认为我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金制度模式的选择,是值得肯定的制度模式。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强制性变迁,诱致性变迁作为适当的补充,同时诱致性变迁推动强制性变迁的发展。在定量分析方面,郑伟(2005)利用两期迭代模型分析制度变迁深层的原因受经济和社会福利等的影响。康汉真以A-K模型为基础, 分析养老保险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的制度选择问题,得出政府收益=人均产出增加+人均消费效用增加一人均转轨成本。

三、我国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渐进式变迁在实际的运行中,个人账户部分“空账”运行等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在制度转轨的实际操作中的, 主要矛盾是新制度的社会统筹资金无力承担自行消化转轨成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较大、覆蓋面小、企业参加养老保险不规范, 因养老保险权益引发的矛盾增多。

褚福灵(2010)认为在科学的基础上重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缺乏整体设计的问题。吴连霞(2009)认为企业职工对缴费高而养老待遇水平低而抱怨,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加大,导致企业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财务不可持续。江必达(2006)认为我国部分企业存在拖欠、瞒缴养老保险金的局面是由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法制建设不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金收支和运营管理效率低、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沈蔚(2008)认为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个人帐户空帐运转、隐性债务加大严重影响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郑秉文(2009)认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碎片化趋势,这使得养老保险制度客观上存在着管理困难,分配不公,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解决对策

我国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社会保障成本和职工的福利依赖,促进了企业微观效率的提高。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促进管理和保障职工权益等,大多数的学者普遍认为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

一是在政策宣传方面,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制度改革方面,改革与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加强服务平台建设, 提高执法维权服务效能。加强调研, 完善养老保险政策。二是合理吸收并借鉴国外改革经验。如提高退休年龄,以智利为代表的养老金私有化模式。有学者认为,从艾伦条件出发我国坚持实行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是相对理性的选择。郑秉文(2008)认为加拿人的主权基金模式和法国碎片化的社保制度分别是制度改革的正反教材。郑功成(2010)认为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东亚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实现了从高增长低福利向国民经济与社会福利同步发展。三是不断创新和改革。郑秉文(2009)认为要建立基于国民身份的单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大一统”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要打破城乡的界限和职业的界限,跨越各省户籍制度。樊云霞(2011)认为应该从建设完善的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体制、强化相关经办机构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养老保险进行社会化的管理、政府职能应满足市场的要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制体系以及司法机制五个方面来进行企业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和创新。

在今后对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中,可以从责任分担、缴费模式、养老金给付方式和待遇享受等多个方面入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同时,坚持政策的制定和政策的执行双手抓,切实维护好不同群体间的利益,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养老保险待遇,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从国家一中位保障制走向国家一社会保障制一3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变迁,社会保障研究.2008 (2):1-20.

[2]樊云霞,企业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问题分析及创新建设[J],企业导报,2011.

[3]康汉真. 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