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孙立人事件”看国民党退台初期的政治生态

2014-04-23王鑫宏柳俪葳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孙立人政治生态台湾

王鑫宏 柳俪葳

摘 要:孙立人事件是台湾五十年代初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孙立人事件中折射出国民党退台初期的台湾政治生态,即太子接班已成定局、派系斗争暗潮汹涌、台美关系错综复杂。

关键词:孙立人;“孙立人事件”;台湾;国民党;政治生态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204-02

1949年,国民党撤守台湾,经过进行国民党改造、政治高压、寻求美国庇护等措施,方才得以在台湾立足。在这一过程之中,台湾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孙立人事件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以孙立人事件为视角,对国民党退台初期的台湾政治生态进行简略分析。

一、孙立人其人与孙立人事件概况

孙立人(1900—1990),安徽舒城人,1923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而被报送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5年毕业,获工程学士学位。毕业后,立志报国的孙立人征求了父亲的同意,转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1927年毕业后先后赴英、法、德等国家进行军事考察,1928年孙立人回国,决心用自身多学报效国家。回国后,孙立人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军训长,后调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副总队长,接着又应邀任“税务警察总团”特种兵团团长。抗战爆发后,他率部参加淞沪抗战,身先士卒,作战英勇顽强。28岁时孙立人被晋升为少将司令官。1940年11月,孙立人部改编为新38师,孙立人任师长。1941年,新38师奉命远征缅甸。滇缅战役中,他曾在仁安羌解救英军,打通雷多公路,反攻缅北,彰显了国威军威,被誉为“东方的隆美尔”,并获“英国皇家勋章。缅甸凯旋之后,孙立人升任驻印缅远征军“敌前司令官”,并兼新编第一军军长。抗战胜利后,先负责接收日军占领的广州,随即奉调东北,任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司令官威杜聿明。不久,因蒋介石偏听杜聿明直言,调孙立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1947年10月,调至台湾,任编练司令,负责新兵训练。1949年,任东南行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台湾防卫司令。1950年任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1954年6月,蒋介石以任期届满为由免去了孙立人陆军总司令的职务,改任有名无实的“总统府”参军长。1955年8月,蒋介石下令成立调查委员会,审查孙立人兵变案。起因是台湾特务机关抓了孙立人的老部下郭廷亮,控告他利用与孙立人多年长期部署关系,预备于适当时机发动兵变。委员会经过50天的调查,证明孙立人与此案并无直接责任,但有失察之罪。最后蒋介石命令将孙立人交由“国防部随时查考”,送台中软禁,直到1988年3月才重获自由。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将军在台中市去世。孙立人被称为“张学良第二”。孙立人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孙立人是国民党退台初期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孙立人事件是20世纪50年代台湾政治生态的生动剪影。

二、孙立人事件所折射出的台湾政治生态

孙立人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这一事件体现了当时台湾的一系列政治特征,诸如政治专制、太子接班、派系斗争、台美关系都在这场事件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1.政治专制大行其道。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介石通过“动员勘乱时期临时条款”将“宪法”中的民主内容冻结起来,代之建立起了军、警、特横行的戒严体制,实行彻底的独裁统治。孙立人由于有留美的经历,受英美民主思想的影响颇深,面对蒋氏的独裁统治,有诸多不满。这是孙立人事件发生的根源。孙立人到台湾后受到蒋介石的重用,担任陆军总司令,在高雄训练新兵、成绩斐然,颇得赏识。不过他仍直率地表现出对时局的不满,包括批评台湾的政治专制、军队内部的孵化。根据美方的记录,美国官员多次转述孙立人对蒋介石的不满。甚至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鲁斯克收到一封专人递送的孙立人密函,提出惊人的建议,孙说如果他掌权,将杜绝贪污,推行民主。1953年3月,美国民主党要人史蒂文生方太,孙立人当着史蒂文生的面批评秘密警察仍在台湾严厉控制思想,蒋介石父子不择手段地镇压反对他们的人[1]。由此可见,受英美民主影响颇深的孙立人对台湾当时的政治专制有多大的不满。

2.太子接班已成定局。退守台湾之后,蒋介石扶植其子蒋经国接班的趋势日益明显。而有了父亲的撑腰,蒋经国在台湾政治上也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蒋经国先后出任总政治部主任、国防会议副秘书长,实际一手掌握着台湾的情报系统,蒋经国还将手深入军队之中,在军队推行政工制度。可是孙立人却偏偏和蒋经国为敌,以陆军总司令的地位,抵制蒋经国的政工制度。孙立人率先对蒋经国发起了挑衅。1950年12月,孙立人在其陆军召开“良心会”,要求高级长官听取士兵们的良心话,孙立人在致辞中指出当前社会动荡不安,就是不能开诚相见,埋没了良心之故。这使蒋经国认为孙立人在抢占其政工人员的职责,遂回击推行了“庆生会”,双方火药味极浓。孙立人还将其对政工制度的不满与当时美军顾问团团长蔡斯进行了交流,而蔡斯因为一手掌握着美国对台援助的权利,向来态度傲慢、颐指气使,为蒋氏父子所忌恨。孙立人的做法完全激怒了蒋氏父子。蒋介石乃与孙立人陆军总司令任期届满为由,调任孙立人为没有实权的总统府参军长,将其打入冷宫。

3.派系斗争暗潮汹涌。孙立人事件的发生也与当时台湾的派系斗争有极大关联。作为孙立人而言,虽有学识,也有战功,是蒋介石的爱将,是美军的宠儿,但又确确实实游离在国民党主流派系之外。孙立人在国民党的处境,自美国留学归国那天起,就备尝嫉妒倾轧之苦。国民党将领之中,有留日派、保定和黄埔系,惟早年,孙立人就是因黄埔系的排挤欺压而被调台的。惟留学英、美,形单影只。如果不是宋子文成立税警团,孙立人也不可能通过军事脱颖而出,闻名中外。

而孙立人在人际关系上也确实处理不佳。任陆军总司令期间,每周军事汇报,从未准时出席,其理由非常可笑,“他不愿意向周至柔总长敬礼,迟到能避免,因为,总统已经在场。”正因如此,当陈诚任行政院长、周至柔任参谋总长、王叔铭任空军总司令、桂永清任海军总司令时,每当蒋介石召开会议时,陆军总司令孙立人提出的问题或意见,总是遭到了三票对一票的否决。有时孙立人气急了,就在会议上向蒋介石报告说海军、空军如何好如何行,那就陆海空三军测验一下,比一比,看哪一军好。甚至提出先从三军总司令考起的要求。由此可见孙立人与陈诚、周至柔、王叔铭、桂永清等主流派系将领之间的矛盾有多深[2]。正因为孙立人四面楚歌、腹背受敌,最终沦落为派系斗争的牺牲品就不难理解了。

4.台美关系错综复杂。孙立人事件中还折射出当时复杂的台美关系。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蒋介石始终把争取美援看作维持生存的一线生机。但美国方面却对蒋介石在大陆的失败耿耿于怀,抛出了“等待尘埃落定”的弃台政策,甚至还一度欲让台湾的实权派人物陈诚、吴国桢、孙立人等取而代之。在意识到自身危机之后,蒋介石一反常态,舍弃了自己诸多亲信,不得不大大重用受美国赏识的官员出任要职。其中被美国方面称为“国民党之内最好的一个官吏”的吴国桢出任台湾省主席,而孙立人也由于其在美国方面的赏识被蒋介石任命为陆军总司令,蒋介石之所以委孙立人以“陆军总司令”之要职,很大程度上是因退台后争取美援十分重要,而任命受英美军事理论影响很深的孙立人会给美国方面以好感,孙在当时是最好的人选,可见蒋介石当时是多么的无奈。然而蒋介石虽重用了孙立人,但却始终难以把他看作自己亲信。因为蒋介石早就知道孙立人是美国方面极力争取过的对象,对其有所防范。早在1949年6月23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处主任凯南就向美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过“邀请孙立人将军加入占领军的新政权,如果孙立人愿意接受,则美国分化中国驻台军队之工作,即告成功”[3]。1949年秋天,美国助理国务卿鲁斯克和他的老长官默里尔密商,由后者前往台湾,探寻孙立人有无“救”台湾的“一些计划”。然而孙立人对默里尔的台湾之行除了发牢骚之外,并未做正面回应。孙立人还拒绝了美国方面的第二次游说。但到了1950年6月下旬,孙立人有了回应,向鲁斯克递送了一份秘笈,表示愿意发动兵变,之后美国开始计划兵变,基本确定1949年6月24或25日为发动兵变的日期。对于美国和孙立人之间的秘密往来,蒋介石并非完全不知情,事实上,他对美国人的阴谋以及与孙立人所做的一系列联络、接触,均了如指掌。但蒋介石面对眼前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残局,对于美国的绝情、孙立人的谋反行为,只好假装不知,甚至还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让孙立人出任陆军总司令、台湾保安总司令等职。这种状况在朝鲜战争之后发生了改变,朝鲜战争的爆发后,美国意识到台湾的战略地位,政策由“弃台”变为“保台”,台美关系一下了密切了起来,美援源源不断地运到台湾,台美关系开始出现蜜月期。甚至1954年,美国和台湾还签订了《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意识到孙立人已经丧失了利用的价值,于是开始彻底清算孙立人。所谓“郭廷亮匪谍案”、“屏东机场兵谏事件”,都是蒋介石父子为清除孙立人而制造出来的借口。美国方面对此虽有不满,但在国家利益面前也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孙立人成了美台关系的牺牲品。

三、结语

从孙立人事件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台湾当时的政治生态。在那样的政治生态之下,注定了孙立人悲惨的结局,可以这么说,孙立人事件的发生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

参考文献:

[1] 徐宗懋.孙立人案:美国在台策动兵变始末[J].湖北档案,2001,(9):37-40.

[2] 江南.蒋经国传[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314.

[3] 杨毅周.轰动台湾的“孙立人案”近破解——扑朔迷离数十载档案解密泄天机[J].炎黄春秋,1994,(7):19-29.

[责任编辑 安世友]

猜你喜欢

孙立人政治生态台湾
二战名将——孙立人(下)
孙立人(下)
孙立人(上)
孙立人『兵变』背后的谜团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现存问题的比较研究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