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全纳理念提升农广校课堂教学质量
2014-04-23
什么是全纳教育,目前还无定论。国内普遍较为认同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黄志成等人的综合性定义: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同时,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特殊教育当中提出并运用“全纳教育”理念,指出要接纳所有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给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平等的教育机会。因此,可以认为,“全纳”的本意就是“全部纳入”的意思。
如今,全纳教育已不是专门针对弱势人群的特殊教育措施,而已成为世界所有国家实现有质量的全民教育的一个原则。面对源于特殊教育的“全纳”概念,当我们在农广校教育中加以转借时,需要更进一步:不仅要“全部纳入”——让所有有需要的农民都能接受农广校教育,而且要“全部获益”——让所有正在接受农广校教育的农民都能获得进步。甚至于,最理想的状况是芬兰人的口号“让所有学生都成功”,即“全部成功”——让受过农广校教育的学员都能成为当地的种养能手,带动当地一批人致富。因此,农广校教育中的“全纳”,由低到高可以有“全部纳入、全部获益、全部成功”三个不同层次。
一、全纳理念下农广校课堂教学内涵界定
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通常是教师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给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编成固定人数和固定时间表的班级全体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全纳理念下的农广校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农广校教师在将教学班全部学员纳入教学的基础上,努力使全部学员都能获益乃至成功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2010年起河北省农广校开展的“送教下乡”工作,就是把教育、教学由城镇送到乡村,送到农民及其子女的家门口,送到农业生产的田间地头,其实质就是针对农村留守农民的一种全纳教育。
二、全纳理念下农广校课堂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它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定位教学目标,应充分考虑受教育者、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要素。
农广校担负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任务,送教下乡”是一种全新的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把农业职业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和田间大棚,教学计划、学籍管理和实习制度系统完整。招生的主要对象为20~45岁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历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复转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等。“送教下乡”的目标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
由于农广校学员年龄偏大,离开学校多年,基础差,底子薄,接收能力参差不齐,全纳理念下,教师若要有效包容学生差异往往需要采取分层定位法和标准导向法相结合来定位教学目标。
三、全纳理念下农广校课堂教学策略选择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方案。在全纳理念下,要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有收获。
农广校职业农民培养决定了教师理应采取问题解决策略为主,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们的情境处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策略总体可表述为:教师引导下,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特征、以解决问题能力不断增长为核心目标的自主学习策略。
农广校“送教下乡”的性质,应准确地定义为全日制教育,但不同于封闭式全日制教育模式,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根据各教学点的产业特色、农民素质等因素来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达到全日制学生的培养标准。
“送教下乡”的主要特征:专业设置按地方产业布局调整,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农民自身发展需要,教学进度与动植物生长周期同步,质量考核评价与生产业绩挂钩。在农忙季节,根据农时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做到教学服务农时,服务学员,收到很好效果。
“送教下乡”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考虑区域性、产业性、实效性;做到行动导向,任务引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体现四个结合:学做结合、理实结合、讲练结合、产训结合。
“送教下乡”的考核要求:采用结构计分法即过程性考核占25%:包括出勤、作业、实习等25%;终结性考核占25%,即结业考核;实践成果考核占50%,即综合考核;
根据四大设计原则和理应包含的相关教学环节,市农广校设计了一种包含“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并布置分层教学作业”六个步骤的农广校课堂教学程序,简称“提问、思考、讲解、练习、汇报、小结”六步教学法。
河北省元氏县的邴翠娟老师在上英语课的时候,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从简单的字母、日常用语开始,基于教材并高于教材,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有的学员通过农广校学习,可以回家辅导自己的孩子,感觉有收获,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保证了到课率及教学效果。
四、全纳理念下农广校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评价的子范畴,它是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特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可操作的手段,通过搜集和处理学生学业表现信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成效加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全纳理念下的农广校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以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为核心,追求教育平等的实现。农广校学员不离乡、不离土,通过农广校学习,文化知识水平有所提高,能学到种植养殖新技术,带动全家致富,成为当地的种养能手,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这就是农广校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
五、让每个学员都能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在全纳理念指引下,我们倡导农广校课堂“全纳教学”精神。所谓全纳教学,是一种在全纳教育思想指引下的全新教学理念和实践,指教师不仅要真正将教学班全体学员纳入教学服务实践范畴,而且要真正让全体学员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有所获益甚至感受成功,成就感不断增强。全纳教学的精神实质是:尊重、包容和发展每一个学员个体学习需求——即关注、满足和提升每一个学员个体现实或潜在的学习需求,推动每一个学员不断增强自我价值感、能量感和学习自信心。
全纳教学理念主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没有认真努力后教不好书的老师。全纳教学理念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农广校每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都可以让每个学员最终做到“不厌学”的基本境界,部分人进而达到“愿意学”乃至“爱学习”的更高境界。
当前我国正在寻找有效缓解并最终解决“明天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同时探索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菜篮子安全、米袋子安全,靠的是不离乡、不离土的农民,只有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粮食安全、菜篮子安全、米袋子安全问题才能有效解决,所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势在必行。培育新农民、服务新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是农广校职责所在,农广校肩负的任务重大,责无旁贷。
河北省石家庄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香燕 赵俊然 尹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