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馒头两生花

2014-04-23食家饭

妇女之友 2014年2期
关键词:小笼肉皮底子

食家饭

我语重心长教北方来的朋友:你们口中的包子,我们叫馒头。肉包子叫肉馒头,菜包子叫菜馒头,豆沙包子叫豆沙馒头……依此类推,生坯煎出来的叫生煎馒头,用小的笼屉蒸出来的,叫小笼馒头。

上海的生煎有两种流派,一是清水生煎,特征是:肉馅汤少,收口朝上,皮厚薄适中,底略厚。从前上海滩最出名的几家生煎馒头店——萝春阁、王家沙、大壶春,都是这样的清水生煎。清水生煎的肉馅紧,但并不呆滞,嫩嫩的,带一点汤汁,是调味后热气猪肉本身的肉汁,而不是额外加入的肉皮冻。半发酵的皮子不松不僵。焦香略厚的底子,沾着鲜美的汤汁,是生煎馒头中我最最喜爱的部分,蘸一点米醋送入口中,完满精彩的收梢。

还有一路是混水生煎,肉馅汤多,收口朝下,皮较薄。混水生煎的馅料里,加入了肉皮冻,所以汤汁比较多,虽然也鲜,稍嫌黏腻,我并不欣赏。但从前友联、丰裕做的混水生煎,还是很吃得过。馅皮比例恰当,一只只生煎不论冷热,始终顶着个圆圆胖胖的脑袋。可惜现在很多生煎一味追求所谓皮薄、馅大、汤多,拼命往肉馅里加肉皮冻,直吃得矫舌不下。生煎皮盲目地薄,甫一出锅,便一副缩缩瘪瘪的倒霉相,令人毫无食欲。更要命的是,用了太多的油,生生把个生煎底子炸成了油面团。要知道,生煎是加水慢煎出来的,底子是少油烘出来的。现在这些急功近利的货色,最多只配叫油炸汤包。

当然,好的汤包也不会是这个样子。有句笑话说:上海人气第一的馒头店,压根儿不卖馒头。对,城隍庙南翔馒头店金字招牌下卖的是小笼汤包。上海人叫小笼馒头。它的馅里打入鸡汤熬的肉皮冻,晶莹透明的皮子兜住一汪鲜汤,厚一分则拙,薄一分则漏,细巧齐整的褶子,收口绝不会拧成一个面疙瘩。没一年半载的练习,便要出纰漏。夹着馒头尖轻轻提起,像只吹弹即破的小口袋,咬开一个小口,吮吸鲜美汤水。如梁实秋先生所说,一提一吸,很有乐趣。

每一个上海人,都会知道离家最近的,好吃的生煎、小笼店。这馒头两生花是一家人喜欢的早饭,有不速之客时解决尴尬的一顿简餐,下午四五点钟点饥的小吃。那些被广告和旅行指南忽悠得正襟危坐吃几十块一客小笼的食客,或者在劣质生煎门口排队等位,没见过世面的老外,让上海人看了痛心疾首。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从前的小笼馒头,放在洗得干干净净的松针上蒸出来,搛起来就不容易弄破;笼屉里体贴地附赠蛋皮清汤一碗;还有切得细细的姜丝,不嫩不老,浸在清水里任人取用。从前的生煎馒头,就算大师傅热得打赤膊,也会在生煎出锅时一半撒芝麻,一半撒葱花,有人要求一两生煎里两只葱花、两只芝麻,是会被耐心地满足的。现在,渐渐不再有人懂得这些细节的艺术。

听完故事,北方朋友还是一脸疑惑,问:那么你们管馒头叫什么呢?——哦,我们叫淡馒头,或者白馒头。

猜你喜欢

小笼肉皮底子
美味的小笼汤包
贪吃反被吃
小笼汤包
肉皮冻好吃又治病
巧辨肉皮冻优劣
馄饨店里尝小笼
非遗视觉:南翔小笼
底子和面子
金玉良言
Water Supply Networks as Cyber-physical Systems and Controllability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