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把出国留学当魔术

2014-04-23周六

妇女之友 2014年2期
关键词:小林孩子

中国,经常一阵一阵地刮流行风,新流行取代旧流行,人们也就前前后后追逐着,不断地喜新厌旧;只有一个流行,一直坚挺不减,那就是送孩子出国留学。

别逼着孩子出国出息

文/赋瑾

饭桌上,常常听说谁谁家的孩子在美国,谁谁家的在英国,谁谁家的娃在加拿大,儿子在新加坡的那谁就不好意思吱声了,为什么?还不是攀比嘛。如今都是独生子女,都眼巴不得看着孩子成龙成风的。

如果你家大宝贝是省重点中学的重点班的重点高材生,假如真真的被哈佛录取了,我还真觉得砸锅卖铁也得去。如果这个孩子平时成绩一般,对学习热情不高,花钱到国外去读个三流学校,那就真的没必要了。

我身边的朋友也有倾其所有送孩子出国的,经常对朋友炫耀,洋溢着骄傲的样子,每每说起孩子,到处流露出盛气凌人的满足。其实那些出国在外的孩儿们,有些生活都不能自理,语言也不流畅,虽然为了出国都临时抱佛脚地突击学习了外国语,但那几个蹩脚的单词拿出来,连一般的生活交流都成了问题。

还有刚到国外学语言听不懂老师讲课的简直是受罪,自尊绝对受打击,所以有的孩子根本不习惯没有父母娇生惯养的日子,要求回来,家长通常只考虑自己的面子,根本不问孩子的感受,口头禅就是:“都已经砸锅卖铁培养你出国留学,说回来就回来,那是没有退路的”,必须是把孩子痛骂一顿,或者是声泪俱下的一顿哭诉,弄得孩子进退两难。有些孩子干脆就在国外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父母在孩子前途未卜的情况下就倾其所有把孩子送出去的做法真是不理性的。

还有更可悲的,一对普通的工薪阶层夫妻为了孩子到加拿大上学把房子都卖了,还借了好多外债,孩子到了加拿大,所在的地区是法语区,孩子对法语相当陌生,语言课根本听不懂,周围没有亚洲同学,所以他非常孤独无助,这种说不出的孤独让他非常恐惧,压抑。几次打电话给父母要回来,都被父母严词拒绝了,他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以至于同学们都歧视他。一天他再次给父母打电话透露了要回国的意思,妈妈的哭诉又让他失望了,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偷偷回国了。他本来以为身上的钱能生活一阵子,没想到很快就花光了,不敢回家,只好找了个洗车的工作,当父母找到他时,孩子已经洗了八个月的车了,营养不良又不会照顾自己,目光呆滞,骨瘦如柴。父母悔之晚矣!

送孩子出国学习要量力而行,既要看家庭的经济实力,更要看孩子的实际能力,切不可为了满足虚荣心而逼孩子为自己争口气,弄不好成龙不成反成犬。

自己有能力国外有得混

文/豆角

出国留学,如果不是家里钱多到花不完打水漂也无所谓,最好还是让孩子靠自己的能力出去。

而今,出国留学对中国孩子来说早就不是一件神奇的事,一般的国家、一般的学校,中等收入的家庭也负担得起。很多高中都开设了留学班,这些留学班的孩子只要在国内通过IB(国际文凭课程的简称)、PSAT(美国高考预考)等考试,就可以直接申请国外大学,包括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名校。

所以,想要出国留学,对中国孩子来说挺容易,如果在这种条件下仍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出去,那这个孩子就算出去了也很难学有所成。

小张家境优越,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一般,他也不是很在意,因为知道自己不必参加中国高考,留学对他来说就是天经地义。高中没毕业小张就自费留学。

在英国,他仿若脱缰的野马,派对、酒吧、恋爱构成了他全部的留学生活。对于父母的牵挂与唠叨,比在国内更加不能容忍,所以除了要钱其余时间直接在QQ上把老妈拉黑,任由她的心脏急成两半!至于最后的结果,哎,谁知道呢!

就算靠自己的本事得到留学机会,也不是万事大吉,想要得到好成绩,留学生活的艰难要远大于国内大学,对从小骄宠长大的中国孩子绝对是极限挑战。

小林是个娇小的上海姑娘,从小就梦想能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去外面的世界瞧一瞧。所以她很努力,一路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地读过来,最终考上家乡一所大学。在名牌大学,学生有很多去外国读书的机会,可以是直接考入,也可以作为交流生。

小林在报名并通过电话面试后,在大二时考入澳门一所大学。和国内大学最大的不同是,澳门大学所有课程全部用英文教授,原本英语不错的小林也花了好大力气才适应,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交流到西班牙某大学,这所大学全部用西班牙语授课!更可怕的是,她去报到时发现就读的并非她申报的专业!

尽管流泪肯求,校方仍表示爱莫能助,只给她一堆资料让她自己向政府申请调回原来的专业。小林,最终流着眼泪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查着字典用西班牙语在网上把表格填好发出。一个月后,她终于收获了好消息。

然而,一个月的时间已经使她错过了语言课,老师对她这个迟来的学生非常冷漠,所以她要自学西班牙语!她几乎整夜不能睡。终于语言赶得差不多,分组做课题时,那些从开学就在一起的同学早就分好五人一组,而她只能和两个被“剩下”的女生组成一个三人小组:一个已婚的非洲姑娘和一个不靠谱的荷兰女生。也就是说原本需要五个人完成的课题,她们只有三个人。于是小林很着急,夜以继日地准备,可一周后非洲姑娘转学走了,小林自己要做她的部分。更可气的是,荷兰女生永远不回电子邮件。去找老师反映,老师面无表情:那是你的事。

小林几乎崩溃了。她哭了又哭,哭到绝望时在半夜爬上宿舍顶楼,想着干脆做一个飞翔的姿势……然后她就想,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就爬下楼,回到房间接着干。于是她一个人干了三个人,不,是五个人的活。

接下来,她通过主动沟通有了交好的同学,一切才渐渐顺利起来。而今,小林已经以名列前茅的成绩毕业,并在英国外交部找到了工作。

留学最重要的是能靠自己的力量,克服一切困难、解决一切难题。若没有这种能力,慎行。

留学不是大魔术

文/周六

很多家长拼命要送孩子出国留学,是因为总存有一种侥幸心理,以为现在资质一般的孩子,只要送出国留个学,不管回不回来,仿佛就能脱胎换骨,成了一个面目一新、金光闪闪的牛孩子!各位,就地打个滚,马上眨眼变那是大变活人的戏法,只有魔术里才有呢!

一些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眼下没那么出类拔萃,学习不够优秀完全是现行教育现行考试制度造成的,总觉得自己的孩子行、很行、就是行,是老师不开眼,是教育不给路,让人才受压制了。认为自己孩子兹要去了国外,在自由的学习环境里就能激发出人才甚至是天才的能力。所以,一门心思想法设法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送出国留学。

看起来,国外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貌似宽松自由,但前提是个人必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自主独立的思考能力,有处理与环境与人关系的能力,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制力!

曾见过好几个明星子女在电视节目中涕泪交流,诉说在国外的艰难和寂寞无助,说那时心里是恨父母无情的。忍不住想:去国外念书,是很多小孩子的梦想,出去了的,竟然毫不觉得好,反而有如入苦海的赶脚,做父母的,花着钱,挨着埋怨,这是图个啥?家里钱多得花不了也就罢了,花钱耍漂吧,可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那是卖房子卖地后半辈子养老的钱,这么玩可是有点玩不起。

在国外华人区混,从没真正与当地人交融,一口蹩脚英语还没有国内高中生流利,直到把家的钱花干净了,国外立不下只好转战回国,拿个啥也不顶的文凭,和国内毕业生一样找工作,不占啥优势……这样的孩子还少吗?

有一家姐俩都出国了,姐姐在国内就是优秀生,人家是考到国外的,有奖学金。因为家境还算殷实,父母又把妹妹送出去念书,妹妹的男朋友是国内名牌大学,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姐妹的父母还算开明,觉得小伙子不错,想法也资助他出国深造,这小伙子到国外就拿到最高奖学金,读研时就给老师当助手,读博士就被人家签了就业合同,现在是该国国家签约的试验科学家。

这个例子说白了就是孩子在国内要不好好苦学,没有好学风好习惯,到哪都白扯,断没有大魔术那种换个人的舞台效果的。

踏踏实实,学好眼前,能读书就多读,孩子实在不是那块读书的料,也可以尽早学个高职啊技术啥的,现在高级蓝领可比小白领有市场有去处有钱赚了,有的高职专业抢手到学生还没毕业就有单位争相签就业合同。何必非认准出国留学一条道?

猜你喜欢

小林孩子
特别怕冷
我想跟小林一样——读《大林和小林》有感
为梦孤独
高考前与高考后
别来无恙
读句子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