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对后发省份的启示

2014-04-21姜汝祥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13期
关键词:外省中西部小米

阿里巴巴最近发布了一个有价值数据,即淘宝交易额中的“跨省顺差排名”,该排名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制造的省际差异。

比如2011-2013年顺差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和福建。这五个省市2013年每从外省每买入1元,就分别向外省卖出3.2元、2.6元、2元、1.6元、1.5元。而在所有跨省零售的商品金额中,将近有一半来自于广东省和浙江省。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贵州省,连续三年荣获“逆差王”——2013年,贵州省向外省每卖出1元、而从外省买入的数额则为20元,而这个数字在2011年仅10元,逆差程度正逐步扩大。

应当说,这个数据并不令人吃惊,广东与浙江本身就是中国制造的代表。现在的问题是,在互联网经济中,贵州这样的中西部地区如何缩小区域间的这种发展差距?是继续沿着传统工业路子,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来实现区域发展,还是通过全新的互联网经济实现弯道超车?

我觉得,探索这一问题非常重要。有一句话说得好,当转折点来到的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事实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东部地区一直走在经济发展的前列。这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工业化发展的“中心市场模式”,即经济是围绕着“中心市场”运转的。全球发达国家在市场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在市场的边缘。中国东部地区在市场的中心,西部地区在市场的边缘。

为什么市场会呈现出“中心-边缘”特征?除了市场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所谓“大城市化”:大城市提供了集约化的公共服务,人们只有居住在大城市才能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与就业环境,才能享受办公室、商场等大型工作与生活场所,人们越来越往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聚集,于是就形成了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市场中心”。

所谓的发达城区,其实不过是城市群聚集增长最快的地区而已。而所谓的城市,其实就是生意的中心,是由“市场交易”所形成的“城”。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繁荣的城市,哪里就会慢慢上升为资源与人才的聚集地。

但互联网打破了这一逻辑。互联网所创造的市场在网上,资源分布都扁平化了,虚拟市场本身并不需要现实的空间,企业在互联网上竞争的并不是线下的资源,而是线上的客户。如果一家企业聚集了客户,得到客户的喜爱,那么,这样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市场交易(甚至是预售),而不需要像沃尔玛这样的实体商场。

小米手机完全就是这一逻辑的体现。小米公司没有传统的实体销售渠道,没有在报纸与电视大做广告。小米所做的就是聚合客户并让客户喜欢。短短三年,销售额就达到三百多亿,更重要的是,小米实行的是预售制,这又让其实现了零库存。

小米模式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产品与制造,而是客户的聚合及其喜爱。这是一种“生活大于生意”的模式。

我们知道,淘宝模式是基于计算机平台的第一代电商:“集市”电商,而“小米模式”是基于手机平台的第二代电商:“粉丝电商”。在“淘宝式”的集市电商时代,一定是广东、浙江这样的东部制造业基地有优势,呈现出所谓的“顺差”;但在“小米式”的粉丝电商时代,东部地区的优势就不复存在,相反像贵州这样的西部地区优势立即呈现,这就是粉丝经济O2O(线上到线下)时代的到来。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当一家公司最核心的资产不再是对资源的控制,而是对粉丝的运营: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粉丝们是愿意到空气清新、生态优美、文化多元、山清水秀的西部地区聚合,还是愿意到高楼林立、雾霾严重、污染严重的东部地区去集中?

更重要的是,粉丝经济形成的背后,是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而未来城镇化战略的重点,恰恰又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限于篇幅,我很难在此完整地讨论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给贵州这样的中西部地区带来的战略机会,但我们不难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贵州等中西部地区需要超越传统的产业发展思路,需要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拥抱电商时代。

一句话,传统经济的发展逻辑是生意大于生活,于是发达地区一切都占优势。而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逻辑是生活大于生意,于是中西部地区获得了反超的机会,那就是打造“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城镇化,迎接互联网时代的“绿色慢生活”。

二十年前,人们经常引用“孔雀东南飞”,比喻人才向东部转移,那是生意大于生活的时代。在生活大于生意的互联网时代,北上广的“孔雀”会往西部飞吗?

一切皆有可能。

姜汝祥

(北大社会学博士,北京锡恩咨询集团董事长,著有《新执行》《差距:中国一流企业离世界一流企业有多远》等书)

猜你喜欢

外省中西部小米
传递
到外省去
外省伢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明月千里
蓬勃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懒洋洋的兔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