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体会

2014-04-21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0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新生儿护理人员

(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儿科,甘肃 武威 733000)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体会

王菊萍

(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儿科,甘肃 武威 733000)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新生儿的不良事件上报资料,分析其原因,并根据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通过比较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前后效果,说明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效果。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了 3.73%,患者满意度提升了 7.12%。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是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方式,要实现其作用,必须以相关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并要求通过培训、教育、质量考评等方式,来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应用体会

新生儿科是医疗纠纷多发科室,护理风险的存在,影响着着婴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对婴儿进行周全护理,将风险发生率降低到最低[1]。我院于2010年6月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并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共治疗患儿720例,内科病房设置8个儿科专业,床位120张,均有一位家长陪同一个患儿。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共35件,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上报不良事件20件,实施风险管理后,上报不良事件为15件。根据事件形式,可将不良事件分为给药缺陷;意外伤害,如用错试管、输液外渗、烧伤、烫伤等;管路脱落;压疮。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行风险寻源、归因分析,并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效果衡量标准为护理不良降低量。

1.2.2 原因分析:引发上报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有:①不按规章制度行事:观察不细致,导致对患儿情况把握不准;凭主观印象进行操作,仅仅核对婴儿床号,未核对姓名,或者同时获取2例患儿的药液,造成用错药或是用错剂量;操作缺乏条理性。②责任心不强:未进行实时检查,而导致患儿留置针脱落[2]。③缺乏消毒措施:更换液体时,未进行消毒就插入输液器中。④上报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对造成轻微影响的事件并不上报,或是以为危害不大,或是害怕受到处罚;科室在处理不良事件后并未将处理结果上报。

1.2.3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以《患者安全目标》为依据,依据风险控制理论,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其内容有:①风险管理对象:新生儿科医护人员。②建立完善新生儿科科内护理风险管理理念制度:参照相关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将管路脱落、护理意外、给药缺陷以及压疮等列入护理风险事件,并实行无惩罚上报制度[3]。③成立护理组织:在不良事件发生后,由各科室的护士长将其事件上报,并第一时间召开本科室会议,集中讨论不良事件的原因、表现,并制定有效的措施,规范实施流程,展开护理工作。并将会议结果记录后进行呈报。④召开质量分析会议:针对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定期召开会议(1月1次)。会议要求护士长、护理主任参加,通报内科发生的各种不良事件,并针对事件进行分析、讨论,进而从中获取教训和经验,以有效避免类似事件发生。⑤考评护理质量:依照相关规定,制定本科室护理风险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并按照规定内容,进行质量评价,其包括留置针的维护、检查给药、医嘱执行情况等,并详细记录质量控制内容。⑥采取培训措施:面向全体护士,各个科室由护士长带头,进行培训;建立培训考核标准,将培训成绩与护士利益相结合,以提升培训效果;每月组织各层护士学习专业理论,并进行实践考核。

1.3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χ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发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后,给药缺陷、压疮、意外伤害以及管路脱落等现象明显降低,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实施前:89.22%,实施后:96.34%),这说明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见表1。

表1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数(单位:例,%)

3 讨 论

3.1 落实患者安全要求:严格查对患儿身份,包括对患儿姓名、床号等,在落实患儿身份后,针对性用药,提升用药正确性,并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按照相关规定、流程,护理人员要规范自身操作,并进行条理性操作;加强与患儿家属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并进行严格检查,完成每次巡视;提升对风险事件的认识,认识到风险无小事,及时对各种风险预防控制,将风险隐患降低到最小;展开质量分析会,各科护士长、风险管理人员要对本科室的风险事件进行汇报,并通过讨论、沟通,采取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对医护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培训,提升其风险护理技能[4]。

3.2 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通过研究发现,在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考核制度以及一些相关措施后,预前隐报、瞒报的现象减少,这对于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护理风险的识别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如烧伤、烫伤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引起其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护理过程中对病房设施、患者病情、知识培训程度等进行检查或是考核,如检查桌头床不锈钢固定托、试管选用、储藏柜关闭情况等,同时,加强护理人员与检验科的沟通,并从质量评价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预防此类事件发生。

总之,护理风险管理对规范护理人员操作行为,提升护理人员安全技能与专业技能,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满足患者需求上均起到了有效作用,由此可见,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新生儿科中具有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1] 薛唤爱,何广荣.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 9(10):901-902.

[2] 香祝浓.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 2011,17(9):119-120.

[3] 李亚洁,张立颖,李瑛,李利.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918-920.

[4] 熊利芳,陈艳.手术室护理临床教学中的风险管理[J].重庆医学, 2011,40(23):2391-2392.

R473.72

:B

:1671-8194(2014)30-0286-02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新生儿护理人员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