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影片《寻访千利休》电影语言中禅宗美学的体现

2014-04-20谢昕潭

电影评介 2014年22期
关键词:禅宗茶道美学

谢昕潭

电影《寻访千利休》海报

千利休是日本战国安土桃山时代著名的茶道宗师,人称茶圣,出身于平民阶层的富裕家庭,从小爱好茶道,后师从武野绍鸥。1585年丰臣秀吉在皇宫开设茶会,千利休向正亲町天皇献茶获赐“利休”法名。此后千利休作为“茶头”①茶头:仕于贵人,专司茶事仪式的官职。侍奉丰臣秀吉十多年,成为天下第一的茶匠而一时间权势大振。小田原之战后,被秀吉敕令切腹自杀,原因不明。千利休对日本茶道的贡献在于对茶道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将茶道融会进了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陶器等诸方面的综合文化体系中,因此,千利休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茶的本身,扩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②②为锋利应有限度之意。上世纪 90年代为纪念千利休诞辰300周年推出了千利休的传记电影分别是1989年熊井启执导的《一位茶道大师之死》和1991年敕使河原宏执导的《利休》。前者采用偏向于纪录片叙兼议论的叙事方法,从千利休弟子本觉和尚的回忆、梦境和从他人处了解于精神上探索了这位茶道大师之死,从而融入自己对先师的理解向观众展现了千利休伟大的人格;后者则以千利休作为茶头名声渐望为秀吉所妒,加之佞臣离间,尤其是审美上与秀吉相左,这一系列原因使得秀吉萌生杀心的线索,交代了千利休切腹的一种(或几种)死因。而2013年上映的《寻访千利休》则从观众视角出发,在史料基础上大胆改编,让观众去“寻访”这位茶圣而获得自己对千利休的理解。

《寻访千利休》是根据植木文学大奖作品《利休之死》改编,田中光敏执导,众多实力派演员加盟的传记型电影。该片史料详实、制作精良、人物饱满、结构独特、情感丰富,以节点式倒叙手法叙事,将历史史实加以打磨,丰富还原了利休切腹原因。尤其是增加了利休爱情、情亲、父女情、夫妻情、师徒情等情感的线索,较之前作,在人物塑造上必然会丰满些。本文从影片所表现的镜头语言入手,结合日式禅宗美学理论来对影片进行浅要分析。

一、禅宗美学概述

(一)禅宗美学的审美品格

禅宗的精髓在于“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素处以默,妙机其微”,以无我、无心的境界为中心 ,强调感性即超越,瞬间可永恒的心灵感受,是一种“担水砍柴,莫非妙道”的独特的生活哲学和人生观。禅宗从见照内心的角度观世界,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所谓“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从审美角度来说,可以概括为“冲淡”、“高古”、“自然”、“旷达”的审美品格。禅宗美学认为美或审美不是一个既定、现成的目标或状态,美是在刹那间照面映现的瞬间澄澈之美。透过禅定所达到的心理境界,构成了禅宗美学最重要的审美意识。

(二)禅茶一味的同构性

“茶味禅味,味味一味”,禅茶一味说的是茶与禅的关系。可以说茶道思想的核心是禅,茶人都要到禅寺里修道以求开悟,不过茶人在悟道后,还要回到日常的生活中去,过一种近似于艺术家的生活。茶虽然通过禅而得到其精神性,然而茶道也有它的独立性,是独立存在于佛寺之外的“在家禅”。

日本禅宗注重实修,注重于枯寂静默中孕育出含蓄包容的生机之美。

二、构图与景别中的禅宗美学体现

一般来说,一部影片的构图应该遵循服务主题和美学原则,在处理线条、图形、元素组合的结构层次力求达到美的视觉传达以外,这里要着重笔墨的是构图中的文化元素。

该片于2014年获得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摄影奖,其视觉语言的表现和运用十分考究,最妙的是通过视觉元素展现出东方古典美学的独特意境,正所谓“上焉者,意与境浑”。千利休被织田信长召见表演点茶之技,在众人对此表现出认为这是雕虫小技持不屑态度时候,千利休的“映月于水”则胜于意境,众人感叹于心。古典文论里意境说就强调诗歌(文艺作品)应追求“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讲究“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里运用视听语言则呈现出独特的观赏感受。影片中多次特写了花蕾形成一种意象并且借千利休之口表达出来,花蕾象征着生命的萌芽,因此千利休认为只要是美的事物产生美的心灵体验,那么“一杯茶便能使心情愉悦,就连库房的土墙也蓬荜生辉。”

三、色彩与光影中的禅宗美学体现

这里主要表现在影调及其表现的影像内涵、视觉元素色彩以及禅宗审美所蕴含的感情色彩。禅境通常以荒寒、清冷、萧杀为主,色调上也多为冷、暗调。影片中人物服饰主要也是基于利休灰、冷月白、樱花粉、翠竹绿这些或素净淡雅的自然色。尤其表现在利休灰上,利休灰是种独特的色调,表现为暗灰绿,或者是带绿调子的灰。利休灰所表现的是一种简朴而又清纯的美学思想。外表暗淡柔和,然而洋溢着色彩的微妙。这一点是符合日本人“物衰”的审美追求的,这里物指的是认识感知的对象,衰是认识感知的主体,感情的主体。物衰是指二者互相吻合一致的时候产生的和谐的美感,表现为优美、细腻、沉静、直观。

其次是对器物的特写。比如影片中涉及到了初花冲肩等陶艺作品。

四、镜头与剪辑中的禅宗美学体现

《一位茶道大师之死》中叙事是从千利休去世27年后,从弟子对先师的回忆、怀念而进行对千利休人格的观礼,具有理性思辨的色彩。而《寻访千利休》一片则采用独特的时间节点倒叙的叙事方法,以千利休切腹为时间基准。切腹前12年、17年、以及切腹当年的几个叙事节点。镜头以千利休妻子走向他开始,此时秀吉三千兵力在屋外严阵以待,一切只为逼迫千利休向秀吉低头,而无论秀吉如何威逼利诱,千利休始终追寻着“驱动天下的不仅仅是武力和金钱,能让我低头的只有美丽的事物”的信念。接着影片通过闪回升格镜头表现出一个朦胧的场景:一个女子在大雨中奔跑,低帧镜头下雨点、服饰、女子奔跑的动作显得诗意化,女子脸则是朦胧的,表示千利休遥远又绵延的记忆。

猜你喜欢

禅宗茶道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体验茶道魅力
禅宗软件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茶道人生
纯白美学
《茶道六百年》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