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文化课的教学改革探研

2014-03-06

电影评介 2014年22期
关键词:文化课影视戏剧

熊 立

电影《诸神之战》海报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随着我国戏剧影视业的迅猛发展,国家文化大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号召下的新兴专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的摸索和改进,逐渐朝着规范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大多数院校里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中,课程设置分为专业技能课程和文化类课程,呈现出“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这两者之间本应是相互融合、协调配置,共同为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而服务,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两者之间并未能达成一种合作的关系,相反出现了重视“技能课”,轻视“文化课”的现象,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文化跛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以培养戏剧、影视编导为主导方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剧本写作和文化创新的能力,因而,文化基础课对专业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于此,本文就如何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更好地应用到专业的学习及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中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本文讨论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文化类课程是区别于专业技能课而言的,与公共基础课如政治、体育等相区别的文化基础课,如艺术概论、中外文化史等。这些文化基础课与戏剧影视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艺考生文化基础较差。同时,授课老师并非本专业老师,加上课时较少,造成了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为了更好的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需要,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文化类课程的资源优势,改变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现状。本文认为,要实现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关键在文化课教学一定要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充分发掘文化类课程的实用性并将之进行有效的转化,让学生所学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辅相生。具体就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教学而言,我们应找到文化类课程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之间的契合点、共通点,并将其作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突出,从而达到将这类知识灵活地运用与转化的目的。

一、转化文化类课程的教学观念与意识

戏剧、影视艺术是工业化时代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很多高等院校中,师生往往以“专”为荣。专业技能课因在短期类就能让学生掌握一门技术或者技能,获得一定的成效,而备受青睐。相反,由于文化课的课程性质,并不能让他们得到立竿见影的实效,加上传统教学方式的常规化,往往使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教”和“学”是相互影响的。学生文化课消极的学习态度,也使得老师的授课没有积极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文化课教师在学校没有地位,属于“第二、三世界”人群,老师觉得没有成就感,自然对授课没有热情。文化课被“漠视”,学生学习效果较差,是高等艺术院校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文化课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单纯的就“文化课”讲文化,与专业脱节的现象。相反,老师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戏剧影视的相关知识,关注戏剧、影视的热点现象,成为对戏剧、影视艺术能略知一二而不是“门外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善于寻找戏剧、影视与文化类课程融通的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戏剧、影视的现象与内容有效地渗透、融入到文化课程中,在教学设想、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实现过程中体现鲜明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文化课堂的特色。将文化课与专业课结合,这对文化课教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它要求文化课教师不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对学生所学的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只要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能改变观念,有意识去提升自身的素质,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能结合专业谈文化,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者,要加强学生对文化课的认识。文化课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要改变学生的现状,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体会到文化素养是他们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好文化对于他们的专业课乃至人生都有很大的辅佐、促进和提升作用。毕业于影视专业的学生的确动手能力很强,在就业中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往往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后劲显得不足。当其他专业的学生在短期时间内完成技术培训之后,影视专业学生的优势就失去了,而综合素质更好的学生优势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在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实践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对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依然重要,但相比较而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为紧要。对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来说,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博大的思想情怀,是难以产生厚重的艺术作品,也不会产生艺术大师的。我们应该纠正学生的观念,改变他们知识面狭窄,文化素质欠佳的状况。那就需要真正的把戏剧影视学学科的底盘做大、做广,而不是局限在戏剧或影视专业上,真正做到“厚基础、宽口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改革授课内容

为了将文化课与专业技能课程很好的融合起来,就要挖掘文化课与戏剧影视之间的契合点、共通点,准确抓住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授课内容。例如,在导言课讲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时,可以向学生讲述这门课程的性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学习这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同时,在整个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注重把影视作品和文化现象结合起来。比如讲到西方文化史的时候,可以列举神话题材的电影《诸神之战》、宗教类型的电影《耶稣之死》、《七宗罪》、《肖生克救赎》等等深受大众喜欢的高品质艺术作品来阐释西方文化对影视的影响,让学生轻松理解文化的重要性,心悦诚服地认可课程学习的意义。

再如,文学作品类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了解文学史的概貌,因此,必须重视文学史常识的普及。然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毕竟不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而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应用能力。因此,文学类课程授课的重点不在传统文学知识点的学术性展开和强化。文学与戏剧影视之间的关系密切,戏剧影视作品有很多是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必要的尝试和突破,在有限的时间里理清文学史发展的基本框架和主脉络的基础上,找到文学与戏剧影视艺术之间的融合点,以此拓展课程的内容,丰富文化含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如在讲授西方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时,可以选择改编成电影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比较同一内容用不同的艺术方式呈现出来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改编的意识,获得转化的能力。

戏剧与影视是综合性的艺术,融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绘画、建筑等多方面的内容。艺术鉴赏类(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课程的讲授,要力图结合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形式在戏剧、影视中的应用。比如电影画面的解析要运用到绘画知识,表演分析要运用到舞蹈和戏剧知识,电影配乐分析要运用到音乐知识,电影中的取景要运用到建筑和绘画知识等。这些不仅是戏剧影视中有效的一部分,同时,这些艺术形式的创新也会给戏剧影视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艺术鉴赏类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绝不是仅仅以音乐、舞蹈、绘画等为内容向学生传授一些艺术知识和技巧,而是要将这些知识与他们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通过对这些艺术形式的鉴赏,引导他们在光色声影中探索电影的奥妙,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对美的审美能力。

三、改变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如果说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前提与基础,那么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1]当前世界上,以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为主流的科学技术革命正在进行,人类生活由工业社会进入到了信息社会。在信息时代,储存知识不再是最重要的,“现代教育要求‘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的三化教育;也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三高教育。”[2]这对高校的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公共文化课大多数采取的是传统的讲授方式,学习内容更多的是陈述性知识。因此,改变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在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信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要求教师应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运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影视艺术专业知识和相关现象,进行导入性教学。如,在《中国文化史》课程的讲授中,就可以将武侠电影在中国一直受欢迎的情况进行导入性教学。如“张爱玲的小说素有‘纸上电影’之称,其流畅的对话、曲折的故事、近乎舞台和电影手法的叙述,被公认为是适合改编成影视剧的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作品选》的课程中就可将电影《半生缘》、《色·戒》联系到张爱玲的作品讲解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启发式、探究式、实践性、情境式等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其次,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提供了很多便捷的手段。其中,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于一体,形象生动,视听冲击力强,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舒缓听课疲劳,可以达到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与质量。文化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所授内容丰富多彩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第三,考核方式多样化。文化类课程的人文性及基础性是无法通过终结性评价得来的,一张试卷显然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文化素质,因此课程的考核可以多形式、多角度的展开。在形式上,从以纸笔闭卷考试为主的单一考评形式转变为笔试与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开放的、灵活的、多样的考评形式;在内容上,从对文化知识点的考核为重点,转变为考察学生将文化知识运用到专业实践的能力方面。在考评标准上,从考评标准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的模式,将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信息收集等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理解和应用等能力纳入考评的标准中。总之,教师要更新考评观念,改革考评方法,立足于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学生提供展现技能和文化素质培养的平台。

[1]小木虫.信息时代的教育[EB/OL].[2014 -11 -01]http://emuch.net/fanwen/52/2561.html.

[2]王寅. 舞台上的张爱玲[EB/OL]. 南方网. (2014 -10 -28)[2014 - 11 - 01]http://www. southcn. com/weekend/culture/200410280060.htm.

猜你喜欢

文化课影视戏剧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激励理论在中职文化课学习中的应用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文化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