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的轮胎痕迹检验1例
2014-04-19朱晓平
许 村,朱晓平,王 艳,王 皓
(1.南京金陵司法鉴定所,江苏 南京 210019;2.南京市交管局高速七大队,江苏 南京 210000)
车辆的轮胎在车辆组成的数千个零部件中其重要性并不十分凸显,虽然其主要功能仅为:承载负荷、向地面传递制动力、驱动力和转向力以及缓冲减振。但是,轮胎对车辆行驶中的安全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交通事故中,由轮胎问题引发的交通事故(甚至是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履见不鲜。因此,涉轮胎的交通事故发生后,对轮胎损坏原因的技术鉴定的作用就显现出来。是轮胎损坏引发的交通事故,还是发生事故中导致的轮胎损坏。弄清轮胎的损坏原因,是分析事故成因的关键,这对事故责任的认定至关重要,也是公平、公正处理事故的基础和根本。
1 案情摘要
2013年3月1 6日19时50分,戴某驾驶苏AKZ059号长安牌小型客车(该车核准载客7人,实际载客11人),沿南京绕城高速公路由北向南行驶至122 km+50 m处,180°旋转调头后车身左侧撞击道路右侧护栏,造成车辆严重损坏,车上11名成员不同程度受伤,其中2名成员于当晚抢救无效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片显示,路面上无任何摩擦拖带痕迹。事故发生后,细心的交通民警发现该车损坏的左后轮轮胎胎面上有一处疑似爆胎的橡胶凸起痕迹(见图1~2),于是此起事故是否是行驶中爆胎引发,成为本起事故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提交鉴定。
2 委托内容
对被检车辆苏AKZ059号长安牌小型客车左后轮轮胎的损坏原因进行鉴定。
3 检验过程
3.1 事故现场情况
由于委托发生在事故之后的数日,现场早已撤除,损坏的护栏已经修复,仅有现场照片和勘查记录等材料。
3.2 车辆的外观状况
苏AKZ059号车为一辆长安牌SC6363B3S型7座小型客车,事故后车体严重变形损坏。从左侧观察:左侧的前后两只轮胎全部损坏,轮辋变形,前后轮辋的变形部位在外在形态、受力方向和力度上呈基本类似状。车身中段在驾驶座椅后部位置受挤压向下塌陷,左侧车身外立面有两道明显护栏撞击痕迹,并伴有明显的浅蓝色油漆附着(见图3)。
图1 事故发生后车辆状况
图2 事故发生后车辆状况
图3 车辆左侧车体全貌
3.3 左后轮轮胎状况
这是一条165/70R13型号的子午线轮胎,邓禄普品牌,生产日期为【5111】。轮胎整体成色较新,花纹清晰,无硬伤,无异常磨损。经测量,该轮胎的胎冠花纹深度为3.8 mm,符合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的技术要求[1]。
将检材从被检车上拆下[2],可见轮胎胎肩处有一上至胎面,下至轮胎胎壁的近似“L”型裂口,裂口贯穿轮胎的橡胶层、帘布层及钢丝,形成了内外贯通的豁裂伤。
豁裂口的上段从胎肩处裂至胎面上,其裂口处的橡胶层、帘布层及钢丝呈不规则型撕裂,裂口两边断裂处有毛边并轻微上卷,其中有一边的裂口连着胎面上的橡胶向胎面中线撕裂,形成胎面橡胶层撕裂,撕裂处橡胶凸起,似爆胎状(见图4)。
图4 豁裂处橡胶层撕裂
豁裂口的下段在轮胎的胎肩至胎壁处,与裂口上段相连。该裂口两边的橡胶层、帘布层及钢丝的断面整齐,橡胶层的裂口外立面有外力挤压切割痕,切割口处的橡胶外立面有灰尘减层痕迹。该裂口似为切割形成的豁口,由胎肩处向胎壁倾斜,其切割走势直指轮辋的变形处(见图5)。
图5 左后轮的损坏情况
检验轮胎胎壁,胎壁上无失压时与路面形成的滚动痕迹。检验轮辋,该轮辋的外沿上无滚动摩擦拖带痕迹,仅有一处变形痕迹。
4 分析与讨论
从检验的情况看,这只轮胎上的损坏痕迹有两种特征:既有爆裂痕迹又有割裂痕迹,且两种痕迹相连,这在涉轮胎事故中比较少见。两种痕迹同时存在,并且两个裂口相连,容易使人产生疑惑而做出相背的意见。单从上段裂口及撕裂的胎面橡胶层这一痕迹现象看,疑似爆胎。如果是爆胎,那么爆胎是发生在哪个时段,是事故前还是事故中。如果是事故前在行驶中爆胎,按照常理,左后轮爆胎,如未采取控制措施,车辆的行驶轨迹应该向左跑偏。如果采取紧急制动措施,车辆的行驶轨迹应该向右跑偏。且在向右跑偏的过程中,不论是路面上,还是轮胎和轮辋上,都应该留下摩擦拖带痕迹。此时的路面、轮胎既可能是造痕体又可能是承痕体,车辆移动过程中的痕迹要么留在轮胎胎壁、轮辋及路面上,要么留在轮胎的胎面上。车辆轮胎在正常情况下滚动,轮胎的胎面与路面产生摩擦,作用点在路面、轮胎胎面上。轮胎在完全失压的情况下滚动,作用点在路面、轮辋的外沿或轮胎的胎壁上,摩擦痕应该在轮胎胎面、胎壁及轮辋外沿上。该轮胎胎壁、轮辋及事故时的路面上,均未见拖带摩擦痕迹。那么这辆车从正常行驶到180°旋转调头这一过程的移动痕迹在哪里呢?只有一种可能:在路面和轮胎胎面上。那就是说,完成从正常行驶到180°旋转调头这一过程是在轮胎有气压的情况下完成的。
交通事故的形成原因。根据事故现场地面痕迹情况及轮胎胎面、胎壁、轮辋上的损坏痕迹,结合案情综合分析:被检车辆苏AKZ059号长安牌小型客车事故发生时处于超员状态(核准载客7人,实载11人),由于前排座椅受限,9个人挤在后面,致车辆重心后移,前轻后重,使车辆行驶中稳定性下降、操控性能受限。超员、高速、操控不当是导致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小雨、路面湿滑,为这起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被检车辆在180°的高速旋转过程中,左侧车身碰撞道路右侧护栏,护栏护板的下沿挤压刺割了左后轮的轮胎胎肩处,急剧的刺压使被刺压处的压力瞬间剧升,致轮胎在刺压部位爆裂,形成了似”L”型裂口的上段。重力加速度的继续释放,持续的刺压,形成了“L”型裂口的下段,直至轮辋变形(见图4~5)。
5 结语
(1)涉车辆轮胎的交通事故中,对涉案的承痕体轮胎和涉嫌的造痕体轮胎进行检验,要结合其他造痕客体和承痕客体的痕迹特征[3],并将事故形态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比较,从而找出两者特征的符合点和差异点,加以综合评判,确定其异同。
(2)对于轮胎损坏与事故的关系鉴定,应注意辨别轮胎破损的形态特征,检查是否有外力作用形成的痕迹存在,并结合现场痕迹,区别是充气状态下形成还是失压状态下形成,分析事故发生时车辆轮胎出现了什么类型的情况。
(3)鉴定人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在对涉案的承痕轮胎和涉嫌的造痕轮胎进行比较特征检验,并对特征间的异同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对涉案车辆轮胎的损坏原因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出具书面鉴定意见书。
[1] 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S].2012.
[2] GA/T642-2006,《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S].2012.
[3] 李丽莉,张培锋,张志勇,等.交通事故轮胎鉴定概述[J].中国司法鉴定,2012,(4):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