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与戏
2014-04-19朱锡良
■朱锡良
“笙”与戏
■朱锡良
“笙”是中国的一种古老吹奏乐器,它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在悠久的中华文化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乐章,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在民族乐器的大家庭中占有重要一席,被誉为是世界上现存的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它音质柔和、歌唱性强,极具中国民间色彩。它被广泛运用于中国戏曲乐队之中,锡剧乐队在自身的兴起、流变、丰富和发展中,与“笙”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锡剧音乐人不断探索、实验和创新的努力下,使“笙”所具有的柔和音色、润色唱腔、烘托情绪、渲染气氛的特色和长处以及粘合声部的独特功能,发挥到极致,起到了增强乐曲的融合性和完整性,提升乐队音响的柔和度的作用,有效地修饰、美化唱腔,使唱腔悦耳具感染力,为乐队整体呈现的和谐,烘托剧情的演进及助力演员的表演作出了有个性的贡献。
“笙”是与我锡剧乐队演奏员职业生涯相伴三十多年的“情侣”,它已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牵肠挂肚的“念想”也使我在锡剧界乐队演奏员同仁中有一定的影响。周边一些“笙”的爱好者也常常要到我这里来交流交流,有些人还谦虚地向我学习,拜我为师。可是当年刚跨进艺术学校的大门时,我既为能够成为一名戏曲乐队的准演奏员感到无比兴奋,憧憬着今后在乐池里手操乐器为戏为演员伴奏的那份神气,又盼望着能学习司鼓、二胡、扬琴、琵琶那些主奏乐器。想不到一盆冷水当头浇,学校和老师分配我主工“笙”,一时真有点绕不过弯来。训练尽在做表面文章,还常常以戏曲乐队演奏员应是多面手为理由,一会儿摸摸二胡,一会儿动动电子琴,当然也少不了去敲敲板鼓,看上去我的学习兴趣广泛,其实我是在消极对抗 “笙”。这样的态度带来的好处是兼学了许多乐器,或者说是一种歪打正着的额外收获,但是却带来了我的主奏乐器“笙”的学习和训练少了,专业技能进步几乎是零。老师严肃地批评并及时开导我:作为立志要成为一个优秀演奏员的学生,好坏不在专业乐器在乐队声部位置的主与次,而在于是否具有娴熟且高超的演奏能力为整个乐队的表现增光添彩,哪怕是一记锣、一声鼓,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学生、今后文艺院团的演奏员,是否能够争当红花又甘当绿叶,是否具有合作与配合的集体荣誉感,这是一名戏曲乐队演奏员的品德要求和基本素质,因为戏曲乐队在整场演出中就是“无名英雄”。五年艺校的学习训练和进入剧院后的演出中,看到许多老师和同仁为一部戏的完整呈现而敢于在不起眼甚至永远也不留名字的岗位上默默贡献的螺丝钉精神感动了我,我慢慢省悟到:乐队的分工有主次,但演奏水平不是以主次而决定的,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声部上出彩,都能奏出卓越。心态调整好了,手上的活儿就有劲了,嘴上的功夫也有“花头”了。有时新剧目创作时,配器的老师会特意多给“笙”派些任务,一度戏曲乐队时兴电子琴,领导要我兼电子琴,有时甚至以电子琴为主、兼“笙”。渐渐大家感到乐队少了“笙”还真有些不那么和谐,于是,领导下决心让我回到“笙”的岗位,三十多年来,我抱着“笙”,吹着“笙”,心里爱着“笙”,“笙”的点点滴滴会在我脑海里翻腾。
一、“笙”具有较强的协调性。笙在中华博大精深的民族乐器辉煌成就中有着独特的魅力,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中既能单音演奏旋律,也是唯一可以吹奏和声的乐器,具有簧管混合音色,高音清脆透明,中低音优美、丰满易与其他乐器的音响融合,在乐队中具有很强的协调性。同样,在锡剧乐队中,“笙”也起着协调的作用,它能使乐曲的强弱起伏,表现得层次分明又不显山露水,整体感觉很强;剧情的悲欢离合,人物的命运跌宕陡转时又能高低有度,既能摄人魂魄又能催人泪下;饰润唱腔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不仅作为音乐的一个声部发挥美化唱腔功能,而且对于表达人物喜怒哀乐的情绪起着“推上去”的作用,对于观众被戏感染而哈哈大笑或伤心落泪的情感催化发着 “勾起来”的魔力;对于烘托剧情气氛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在乐队为剧情营造气氛为高潮积蓄力量时能助一臂之力,如喜庆时刻,能使欢庆快乐的旋律更明朗、更热烈,传统戏曲中喜结良缘、得中状元的喜剧很多,乐队在演奏这些欢快乐曲时有没有“笙”的参与其中,其烘托气氛的效果和作用有天地之别;在较慢旋律的进行中,又可展示其深情柔美的独特韵味。“笙”以高度的协调性,调适着乐队音响的柔和度,强化着乐队的整体表现力,大大提升着乐队烘托全剧气氛的作用。
二、“笙”是理想的溶合剂。它的单音华丽柔和,音色甜美,而和声则宏伟壮观,气势澎湃,既是一个很好的独奏乐器,又是一个不错的伴奏与合奏乐器。它不仅可以将吹、拉、弹三组乐器结合得很好,发挥着调和乐队音色,丰富乐队音响的作用,在乐队中它是最合适的“溶合剂”。具体到锡剧的乐队中,它的“溶合”作用处处可见,它能把音乐声部的高音、中音、低音揉为一体使之和谐悦耳,还能把乐队中弦乐的主胡、二胡、中胡、高胡,还可与弹拨乐器的琵琶、扬琴与吹管乐器的笛子、唢呐以及中低音乐器的大提琴、贝司融合起来。体现得十分和谐,整体完美,熠熠生辉。
三、“笙”与西洋乐器更为接近。锡剧音乐一直在不断探索新路和新的表现手段,以求更好地为戏服务,其突出的手段之一就是引入了许多西洋乐器,丰富和强化了音乐的表现力。也招致一些非议,恐怕是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兼容和融合方面尚有许多有待磨合之处。但是“笙”突出的和声效果及高度的调和功能,又具有柔和、沉静与西洋乐器风格比较接近的品质,所以在锡剧采用中西混合乐器建制演出的剧目中,“笙”的协调和“溶合”的作用就更为明显。
四、“笙”的音色具独特韵味。由于“笙”更为合理科学的闭管发音原理,有序的音位排列,特别有利于和声及复调的演奏,使演奏者感到舒畅自然,控制力度均匀,吹奏收放自如,这些优长所构成的独特韵味,是乐队中的其他吹管乐、弦乐、和弹拨乐所无法体现出来的,它的独特韵味不仅为乐队增色更为戏为演员的唱腔添彩。2001年我在新版《珍珠塔》演出时颇有体会,特别是“笙”SLO(独奏)时,例如在“赠塔”的“造信”、以及“后见姑”等三段音乐的演奏时,我运用了花舌、三度、四度、五度、八度和声,同时还运用了腹震音、打指、复调等多种手法进行吹奏,有利于韵味的发挥,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戏的氛围,我体会到了“器”与“人”合二为一、“曲”和“戏”的相得益彰之美感。
五、“笙”的表现力丰富多彩。从古至今一代一代笙演奏家们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创新,丰富了笙的艺术表现力,口内技巧与手指技巧就有:单吐(软、中、硬)、双吐(软、中、硬)、三吐(正、反)、花舌(粗、细);碎吐、呼舌、腹震音、腹颤音、舌颤音、喉颤音、顿气、锯气、剁气、顿音、打指、历音、伴音、复调手法等数十余种,大大促进了“笙”艺术发展和提高,也使“笙”在乐队中的作用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三十多年来,我以“笙”为岗位、为乐队、为戏不断作出绵薄贡献的同时,刻苦训练,提高演奏技巧,“凤凰展翅”、“草原骑兵”、“欢乐的泼水节”、“沂蒙山歌”、“沂蒙新貌”、“牧场春色”、“山乡喜开丰收镰”、“天山狂想”、“水库飞来金凤凰”等笙独奏曲是我反复练习,用心体验的老师。练习技巧的同时,通过阅读去理解曲子、了解作曲家和演奏家,加深对作品主题思想、艺术内涵、技巧技法的理解和领悟,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理解作品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艺和技合一的“笙”演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