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2014-04-18刘倩倩

关键词:青年教师政治思想

刘倩倩

(福建医科大学 思政部,福建 福州350108)

高等学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1]。高校青年教师应该也可以成为筑梦人中的先锋队。新媒体的产生和应用不仅引发了各个社会领域内信息传播的巨大变革,也使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根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的观点,加强对培养人的培养比直接培养人更为重要,因为被教育者能力的提高是以培养人的素质为前提的,而这种培养必须从青年教师开始[3]。2013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和《意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青年教师在愉悦表达自我的同时“立德树人”,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成为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新媒体使用现状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广播、户外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言的,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4],比如网络、移动电视、数字报纸、桌面视窗等等。2013年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所示:截止到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20~40岁网民占网民总人数的55.1%。手机网民规模约5亿,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福建省网民规模高达2 402万人,网络普及率64.1%,紧随北京、上海、广州之后,位列全国内地省份第四[3]。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截止到2014年6月,该校共有正式在编教职员工979人,年龄在40岁以下有530人,青年教师比例高达54%。该校几乎全部青年教师都认为新媒体“对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可以满足专业资料查找、师生沟通交流、工作上传下达、个人社会交往等多重需要,超过50%的青年教师同时使用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两种网络终端,已经开通并经常使用个人微博、微信、飞信、QQ、Twitter等新媒体社交工具。这些都无疑大大增加了该校青年教师的上网黏性以及对学生网络言行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主体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爱岗敬业,严谨淡泊,关爱学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社会思潮多元化趋势的持续影响和社会言论自由程度的不断提高,少数高校青年教师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极大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削弱等现象,个别教师甚至发生网络失德、失范甚至违法行为,不能为人师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时事却政治冷漠

“大学教师集教育者、研究者和知识分子三种社会角色于一身。不同的社会角色要求大学教师担当不同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教师是天然的知识分子,而“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与政治有胶固而不可解的关系”[5-6]。他们有智慧、有“文力”,对社会现状有批评精神、改革意识较强,常殚精竭虑地构思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与生活图景,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和民主改革的推动力量之一。高校青年教师思维积极活跃、理想主义较强、不遵故常,更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带动,自身也往往乐意发出声音,表达意愿。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高校职称评审评聘要求愈发严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原本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中,开始掺杂了越来越多的个人经济利益的诉求,集体主义观念淡化,改革创新精神削弱,价值目标呈现出一定的功利性色彩。这种功利性和冷漠性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新媒体环境中则更容易显现和暴露出来,并被迅速传播和持续放大。据有关调查显示:“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存在广泛的政治冷漠现象。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冷漠的政治态度会传递给广大青年学生。”[7]这在一些以工科、理科为主的高校尤为明显,一些青年教师“重业务轻政治”、“重个人轻集体”、“重科研轻教学”,认为专业主义至上,影响了部分学生也信奉甚至崇拜其非主流论调,片面追求专业知识,忽视自身政治义务的履行,甚至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从长远来看,这无疑会削弱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整合能力,使社会共同体很难达成价值共识,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事业埋下极大的隐患。

(二)思想多元却立场不稳

当今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传播快、直观现实性等特点,加之新媒体自身所具备的良好的交互性、有效的即时性、高度的集成性等特征推波助澜,使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于青年教师的头脑和生活。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面临阵痛转型,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凸显,各种思想潮流碰撞激荡,对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2011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指出,当代中国有七种社会思潮值得关注,分别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新左派”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社会主义思潮和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这些思潮充斥于网络,既有积极向上的元素,也有消极反动的成分,是新媒体“双刃剑”特点的最集中体现。青年教师群体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新事物接纳度高,但自身尚处在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型期,从感性到理性的心理过渡期,所以青年教师仅仅依靠个人力量无法全面、客观、冷静、深入地分析问题,难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加之青年教师学科背景不同,政治鉴别力参差不齐,政治敏锐性存在差异,部分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弱化”的现象,对马克思主义淡化、彷徨、怀疑和反对[8]。个别教师甚至受到西方思潮影响转而批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宣扬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思想与言论。

(三)张扬个性却失德失范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话语权掌握在媒体方手中,公众很难享有充分话语权。新媒体则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交流的双向互动,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普通民众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公众讨论,宣泄个人情绪,发表个人观点。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多为“80”后,不少是独生子女,他们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成长起来,一般具备较好的教育背景和较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学习能力强,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勇于解放思想,张扬个性,但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艰苦奋斗精神不足,讲求实用主义等现象。经常使用新媒体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开设了个人网络工作室、个人主页、官方认证微博、官方认证博客、手机微信、QQ空间等平台的青年教师,其任何一个微小的个人不良言行都会通过网络不断循环,持续放大。近几年,教师队伍频发论文抄袭和科研造假丑闻,甚至有别有用心的人或创办网站与境外敌对势力勾结从事分裂活动,或打着科研的旗号网上撰文攻击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无一不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具有“向师性”,其价值判断、人格养成和思想态度都深受教师的影响,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新媒体于教师而言不仅没有“绝对自由”,而且必须时刻注意政治性、纪律性和教育性。

三、新媒体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

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加大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但是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基础良好,可塑性极强,只要青年教师队伍、社会各界和高校相关部门联动,强化新媒体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积极影响,规避和化解新媒体的消极影响,就能共同创造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教师思政工作正能量

毛泽东同志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9]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0]青年教师的头脑,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占领。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和“三个倡导”来进一步凝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无论青年教师个体的政治面貌或宗教信仰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是保证其政治方向正确的必然要求。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忠诚教育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关爱学生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价值观的根本,为人师表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严谨治学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保证”[12]。积极培育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青年教师群体在最大范围内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激发活力、凝聚力量,增强青年教师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其指明奋斗的方向、行为的准则和价值判断的尺度,进而从容应对新媒体时代社会舆情的多元化、自由化和散漫化。高校青年教师普遍生活压力大,工作任务重,思想偶有迷茫,心理时有负担,需要组织的关怀、帮助和引领,“政治有方向”、“生活有尊严”、“干事有舞台”、“发展有出路”理应成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3]。

(二)以新媒体教育服务专项平台抢占意识形态新阵地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14]高校要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领域新阵地,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权,提升运用网络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新媒体视阈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内尔·诺丁斯强调:“以关怀为取向的道德性就应该体现在评价、教学等教育的每一个过程和方面中。”“使青年教师感受到被重视、感受到生命被尊重、并且使之感受到重视教师的榜样力量。”[15]因此,高校必须在服务中引导,在引导中服务,通过灵活化、柔性化、隐性化的方式优化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新媒体环境。一方面要遵循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加强青年教师网络法制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加强青年教师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其责任意识,从而逐步引导青年教师科学使用网络等新媒体,成为新媒体正能量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受益人。另一方面要搭建各类新媒体资源库和展示平台,帮助青年教师善用、巧用新技术手段促进自身发展。例如,北京大学规划建设了“网络教研室”,整合管理实践和教学科研等各方面资源,加强师生网络教育,并放在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考量,同步提高师生的网络免疫力[16]。再如,福建省教育厅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搭建“福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研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建立个人工作室,组织教学能手开展思政课课堂网络展播活动,实现省内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丰富青年教师培养渠道,取得了良好效果[17]。此外,高校相关部门还需密切关注青年教师思想理论动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可在现有的教师“老中青”、“传帮带”的互助机制中增加新媒体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环节,借助更多渠道,及时发现和解决倾向性、苗头性的思想问题,探索有效应对青年教师舆情的长效机制。

(三)以网络师德建设增强青年教师“立德树人”原动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1]。这是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教师的网络言行对学生有极大的示范作用。新媒体时代,信息数字化教学是大势所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履行教师职责,采取多种手段与学生沟通交流,学生亦可多维感知教师,所以师德不仅呈现在课堂之上,更存在于课堂之外,其示范作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新媒体的碎片化极易导致学生对教师行为感知的以偏概全,信息的可存储性又使不良示范作用得以反复强化,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网络师德建设就格外重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同道德过程是统一的”。只有道德的教育才能孕育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应以促动内因的积极活跃为指归,外因须最大程度地“促动”内因的形成。所以,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应该顺应时代变化,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淡化说教痕迹,注重教师师德的内化与行为养成,把“内化”作为着力点,持续增强青年教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原动力。高校应定期开展网络师德专项教育,选取典型案例和生动事例引导青年教师明确个人在网络生活中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担当,帮助他们在保持独特性与出色完成育人使命之间寻得平衡。此外,高校还应努力探索教师新媒体使用情况与师德评价相挂钩的考核机制,加重网络师德评价比率,让青年教师网络思政工作有据可依。唯有自律和制度互相补充,有机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的个人网络行为才能可管、可信、可控,其网络素养才能不断提高,“立德树人”作用才能得到最充分地发挥。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EB/OL].(2014-09-09)[2014-10-20].http://www.cpc.people.com.cn/n/2014/0909/c64094-25628525.html.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4-05-2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 况 统 计 报 告[EB/OL].(2014-03-05)[2014-05-1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

[4]杨学丽,姜法竹.十八大视阈下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J].时代教育,2013(10):21-22.

[5]张应强.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责任与使命[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8-16.

[6]徐复观,陈克艰,中国知识分子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7]陈 华.政治冷漠的表象与隐忧——基于广东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态度调查[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7(4):89-93.

[8]刘国习,陈丽华.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简论[J].教育教学管理,2012(3):27-31.

[9]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80.

[10]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邓小平文选: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1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08)[2014-05-20].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09/c350821-19529916.html.

[12]黄正平.凝练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2(7):19-21.

[13]李世珍.扎实推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EB/OL].(2013-06-21)[2014-05-10].http://www.jyb.cn/high/sjts/201306/t20130621_542692.html.

[14]习近平.意识形太工作是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全国宣 传 工 作 会 议 上 的 讲 话[EB/OL].(2013-08-19)[2014-10-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15]何永婵,窦黑铁.对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40-41.

[16]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善用新媒体 打造新平台[EB/OL].(2013-08-31)[2014-09-05].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4-08/31/c_1112247328.htm.

[17]福建教育网.福建建设高校思政课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远程学习[EB/OL].(2014-04-22)[2014-05-20].http://www.haixia.edu.cn/htmls/201404/36993.html.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