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在家禽养殖生产中的合理使用
2014-04-18杨雪景福建省龙海市榜山镇畜牧兽医站363100
杨雪景 福建省龙海市榜山镇畜牧兽医站 363100
兽药在家禽养殖生产中的合理使用
杨雪景 福建省龙海市榜山镇畜牧兽医站 363100
兽药在家禽生产中被广泛用于疾病的防治,对保障家禽健康生长、改善生产性能和提高经济效益等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用药不当或滥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如毒性反应、二重感染和药物残留等,给疾病的防治带来困难,又会引起食品公共安全,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为了能合理使用兽药而不造成危害,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现将合理用药关键点总结如下,供参考。
1 了解家禽生理特性、掌握家禽发病特点是用药的基础
1)家禽没有牙齿,舌黏膜的味觉乳头较少,味觉能力差;消化道短,消化吸收不充分,易造成腹泻。当家禽消化不良时,苦味健胃药不起作用,而应当选用如大蒜、醋酸等助消化的药物。
2)家禽无咳吐动作,易造成呼吸困难、啰音、甩头等呼吸道症状,所以当家禽服药过多或其他毒物中毒时,不能采用催吐药物,而应采用嗉囊切开术,排除毒物疗效较佳。当家禽出现呼吸道症状时,用镇咳药无效,要用祛痰药和抗菌消炎药。
3)家禽消化道呈酸性,对有机磷、食盐、磺胺类、链霉素等药物比较敏感,但应控制好用量,以免发生药物中毒。
4)家禽无汗腺,热量排出不畅,易造成热应激。拥有气囊和缺乏膈肌,易造成全身感染。肾小球过滤作用弱,肾小管分泌作用强,易患肾脏疾病。生殖系统代谢旺盛,生产周期短,易发生生殖系统感染及生产性能下降等。群居性强、胆小、活动少,易发生应激死亡和产蛋率下降等症状。
2 正确诊断、掌握适应症是用药关键
1)正确诊断要建立在客观全面的综合判断基础上,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的观察、病理变化的分析和必要的实验室技术检测等途径进行分析确诊,确定疾病的性质。
2)每种药都有其固有的结构和一定作用范围。因此,要明确各种药物的抗菌谱,用药时要根据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价廉、来源可靠的原则选用药物。依照临床症状选择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的药物用于治疗。有条件时,最好做药敏试验,如氟苯尼考对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疗效较好,对大肠杆菌引起的疗效则次之。因此,家禽发病时,确诊疾病是用药的关键,确诊后再针对致病原因确定用什么药,严禁不经确诊就盲目投药。
3)适度的剂量和疗程是产生药效的保证。在给药前要先了解所选药物的内含成分和有效含量,避免用药剂量不足或过大而出现没有效果或中毒。药物的剂量应根据病情,对急性传染病和严重感染病例的剂量应增大,使药物在血液中尽快达到有效浓度,给病原以致命打击。
4)任何药物都有其规定的疗程,疗程过长,可使动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耐药性的产生,造成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产生二重感染。疗程过短,药物在动物体内维持时间较短,达不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用抗菌药治病时,必须有合适的剂量、间隔时间及疗程。疗程应充足,一般的感染性疾病可连续用药3~4 d,症状消失后,再巩固1~2 d,以防复发。应用磺胺类药要掌握好用药剂量,特别是首次剂量应采用大剂量(突击量,一般是维持量的2倍),疗程不可连续应用超过7 d,一般以3~5 d为宜,如需继续,需停药3~5 d后再应用。
3 选择给药方式是保障药效的途径
常用给药方式有拌料、饮水、注射、气雾等。同一种药物给药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效果,选好给药途径可事半功倍。如治疗禽呼吸道感染应采用气雾给药,肠道感染则必须采用内服给药,对严重感染病例多采用注射给药,对于零星散养的家禽,注射给药疗效更为可靠。一些药物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仅少量吸收,就不能采用口服。如青霉素类大部分要肌肉注射,很少一部分用于口服;又如庆大霉素,饮水效果比肌肉注射效果差;卡那霉素在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中常为高效药物,但在饮水或拌料使用时效果差,如果采用肌注给药效果则较好。
1)采用饮水给药要考虑药物溶解度、药物浓度、禽的饮水量、药物稳定性和水质等因素,给药前要适当停水2~3 h,确保家禽吃到足量的药物,一般要求在0.5 h内饮完,有利于提高疗效。
2)采用拌料给药应按递增混合法将药物与饲料充分混匀,尤其是安全范围小、剂量较小的药物更应逐级稀释法,以保证混合均匀,以免局部药物浓度过高而导致药物中毒;同时注意交替用药或穿梭用药,以免产生耐药性。
3)采用注射给药时,注射器械、注射部位必须消毒,药液无菌、无杂质。刺激性药物及油类药物不宜皮下注射,否则容易造成发炎或形成硬结。实践证明,将皮下注射的剂量分点注射或注射后揉按皮肤,可加速血液循环,有助于药物的吸收。油剂、乳浊剂均可肌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注入肌肉深部,药量大则应分点注射;刺激性的药液不宜作腹腔注射。
4)采用气雾给药时,要求使用对禽无刺激性、吸湿性慢且能溶于呼吸道分泌物中便于吸收,如果对呼吸系统有刺激性,容易造成炎症。
4 合理联合用药是提高疗效的手段
当患禽发生混合感染或并发症时,一般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目的在于增强药物疗效,减少或消除不良反应,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或分别治疗不同的症状与并发症。如治疗呼吸道疾病时,抗生素结合中药抗病毒药效果更好。磺胺类药与抗菌增效剂配合,抗菌作用可增加数倍至数十倍,庆大霉素与小诺霉素的复合制剂效果要比单独使用这两种抗生素好,一些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使用时效果好,如氧氟沙星与地塞米松配合使用治疗某些细菌感染时,同样的剂量比氧氟沙星的效果要好。
联合用药时要注意各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避免把相互拮抗的2种药物配合使用,如氧氟沙星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会加重肾脏的损害。
5 掌握家禽用药时间,适时投药是产生药效的保障
从药理的角度来说,不同类型的药物均有最佳投服时间,掌握好投药时机和了解用药史,适时用药,以减少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依药物作用性质而定,健胃消化药、收敛止泻药、胃肠解痉药、肠道抗感染药、利胆药应在饲喂前服用;驱虫药、盐类泻药等应空腹或半空腹时给药;助消化药、刺激性强的药应在饲喂后给药。如大肠杆菌药的最佳用药时间是上午6:00~8:00;呼吸道病的治疗与给药时间有极大的关系,在晚上6:00~8:00喷雾给药,疗效最佳,可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呼吸道症状,最大程度降低死亡,减少损失;治疗肺部感染、支气管炎、心包炎、肝周炎时,宜早晨喂料前一次性投喂;治疗肠炎、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时,宜晚间喂料后一次性投喂。
总之,要在家禽养殖中合理、科学、正确用药,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临床用药的实践经验,在充分考虑影响药物作用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适合的用药原则,保证疾病防治效果,同时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B
1003-4331(2014)01-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