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放养土鸡急性小肠球虫病的诊治

2014-04-18罗香娇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畜牧兽医水产站365114

福建畜牧兽医 2014年1期
关键词:患鸡土鸡球虫病

罗香娇 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畜牧兽医水产站 365114

一例放养土鸡急性小肠球虫病的诊治

罗香娇 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畜牧兽医水产站 365114

鸡球虫病是由鸡感染艾美耳属球虫后引起鸡的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原虫病,其中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等引起的急性小肠球虫病,由于其易感鸡龄较大,此时饲养者往往放松了对球虫病的防治,加之易并发魏氏梭菌等细菌感染,常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12年5月笔者接诊了一起放养土鸡突发急性小肠球虫病病例,经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2年5 月7日,尤溪县西城镇某养殖户把所饲养的一批800羽45日龄土鸡移入油茶林下放养,鸡群已按程序免疫过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法氏囊病、H5N1禽流感,在10日龄和25日龄时分别用0.012%莫能菌素和0.006%盐霉素拌料连用7 d。放养一周后,发现个别鸡只出现消瘦、精神沉郁、腹泻、不爱外出活动,日死亡5~7羽,畜主以为是肠道炎症,在饮水中添加氟哌酸进行防治。用药处理后病情没有好转,5月18日和19日分别又死亡38羽和66羽,同时发现鸡群约有40%左右出现精神萎靡、鸡冠苍白、排咖啡色或带血粪便,鸡群减食近半,随即畜主前来求诊。

2 临床症状

患鸡表现精神倦怠,羽毛松乱,头蜷缩,闭目呆立,食欲减退,腹泻,粪便初为咖啡色,后混有血液,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而黏在一起,脱水消瘦,两侧眼睑凹陷,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苍白;病情较重者食欲废绝,嗉囊内充满液体,驱赶不愿走动;重症患鸡昏睡,1~2 d内衰竭死亡。

3 剖检病变

病死鸡呈严重脱水状态,可视黏膜苍白。主要病变集中在小肠中段,可见小肠肿大2~3倍,肠壁增厚,外观呈棕红色;肠腔中混有黏液、血液和豆腐渣样坏死物,肠黏膜上可见灰白色坏死点与红色出血点相间。严重时则扩散到整段小肠,肠管高度臌胀,外观似煮熟的火腿,肠壁变得菲薄、易脆,肠腔内充满大量的血液和黏液。

4 实验室检查

1)无菌采集病死鸡肝脏和脾脏触片染色镜检,未检出细菌,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置37℃恒温箱培养24 h和48 h进行观察,也未见有菌落生长。

2)取患鸡新鲜粪便15 g放置烧杯内,加入适量饱和氯化钠溶液,充分搅拌后,过滤,静置 30~40 min后,用金属丝圈蘸取表面液膜于载玻片上,镜检发现有长卵形、周围透明、外为双层壳膜的卵囊。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小肠球虫病。

6 治疗措施

1)清除鸡舍及周围环境中的粪便,鸡舍用火焰消毒后换上干净垫料,全群鸡暂时集中圈养,活动区每天清扫并用聚维酮碘喷雾消毒,清出的粪便集中进行堆积发酵处理,以杀灭球虫卵囊,减少鸡群接触卵囊的机会。

2)全群鸡上午每升饮水中添加30%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1 g(首次加倍)、0.1 g硫酸新霉素(硫酸新霉素650 u/mg),下午每升饮水中添加0.1 g 1%维生素K3粉、0.5 g免疫多肽(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每千克饲料中添加鱼肝油粉1 g,连用4 d。同时对精神差、不采食、不饮水的患鸡肌注青霉素(20万u/羽),1次/d,连用3 d。

用药后第2 d,鸡群中死亡数减少为16羽,第3 d死亡4羽,第4 d停止死亡,采食量明显增加,一周后鸡群采食和活动以及粪便恢复正常。

7 体会

7.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福利 从该病例现场调查情况看,该养殖场场地已连续放养过3批鸡,此批鸡移入前没有经过空场及清场消毒处理,场地污染严重,且舍内面积小,加之5月份天气湿热多雨,舍内垫料潮湿,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球虫卵的发育及传播,是促使此次球虫病暴发原因之一。土鸡在野外放养阶段虽日龄较大、抵抗力较强,但要确保鸡群健康生长,也应注重讲究科学饲养,提高福利待遇。执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按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全价日粮,不饲喂霉变饲料,不供饮不卫生的饮水,在转群及免疫前1 d和后3 d的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应激和提高免疫力的营养添加剂如黄芪多糖,以增强鸡只抗病能力。平时加强鸡舍内外环境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适宜养殖密度,及时清除粪便及潮湿垫料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为鸡群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定期选用复合酚类消毒剂对饲养场地进行消毒和含碘消毒剂进行饮水消毒,每批鸡转出或上市后,鸡舍及活动场所须经彻底清扫消毒并空置1~2个月自然净化或养殖场地进行轮换使用,以减少鸡只接触粪便机会,进而减少食入球虫卵囊的机会,可减少鸡只感染该病。每天早晚注意观察鸡群健康状态,发现可疑患鸡及时隔离治疗,对无治疗价值及病死鸡只进行无害化处理。实践证明,良好的饲养管理与卫生条件是增强鸡只体质、提高鸡群抗病力的重要措施。

7.2 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 雏鸡从12~15日龄开始进行药物预防,以防暴发该病。可选用地克珠利、尼卡巴嗪、氯羟吡啶、喹啉类或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用于预防和早期治疗,预防用药每隔7~10 d用药一次,每次连用3 d,为防止球虫的抗药性产生,要经常换药,交替使用。球虫病暴发后,可选用磺胺类、球痢灵、氨丙啉等抗球虫药配合一些抗球虫中草药制剂进行治疗,并配合使用克林霉素、甲硝唑、左旋氧氟沙星、硫酸新霉素等抗生素防治细菌性引起的坏死性肠炎和球虫性腹泻,出现血便时适当添加维生素K3、鱼肝油,以止血生血,促进受损肠黏膜修复。但须注意在暴发球虫病时,日粮中要限制麸皮和碳酸钙的用量,因其含有促进球虫发育的物质。

7.3 免疫预防 鸡群在5日龄内按说明进行滴咀或饮水免疫,在接种后2周内保持相对湿度70%、温度22~28℃,且垫料要求有一定的湿度(用手捏不出水,松开手又不全散开),接种前5 d和后20 d内禁止使用任何抗球虫药以及四环素类药物。

B

1003-4331(2014)01-0039-02

猜你喜欢

患鸡土鸡球虫病
鸡发生寄生虫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选择
张碧林养土鸡名堂多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土鸡
农村散养鸡球虫病的诊治体会
肉鸡复合型肠炎的病因及防治
鸡球虫病及其防治
草地养土鸡 致富山里人
鸡球虫病的诊治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