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4-04-18陈聃刘毅智
陈聃 刘毅智
[摘要] 目的 评价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分为两组,各90例,开腹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镇痛药物使用率。 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182-03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根据不同文献报道为5%~70%,子宫肌瘤可引起月经量增多、不孕等妇科症状,其中0.13%~1.39%可能发生恶变,是导致女性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治疗子宫肌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其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子宫肌瘤发病的年轻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保留子宫的完整性,相关研究证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妊娠率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高[4]。本文旨在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腹腔镜组90例,年龄21~44岁,平均36岁;开腹组90例,年龄22~69岁,平均40岁。所有患者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阴道异常流血患者均通过病理学检查排除子宫恶性肿瘤,同时排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
1.2 手术方法
①手术时间: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后卵泡期。②手术对象:选取肌瘤数目<5个的患者。③麻醉方法:开腹组选择全身麻醉或联合腰麻,腹腔镜组选择全身麻醉。④手术步骤:按照妇产科手术学操作方法进行,腹腔镜组为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阴道置举宫器,于脐轮下缘作弧形切口长约1 cm以气腹针穿刺,气腹形成后,作1个10 mm穿刺孔置入鞘卡,置30°镜体并连接摄录像系统,分别于右下腹麦氏点及左下腹反麦氏点处置入5、10 mm鞘卡,在患者子宫肌层注入垂体后叶素10 U,选择合适切口,电凝电切子宫浆膜层至肌瘤表面,长度稍小于肌瘤直径大小,再用大抓钳将肌瘤夹持,电凝分离肌瘤与假包膜之间的致密组织,并向外旋转牵拉肌瘤,肌瘤蒂部电凝切断,电凝或可吸收线双层缝合止血,肌瘤粉碎机粉碎肌瘤后取出,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检查创面无出血,取出器械,排出CO2气体,拔出套管,缝合穿刺孔,术毕;开腹组为选择下腹正中切口,常规开腹手术步骤进腹,暴露子宫后在肌瘤突出处切开子宫肌层,剔除肌瘤,1号可吸收线缝合子宫伤口,清理盆腹腔后关腹,术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3.1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在完全封闭的腹腔内进行,盆腔内受到的干扰小,术后发生肠粘连的可能性小,且具有腹壁切口小、美观、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5],同时可以保留患者的月经和生育功能,保持盆底结构的完整性,对患者术后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6]。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最先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子宫浆膜下肌瘤或小的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对于肌瘤数目≥5个,肌瘤直径>6 cm,特殊部位肌瘤(如阔韧带肌瘤、宫颈肌瘤、子宫后壁下段肌瘤等),子宫>4个月妊娠大小,子宫与周围脏器组织致密粘连,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多的患者均不宜进行腹腔镜下手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更新、妇产科医生腹腔镜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腹腔镜下缝合技术的不断娴熟,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逐步显示了传统手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使其适应证不断地拓宽。
3.2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多、腹部切口瘢痕大、对腹腔干扰大、易发生肠粘连及盆腔粘连、术后恢复慢、伤口疼痛重、住院时间长等缺点,但其不受肌瘤数目、位置、大小的限制,特别是特殊部位如阔韧带肌瘤(易损伤输尿管)、肌瘤位置较深达子宫黏膜层。在开腹手术中术者可直接用手指触摸以发现较小或较深位置的肌瘤,直视下关闭瘤腔更彻底,止血更好。
3.3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功的关键
术前需全面、仔细地评估患者病情是否符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指征[7],认真仔细地询问病史及进行妇科检查以判断子宫的大小、活动度、有无盆腔粘连,结合B超判断肌瘤的部位、数目及大小,以上均与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密切相关。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选择病例,术前充分做好患者及家属工作,避免矛盾和纠纷的发生,同时术者在术前应客观地评估自己在腹腔镜下的操作技术,如缝合、止血、分离粘连等,只有根据自己的腹腔镜下操作技能选择合适的患者才能真正体现出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越性。当然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更新,如超声刀、等离子刀、等离子切割系统等,给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近年来,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长足进步[8],随着医生腹腔镜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及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更新,子宫肌瘤剔除术不断向微创手术方向发展[9-11],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相对扩宽,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女性患者享受到微创手术所带来的益处。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02-1822.
[2]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32.
[3] Lerner D,Mirza FG,Chang H,et al.Impaired work performance among women with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J].J Occup Environ Med,2008,50(10):1149-1157.
[4] 郭华,胡静菊.未生育妇女子宫肌瘤术式与术后妊娠的关系[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7):632-633.
[5] 冷金花,郎景和,刘琼风,等.用腹腔镜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0,9(6):266.
[6] 张庆霞,朱兰,刘珠凤,等.开腹与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结局分析[J].中华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4):278-281.
[7] 高雅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4):1931-1932.
[8] 邱骏,郭玉娜,钟蕙芳.妇科腹腔镜手术73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3):212-215.
[9] 孙克佳,杨凯乐.绝经前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36-237.
[10] 廖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1):103.
[11] 胡道琴.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26-27.
(收稿日期:2014-01-15 本文编辑:李亚聪)
[摘要] 目的 评价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分为两组,各90例,开腹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镇痛药物使用率。 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182-03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根据不同文献报道为5%~70%,子宫肌瘤可引起月经量增多、不孕等妇科症状,其中0.13%~1.39%可能发生恶变,是导致女性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治疗子宫肌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其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子宫肌瘤发病的年轻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保留子宫的完整性,相关研究证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妊娠率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高[4]。本文旨在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腹腔镜组90例,年龄21~44岁,平均36岁;开腹组90例,年龄22~69岁,平均40岁。所有患者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阴道异常流血患者均通过病理学检查排除子宫恶性肿瘤,同时排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
1.2 手术方法
①手术时间: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后卵泡期。②手术对象:选取肌瘤数目<5个的患者。③麻醉方法:开腹组选择全身麻醉或联合腰麻,腹腔镜组选择全身麻醉。④手术步骤:按照妇产科手术学操作方法进行,腹腔镜组为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阴道置举宫器,于脐轮下缘作弧形切口长约1 cm以气腹针穿刺,气腹形成后,作1个10 mm穿刺孔置入鞘卡,置30°镜体并连接摄录像系统,分别于右下腹麦氏点及左下腹反麦氏点处置入5、10 mm鞘卡,在患者子宫肌层注入垂体后叶素10 U,选择合适切口,电凝电切子宫浆膜层至肌瘤表面,长度稍小于肌瘤直径大小,再用大抓钳将肌瘤夹持,电凝分离肌瘤与假包膜之间的致密组织,并向外旋转牵拉肌瘤,肌瘤蒂部电凝切断,电凝或可吸收线双层缝合止血,肌瘤粉碎机粉碎肌瘤后取出,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检查创面无出血,取出器械,排出CO2气体,拔出套管,缝合穿刺孔,术毕;开腹组为选择下腹正中切口,常规开腹手术步骤进腹,暴露子宫后在肌瘤突出处切开子宫肌层,剔除肌瘤,1号可吸收线缝合子宫伤口,清理盆腹腔后关腹,术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3.1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在完全封闭的腹腔内进行,盆腔内受到的干扰小,术后发生肠粘连的可能性小,且具有腹壁切口小、美观、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5],同时可以保留患者的月经和生育功能,保持盆底结构的完整性,对患者术后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6]。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最先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子宫浆膜下肌瘤或小的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对于肌瘤数目≥5个,肌瘤直径>6 cm,特殊部位肌瘤(如阔韧带肌瘤、宫颈肌瘤、子宫后壁下段肌瘤等),子宫>4个月妊娠大小,子宫与周围脏器组织致密粘连,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多的患者均不宜进行腹腔镜下手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更新、妇产科医生腹腔镜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腹腔镜下缝合技术的不断娴熟,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逐步显示了传统手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使其适应证不断地拓宽。
3.2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多、腹部切口瘢痕大、对腹腔干扰大、易发生肠粘连及盆腔粘连、术后恢复慢、伤口疼痛重、住院时间长等缺点,但其不受肌瘤数目、位置、大小的限制,特别是特殊部位如阔韧带肌瘤(易损伤输尿管)、肌瘤位置较深达子宫黏膜层。在开腹手术中术者可直接用手指触摸以发现较小或较深位置的肌瘤,直视下关闭瘤腔更彻底,止血更好。
3.3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功的关键
术前需全面、仔细地评估患者病情是否符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指征[7],认真仔细地询问病史及进行妇科检查以判断子宫的大小、活动度、有无盆腔粘连,结合B超判断肌瘤的部位、数目及大小,以上均与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密切相关。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选择病例,术前充分做好患者及家属工作,避免矛盾和纠纷的发生,同时术者在术前应客观地评估自己在腹腔镜下的操作技术,如缝合、止血、分离粘连等,只有根据自己的腹腔镜下操作技能选择合适的患者才能真正体现出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越性。当然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更新,如超声刀、等离子刀、等离子切割系统等,给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近年来,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长足进步[8],随着医生腹腔镜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及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更新,子宫肌瘤剔除术不断向微创手术方向发展[9-11],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相对扩宽,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女性患者享受到微创手术所带来的益处。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02-1822.
[2]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32.
[3] Lerner D,Mirza FG,Chang H,et al.Impaired work performance among women with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J].J Occup Environ Med,2008,50(10):1149-1157.
[4] 郭华,胡静菊.未生育妇女子宫肌瘤术式与术后妊娠的关系[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7):632-633.
[5] 冷金花,郎景和,刘琼风,等.用腹腔镜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0,9(6):266.
[6] 张庆霞,朱兰,刘珠凤,等.开腹与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结局分析[J].中华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4):278-281.
[7] 高雅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4):1931-1932.
[8] 邱骏,郭玉娜,钟蕙芳.妇科腹腔镜手术73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3):212-215.
[9] 孙克佳,杨凯乐.绝经前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36-237.
[10] 廖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1):103.
[11] 胡道琴.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26-27.
(收稿日期:2014-01-15 本文编辑:李亚聪)
[摘要] 目的 评价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分为两组,各90例,开腹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镇痛药物使用率。 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182-03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根据不同文献报道为5%~70%,子宫肌瘤可引起月经量增多、不孕等妇科症状,其中0.13%~1.39%可能发生恶变,是导致女性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治疗子宫肌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其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子宫肌瘤发病的年轻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保留子宫的完整性,相关研究证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妊娠率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高[4]。本文旨在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腹腔镜组90例,年龄21~44岁,平均36岁;开腹组90例,年龄22~69岁,平均40岁。所有患者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阴道异常流血患者均通过病理学检查排除子宫恶性肿瘤,同时排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
1.2 手术方法
①手术时间: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后卵泡期。②手术对象:选取肌瘤数目<5个的患者。③麻醉方法:开腹组选择全身麻醉或联合腰麻,腹腔镜组选择全身麻醉。④手术步骤:按照妇产科手术学操作方法进行,腹腔镜组为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阴道置举宫器,于脐轮下缘作弧形切口长约1 cm以气腹针穿刺,气腹形成后,作1个10 mm穿刺孔置入鞘卡,置30°镜体并连接摄录像系统,分别于右下腹麦氏点及左下腹反麦氏点处置入5、10 mm鞘卡,在患者子宫肌层注入垂体后叶素10 U,选择合适切口,电凝电切子宫浆膜层至肌瘤表面,长度稍小于肌瘤直径大小,再用大抓钳将肌瘤夹持,电凝分离肌瘤与假包膜之间的致密组织,并向外旋转牵拉肌瘤,肌瘤蒂部电凝切断,电凝或可吸收线双层缝合止血,肌瘤粉碎机粉碎肌瘤后取出,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检查创面无出血,取出器械,排出CO2气体,拔出套管,缝合穿刺孔,术毕;开腹组为选择下腹正中切口,常规开腹手术步骤进腹,暴露子宫后在肌瘤突出处切开子宫肌层,剔除肌瘤,1号可吸收线缝合子宫伤口,清理盆腹腔后关腹,术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3.1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在完全封闭的腹腔内进行,盆腔内受到的干扰小,术后发生肠粘连的可能性小,且具有腹壁切口小、美观、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5],同时可以保留患者的月经和生育功能,保持盆底结构的完整性,对患者术后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6]。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最先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子宫浆膜下肌瘤或小的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对于肌瘤数目≥5个,肌瘤直径>6 cm,特殊部位肌瘤(如阔韧带肌瘤、宫颈肌瘤、子宫后壁下段肌瘤等),子宫>4个月妊娠大小,子宫与周围脏器组织致密粘连,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多的患者均不宜进行腹腔镜下手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更新、妇产科医生腹腔镜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腹腔镜下缝合技术的不断娴熟,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逐步显示了传统手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使其适应证不断地拓宽。
3.2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多、腹部切口瘢痕大、对腹腔干扰大、易发生肠粘连及盆腔粘连、术后恢复慢、伤口疼痛重、住院时间长等缺点,但其不受肌瘤数目、位置、大小的限制,特别是特殊部位如阔韧带肌瘤(易损伤输尿管)、肌瘤位置较深达子宫黏膜层。在开腹手术中术者可直接用手指触摸以发现较小或较深位置的肌瘤,直视下关闭瘤腔更彻底,止血更好。
3.3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功的关键
术前需全面、仔细地评估患者病情是否符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指征[7],认真仔细地询问病史及进行妇科检查以判断子宫的大小、活动度、有无盆腔粘连,结合B超判断肌瘤的部位、数目及大小,以上均与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密切相关。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选择病例,术前充分做好患者及家属工作,避免矛盾和纠纷的发生,同时术者在术前应客观地评估自己在腹腔镜下的操作技术,如缝合、止血、分离粘连等,只有根据自己的腹腔镜下操作技能选择合适的患者才能真正体现出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越性。当然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更新,如超声刀、等离子刀、等离子切割系统等,给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近年来,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长足进步[8],随着医生腹腔镜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及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更新,子宫肌瘤剔除术不断向微创手术方向发展[9-11],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相对扩宽,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女性患者享受到微创手术所带来的益处。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02-1822.
[2]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32.
[3] Lerner D,Mirza FG,Chang H,et al.Impaired work performance among women with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J].J Occup Environ Med,2008,50(10):1149-1157.
[4] 郭华,胡静菊.未生育妇女子宫肌瘤术式与术后妊娠的关系[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7):632-633.
[5] 冷金花,郎景和,刘琼风,等.用腹腔镜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0,9(6):266.
[6] 张庆霞,朱兰,刘珠凤,等.开腹与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结局分析[J].中华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4):278-281.
[7] 高雅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4):1931-1932.
[8] 邱骏,郭玉娜,钟蕙芳.妇科腹腔镜手术73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3):212-215.
[9] 孙克佳,杨凯乐.绝经前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36-237.
[10] 廖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1):103.
[11] 胡道琴.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26-27.
(收稿日期:2014-01-15 本文编辑:李亚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