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2014-04-18汪金贵余银璋刘正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汪金贵 余银璋 刘正辉

[摘要] 目的 总结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照抽签法将本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8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P<0.05);黏膜病变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8%(P<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清热凉血;溃疡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 R28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111-03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以溃疡为主,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病因尚未明确,青壮年为高危人群,以男性为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属于常见疾病,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在治疗时,需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降低复发率[1-2]。本研究以78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8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患者,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所制订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相符。男45例,女33例;年龄22~65岁,平均(37.8±12.4)岁;病程1个月~9年;15例初发型,38例慢性复发型,25例慢性持续型;患者均出现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症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患者经确诊,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诊断标准相符;排除其他胃肠道疾病;排除精神功能障碍患者;无低分子肝素禁忌证;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给予患者每天100 ml清热凉血方灌肠,基本方:茜草根、仙鹤草各10 g,白头翁、紫草根、黄柏、青黛、白芨各15 g,诃子6 g,其中白芨和青黛另外煎煮,其余药物一同煎煮,每日1剂,浓煎取100 ml药汁进行灌肠。在灌肠时,患者首先要将大便排空,行左侧卧位。将16号导尿管前端涂抹凡士林,将管内空气排空[3-4]。随后将导尿管轻柔插入离肛门15~20 cm处,将100 ml中药汁维持在38℃左右慢慢注入直肠内,每天睡觉前10~15 min将中药汁灌完。灌肠后,患者卧床抬高臀部,从而充分发挥药物效果,共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 U,2次/d,静脉注射,连续治疗7 d。患者治疗期间,检测大便常规,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逐渐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黏膜轻度炎症或形成假息肉;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5-7]。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71.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

2.2 两组患者黏膜病变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20例单纯黏膜充血水肿,显效14例,有效5例,有效率为95%;15例伴溃疡,显效8例,有效5例,有效率为86.7%;4例伴糜烂,显效3例,有效1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18例单纯黏膜充血水肿,显效12例,有效4例,有效率为88.9%;18例伴溃疡,显效10例,有效4例,有效率为77.8%;3例伴糜烂,显效1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100%。观察组黏膜病变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恶心,1例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对照组出现5例腹痛,2例头晕,2例乏力,3例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通过停药及对症处理,均康复。

3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的病因尚未明确,侵及结肠黏膜,由左半结肠开始,会逐渐累及结肠近端,甚至全结肠,呈连续性发展,患者可伴有结肠症状,也会并发全身症状。溃疡结肠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形成肠系膜微血栓,通过相关研究证明,采取肝素治疗溃疡结肠炎效果明显。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解聚制备形成的一类分子量较低的肝素总称,可起到显著的抵抗凝血,辅助溶血栓作用。低分子肝素中Ⅹa活性使普通肝素解聚从而形成抗凝血因子,高强度的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会有效分离抗血栓作用和出血作用,使肝素在起到抗血栓作用的同时避免发生出血[8-9]。在清热凉血方灌肠中,茜草根起活血行血、通经脉及止血功效;仙鹤草起收敛止血、解毒止痢之功效;白头翁起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紫草根起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起到有效的清热凉血之功效。黄柏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青黛具有治疗吐血不止、口腔溃疡等作用;白芨具有治疗咯血、肺、胃出血、口腔黏膜病等作用;诃子为清凉解毒中药,主治久泻、久痢、脱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等[10-11]。诸药合用能够起良好的清热凉血、通经活血、止血泻火之功效[12-15],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也起到一定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中药,因此,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时采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效果显著。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8%,其中,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中,有5例出现腹痛,观察组无腹痛现象,可见,低分子肝素无严重不良反应,同时能起相应的止痛效果,因此,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效果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灏澜,郑长青.中药灌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12(1):22-23,25.

[2] 何灏澜,郑长青.美沙拉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1):31-33.

[3] 吴先国,林佐光,张全超.低分子肝素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26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09,9(4):22-23.

[4] 李拥军.低分子肝素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价值[J].健康大视野,2012,20(9):89-90.

[5] 张金卓,齐红兵,郝英霞,等.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2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08,14(17):2715-2716.

[6] 刘得水,董海影,张晓杰.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9):251-252.

[7] 张素丽.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柳氮磺胺砒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6):792-793.

[8] 赵涛,孙绍金,陈义.复方丹参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8例[J].人民军医,2002,45(11):650-651.

[9] 言红健,田自力,崔克勤,等.低分子肝素联合黄芪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1):110-111.

[10] 宋军民,李卉,李岩.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0):997-1000.

[11] 高玉玮.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4):120-121.

[12] 章可谓.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57-2058.

[13] 林小芬,余杨,张伟艺,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3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75.

[14] 李莉,张雯.溃结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6):12-13.

[15] 项硕.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4):78-79.

(收稿日期:2013-12-23 本文编辑:许俊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中药,因此,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时采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效果显著。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8%,其中,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中,有5例出现腹痛,观察组无腹痛现象,可见,低分子肝素无严重不良反应,同时能起相应的止痛效果,因此,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效果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灏澜,郑长青.中药灌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12(1):22-23,25.

[2] 何灏澜,郑长青.美沙拉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1):31-33.

[3] 吴先国,林佐光,张全超.低分子肝素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26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09,9(4):22-23.

[4] 李拥军.低分子肝素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价值[J].健康大视野,2012,20(9):89-90.

[5] 张金卓,齐红兵,郝英霞,等.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2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08,14(17):2715-2716.

[6] 刘得水,董海影,张晓杰.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9):251-252.

[7] 张素丽.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柳氮磺胺砒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6):792-793.

[8] 赵涛,孙绍金,陈义.复方丹参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8例[J].人民军医,2002,45(11):650-651.

[9] 言红健,田自力,崔克勤,等.低分子肝素联合黄芪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1):110-111.

[10] 宋军民,李卉,李岩.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0):997-1000.

[11] 高玉玮.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4):120-121.

[12] 章可谓.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57-2058.

[13] 林小芬,余杨,张伟艺,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3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75.

[14] 李莉,张雯.溃结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6):12-13.

[15] 项硕.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4):78-79.

(收稿日期:2013-12-23 本文编辑:许俊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中药,因此,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时采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效果显著。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8%,其中,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中,有5例出现腹痛,观察组无腹痛现象,可见,低分子肝素无严重不良反应,同时能起相应的止痛效果,因此,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效果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灏澜,郑长青.中药灌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12(1):22-23,25.

[2] 何灏澜,郑长青.美沙拉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1):31-33.

[3] 吴先国,林佐光,张全超.低分子肝素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26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09,9(4):22-23.

[4] 李拥军.低分子肝素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价值[J].健康大视野,2012,20(9):89-90.

[5] 张金卓,齐红兵,郝英霞,等.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2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08,14(17):2715-2716.

[6] 刘得水,董海影,张晓杰.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9):251-252.

[7] 张素丽.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柳氮磺胺砒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6):792-793.

[8] 赵涛,孙绍金,陈义.复方丹参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8例[J].人民军医,2002,45(11):650-651.

[9] 言红健,田自力,崔克勤,等.低分子肝素联合黄芪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1):110-111.

[10] 宋军民,李卉,李岩.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0):997-1000.

[11] 高玉玮.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4):120-121.

[12] 章可谓.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57-2058.

[13] 林小芬,余杨,张伟艺,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3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75.

[14] 李莉,张雯.溃结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6):12-13.

[15] 项硕.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4):78-79.

(收稿日期:2013-12-23 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探讨
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百令胶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低分子肝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应用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效果观察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
抗凝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估
低分子肝素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