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2014-04-18蒋芳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自然分娩

蒋芳莲

[摘要] 目的 研究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9月在本院住院经阴道试产的初产妇19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0例。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采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床上卧位体位待产,两组均在待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回到产床取膀肌截石位直至娩出胎儿。 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胎吸率、产钳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应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能够明显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2 h出血量,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该体位符合孕产妇身心需求,有利于自然分娩,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关键词] 自由舒适型体位;仰卧位体位;自然分娩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024-03

自然阴道分娩作为最理想、对母婴最安全的分娩方式[1-2],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推崇。1996年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分娩的理念首先由WHO提出。如何更有效地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并促进自然分娩,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并发症,成为产科医师们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对1900例产妇分别予以自由舒适型体位和传统体位待产,旨在探讨自由舒适型体位对产程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9月在本院住院经阴道试产的初产妇1900例,年龄23~34岁,孕周36~41周,所有患者均为单胎头位,经骨盆外、内测量均符合正常女性骨盆,并均为有产兆后入院,胎先露并已入盆,无胎膜早破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合并症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科条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采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具体方法:所有产妇入院后均由医护人员指导下给予详细的待产和分娩相关知识宣教,当产妇在第一产程时,鼓励其多活动,根据个人喜好、舒适度等采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即站、坐、走、蹲、跪、趴、卧等自由舒适姿势,直至宫口开全。产妇活动期间须由助产人员陪伴及时密切地观察母儿情况,当进入第二产程后,产妇须回到产床,取膀肌截石位直至娩出胎儿。对照组产妇开始规律性宫缩后采取传统床上卧位体位待产,待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回到产床取膀肌截石位直至娩出胎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分娩作为人类的一个正常生理过程,从受精卵到胎儿的40周生长发育过程,孕妇身体结构逐渐改变,使得母婴均逐步具备了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的潜力。自然分娩过程中规律宫缩促进胎儿肺脏得到锻炼,肺泡扩张有利于胎儿肺成熟,有效降低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同时,经规律宫缩及产道的挤压,胎儿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被顺利排出,且胎头被挤压头部充血,有效刺激呼吸中枢,可使其迅速建立正常呼吸,有效降低了湿肺、吸入性肺炎等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表明,自然分娩时产妇的垂体可促进缩宫素分泌,促进产程的进展和母体产后乳汁的分泌,增进母儿感情,因此,如果没有异常的情况,应大力提倡自然分娩。

产妇分娩的体位有坐位、蹲位、竖直位、跪位、侧卧位及半卧位、仰卧位等多种方式[3-4],如欧美洲国家,传统上多鼓励产妇采用坐式分娩。而目前在我国多让产妇采用仰卧位分娩姿势作为常规体位,该体位虽更有利于产科医师们观察产妇产程、听胎心和接产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由于产妇采取仰卧位导致骨盆的活动度受到限制,相对狭窄的骨盆使胎儿无法借助重力和地心引力的帮助下降,导致下降阻力增大,产程时间延长,加之巨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导致产妇回心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降低,造成低血压,使产妇产生眩晕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影响产妇产力及精神心理,诱发继发性宫缩乏力,使产后出血量增多,另外,由于母体循环血供不足,导致子宫、胎盘循环减少,胎儿可发生缺氧导致宫内窘迫发生[5-6]。因此,寻找更为有利于产妇分娩的体位待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9]。

1996年WHO首先提出支持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后自由舒适型体位的临床应用逐渐在国内开展起来。本研究对1900例产妇分别予以自由舒适型体位和传统体位待产,并观察了其对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胎吸率、产钳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产妇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可缩短产程时间,其缩短产程时间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0-11]:①产妇采取站立、坐位等体位时,子宫更趋近腹壁而远离脊柱,此时胎儿的纵轴和产轴可保持一致,胎儿可借助自身的重力和地心引力作用,加大胎头对宫颈的压力,使有效宫缩反射性增多,促进宫颈口加快扩张,从而缩短产程;②产妇采取自由舒适型体位时,在散步、行走或爬楼时关节的轻微运动有利于胎儿在产道中的转动,而蹲位则使坐骨棘间径增大,更有利胎头位置与骨盆壁相适应,促进骨盆肌肉松弛,扩张阴道,更有利胎儿下降,促进产程进展;③自由舒适型体位可有效避免或减少巨大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盆腔血管的压迫,有效降低胎儿窘迫发生;④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的产妇可根据个人喜好和具体情况自由选择行走、站立、趴、蹲、跪、半坐等体位,其更符合生理需要,有利于产妇获得一种舒适感和被尊重感,稳定情绪,分散注意力,从而充分发挥其内在因素,缩短产程。

综上所述,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应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能够明显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2 h出血量,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该体位符合孕产妇身心需求,有利于自然分娩,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俊红,于树静,冯小明,等.无保护会阴自然阴道分娩与常规阴道分娩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15):2294-2295.

[2] 林东红,邱柳华,李艳虹,等.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和会阴自然裂伤对盆底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5):738-740.

[3] 张依妮,郭洪花.不同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81-283.

[4] 褚丽艳,武志清,郭考辰,等.体位管理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515-516.

[5] 王爱华.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5):12-13.

[6] 屈乐艳.分娩中胎儿窘迫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430-431.

[7] 李慧敏,廖玲.镇痛分娩与产时体位护理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792-794.

[8] 方彩玲.产时体位护理对改善分娩结局的作用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3):454-455.

[9] 刘淑青,王勇.体位护理在产妇待产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3):34-35.

[10] 杨求成.产妇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2,12(12):44-45.

[11] 宋晓华.初产妇分娩心理干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2055-2056.

(收稿日期:2014-01-09 本文编辑:郭静娟)

[摘要] 目的 研究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9月在本院住院经阴道试产的初产妇19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0例。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采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床上卧位体位待产,两组均在待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回到产床取膀肌截石位直至娩出胎儿。 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胎吸率、产钳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应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能够明显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2 h出血量,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该体位符合孕产妇身心需求,有利于自然分娩,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关键词] 自由舒适型体位;仰卧位体位;自然分娩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024-03

自然阴道分娩作为最理想、对母婴最安全的分娩方式[1-2],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推崇。1996年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分娩的理念首先由WHO提出。如何更有效地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并促进自然分娩,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并发症,成为产科医师们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对1900例产妇分别予以自由舒适型体位和传统体位待产,旨在探讨自由舒适型体位对产程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9月在本院住院经阴道试产的初产妇1900例,年龄23~34岁,孕周36~41周,所有患者均为单胎头位,经骨盆外、内测量均符合正常女性骨盆,并均为有产兆后入院,胎先露并已入盆,无胎膜早破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合并症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科条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采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具体方法:所有产妇入院后均由医护人员指导下给予详细的待产和分娩相关知识宣教,当产妇在第一产程时,鼓励其多活动,根据个人喜好、舒适度等采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即站、坐、走、蹲、跪、趴、卧等自由舒适姿势,直至宫口开全。产妇活动期间须由助产人员陪伴及时密切地观察母儿情况,当进入第二产程后,产妇须回到产床,取膀肌截石位直至娩出胎儿。对照组产妇开始规律性宫缩后采取传统床上卧位体位待产,待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回到产床取膀肌截石位直至娩出胎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分娩作为人类的一个正常生理过程,从受精卵到胎儿的40周生长发育过程,孕妇身体结构逐渐改变,使得母婴均逐步具备了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的潜力。自然分娩过程中规律宫缩促进胎儿肺脏得到锻炼,肺泡扩张有利于胎儿肺成熟,有效降低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同时,经规律宫缩及产道的挤压,胎儿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被顺利排出,且胎头被挤压头部充血,有效刺激呼吸中枢,可使其迅速建立正常呼吸,有效降低了湿肺、吸入性肺炎等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表明,自然分娩时产妇的垂体可促进缩宫素分泌,促进产程的进展和母体产后乳汁的分泌,增进母儿感情,因此,如果没有异常的情况,应大力提倡自然分娩。

产妇分娩的体位有坐位、蹲位、竖直位、跪位、侧卧位及半卧位、仰卧位等多种方式[3-4],如欧美洲国家,传统上多鼓励产妇采用坐式分娩。而目前在我国多让产妇采用仰卧位分娩姿势作为常规体位,该体位虽更有利于产科医师们观察产妇产程、听胎心和接产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由于产妇采取仰卧位导致骨盆的活动度受到限制,相对狭窄的骨盆使胎儿无法借助重力和地心引力的帮助下降,导致下降阻力增大,产程时间延长,加之巨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导致产妇回心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降低,造成低血压,使产妇产生眩晕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影响产妇产力及精神心理,诱发继发性宫缩乏力,使产后出血量增多,另外,由于母体循环血供不足,导致子宫、胎盘循环减少,胎儿可发生缺氧导致宫内窘迫发生[5-6]。因此,寻找更为有利于产妇分娩的体位待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9]。

1996年WHO首先提出支持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后自由舒适型体位的临床应用逐渐在国内开展起来。本研究对1900例产妇分别予以自由舒适型体位和传统体位待产,并观察了其对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胎吸率、产钳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产妇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可缩短产程时间,其缩短产程时间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0-11]:①产妇采取站立、坐位等体位时,子宫更趋近腹壁而远离脊柱,此时胎儿的纵轴和产轴可保持一致,胎儿可借助自身的重力和地心引力作用,加大胎头对宫颈的压力,使有效宫缩反射性增多,促进宫颈口加快扩张,从而缩短产程;②产妇采取自由舒适型体位时,在散步、行走或爬楼时关节的轻微运动有利于胎儿在产道中的转动,而蹲位则使坐骨棘间径增大,更有利胎头位置与骨盆壁相适应,促进骨盆肌肉松弛,扩张阴道,更有利胎儿下降,促进产程进展;③自由舒适型体位可有效避免或减少巨大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盆腔血管的压迫,有效降低胎儿窘迫发生;④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的产妇可根据个人喜好和具体情况自由选择行走、站立、趴、蹲、跪、半坐等体位,其更符合生理需要,有利于产妇获得一种舒适感和被尊重感,稳定情绪,分散注意力,从而充分发挥其内在因素,缩短产程。

综上所述,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应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能够明显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2 h出血量,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该体位符合孕产妇身心需求,有利于自然分娩,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俊红,于树静,冯小明,等.无保护会阴自然阴道分娩与常规阴道分娩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15):2294-2295.

[2] 林东红,邱柳华,李艳虹,等.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和会阴自然裂伤对盆底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5):738-740.

[3] 张依妮,郭洪花.不同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81-283.

[4] 褚丽艳,武志清,郭考辰,等.体位管理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515-516.

[5] 王爱华.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5):12-13.

[6] 屈乐艳.分娩中胎儿窘迫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430-431.

[7] 李慧敏,廖玲.镇痛分娩与产时体位护理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792-794.

[8] 方彩玲.产时体位护理对改善分娩结局的作用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3):454-455.

[9] 刘淑青,王勇.体位护理在产妇待产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3):34-35.

[10] 杨求成.产妇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2,12(12):44-45.

[11] 宋晓华.初产妇分娩心理干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2055-2056.

(收稿日期:2014-01-09 本文编辑:郭静娟)

[摘要] 目的 研究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9月在本院住院经阴道试产的初产妇19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0例。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采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床上卧位体位待产,两组均在待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回到产床取膀肌截石位直至娩出胎儿。 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胎吸率、产钳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应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能够明显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2 h出血量,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该体位符合孕产妇身心需求,有利于自然分娩,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关键词] 自由舒适型体位;仰卧位体位;自然分娩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024-03

自然阴道分娩作为最理想、对母婴最安全的分娩方式[1-2],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推崇。1996年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分娩的理念首先由WHO提出。如何更有效地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并促进自然分娩,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并发症,成为产科医师们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对1900例产妇分别予以自由舒适型体位和传统体位待产,旨在探讨自由舒适型体位对产程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9月在本院住院经阴道试产的初产妇1900例,年龄23~34岁,孕周36~41周,所有患者均为单胎头位,经骨盆外、内测量均符合正常女性骨盆,并均为有产兆后入院,胎先露并已入盆,无胎膜早破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合并症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科条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采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具体方法:所有产妇入院后均由医护人员指导下给予详细的待产和分娩相关知识宣教,当产妇在第一产程时,鼓励其多活动,根据个人喜好、舒适度等采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即站、坐、走、蹲、跪、趴、卧等自由舒适姿势,直至宫口开全。产妇活动期间须由助产人员陪伴及时密切地观察母儿情况,当进入第二产程后,产妇须回到产床,取膀肌截石位直至娩出胎儿。对照组产妇开始规律性宫缩后采取传统床上卧位体位待产,待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回到产床取膀肌截石位直至娩出胎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分娩作为人类的一个正常生理过程,从受精卵到胎儿的40周生长发育过程,孕妇身体结构逐渐改变,使得母婴均逐步具备了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的潜力。自然分娩过程中规律宫缩促进胎儿肺脏得到锻炼,肺泡扩张有利于胎儿肺成熟,有效降低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同时,经规律宫缩及产道的挤压,胎儿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被顺利排出,且胎头被挤压头部充血,有效刺激呼吸中枢,可使其迅速建立正常呼吸,有效降低了湿肺、吸入性肺炎等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表明,自然分娩时产妇的垂体可促进缩宫素分泌,促进产程的进展和母体产后乳汁的分泌,增进母儿感情,因此,如果没有异常的情况,应大力提倡自然分娩。

产妇分娩的体位有坐位、蹲位、竖直位、跪位、侧卧位及半卧位、仰卧位等多种方式[3-4],如欧美洲国家,传统上多鼓励产妇采用坐式分娩。而目前在我国多让产妇采用仰卧位分娩姿势作为常规体位,该体位虽更有利于产科医师们观察产妇产程、听胎心和接产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由于产妇采取仰卧位导致骨盆的活动度受到限制,相对狭窄的骨盆使胎儿无法借助重力和地心引力的帮助下降,导致下降阻力增大,产程时间延长,加之巨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导致产妇回心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降低,造成低血压,使产妇产生眩晕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影响产妇产力及精神心理,诱发继发性宫缩乏力,使产后出血量增多,另外,由于母体循环血供不足,导致子宫、胎盘循环减少,胎儿可发生缺氧导致宫内窘迫发生[5-6]。因此,寻找更为有利于产妇分娩的体位待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9]。

1996年WHO首先提出支持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后自由舒适型体位的临床应用逐渐在国内开展起来。本研究对1900例产妇分别予以自由舒适型体位和传统体位待产,并观察了其对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胎吸率、产钳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产妇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可缩短产程时间,其缩短产程时间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0-11]:①产妇采取站立、坐位等体位时,子宫更趋近腹壁而远离脊柱,此时胎儿的纵轴和产轴可保持一致,胎儿可借助自身的重力和地心引力作用,加大胎头对宫颈的压力,使有效宫缩反射性增多,促进宫颈口加快扩张,从而缩短产程;②产妇采取自由舒适型体位时,在散步、行走或爬楼时关节的轻微运动有利于胎儿在产道中的转动,而蹲位则使坐骨棘间径增大,更有利胎头位置与骨盆壁相适应,促进骨盆肌肉松弛,扩张阴道,更有利胎儿下降,促进产程进展;③自由舒适型体位可有效避免或减少巨大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盆腔血管的压迫,有效降低胎儿窘迫发生;④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的产妇可根据个人喜好和具体情况自由选择行走、站立、趴、蹲、跪、半坐等体位,其更符合生理需要,有利于产妇获得一种舒适感和被尊重感,稳定情绪,分散注意力,从而充分发挥其内在因素,缩短产程。

综上所述,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应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能够明显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2 h出血量,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该体位符合孕产妇身心需求,有利于自然分娩,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俊红,于树静,冯小明,等.无保护会阴自然阴道分娩与常规阴道分娩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15):2294-2295.

[2] 林东红,邱柳华,李艳虹,等.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和会阴自然裂伤对盆底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5):738-740.

[3] 张依妮,郭洪花.不同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81-283.

[4] 褚丽艳,武志清,郭考辰,等.体位管理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515-516.

[5] 王爱华.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5):12-13.

[6] 屈乐艳.分娩中胎儿窘迫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430-431.

[7] 李慧敏,廖玲.镇痛分娩与产时体位护理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792-794.

[8] 方彩玲.产时体位护理对改善分娩结局的作用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3):454-455.

[9] 刘淑青,王勇.体位护理在产妇待产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3):34-35.

[10] 杨求成.产妇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2,12(12):44-45.

[11] 宋晓华.初产妇分娩心理干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2055-2056.

(收稿日期:2014-01-09 本文编辑:郭静娟)

猜你喜欢

自然分娩
精细化管理对提高导乐陪产质量及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
围产期综合护理对自然分娩的促进价值分析
疤痕子宫足月妊娠自然分娩的可能性和安全性分析
藏西结合自然分娩模式初探
产前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的影响剖析
气囊仿生助产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应用
循证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观察
限制性会阴切开术在阴道分娩中应用研究
50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
孕期体重管理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