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审计分析

2014-04-17司马宏昊

关键词:绩效审计平衡计分卡高校

司马宏昊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高校绩效审计的现状进行归纳梳理,将平衡计分卡引入高校绩效审计之中,力求探寻高校绩效审计研究尚存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 高校 绩效审计

1 当前我国高校绩效审计的现状

1.1 绩效评价制定缺乏战略性 我国现行的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只看重短期目标的利益,并不重视远景目标,忽略了高校发展的长期战略,这样的评价体系远远不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目标与要求,不利于高校长远发展。

1.2 绩效评价内容单一,缺失评价功能 目前高校的绩效评价主要在教学与科研当中,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主要以评价产出为主,对教育资金的投入问题并不涉及,无法客观的评价教学资源的本身价值。评价结果直接与教师薪酬挂钩,忽略了学校的长期战略,忽略了绩效评价的其他用途。

1.3 高校绩效审计队伍层次不齐 高校绩效审计工作综合性强,涉及的门类众多。这就对相关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审计人员的配备尚难以完全胜任绩效审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于绩效审计工作本身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较高,再加上审计的技术性操作也更为复杂,审计人员就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一要求是难以达到的;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实现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的多元化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就要求审计人员队伍的增加,即将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充实进来,以满足当前高校审计工作的需求。但目前受各高校审计人员编制的限制,难以增加其他专业人才。这就造成了高校审计队伍参差不齐。

传统高校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绩效审计的全面性与客观性,需要采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绩效管理的工具,刚好能够满足这种需求。

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审计建设思路

2.1 明确高校的使命与战略 高校审计作为教育审计的重要力量,对绩效审计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明确了高校的使命与战略,确定了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组织发展总体谋划的动态过程。组织战略的三个基本问题,就是组织的位置、组织发展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对于高校这个组织的位置,一定要考虑高校所处的社会地位,面临的资源、能力、竞争、毕业生就业途径、高校当前绩效等;对于高校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求管理者必须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方向来判断学校发展或转型的方向;对于实现目标的途径,要求战略的具体制定与实施细节,使学校由当前位置向目标位置过渡。

我国高校的发展战略,应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充分考虑关键评价指标构建的差异。

2.2 依据平衡计分卡设计绩效审计思路

2.2.1 客户维度。高校主要以教育学生,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为任务。高校的客户群体主要为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等。客户方的战略目标制定: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满足客户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即在教育学生的环节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而在学生就业的环节,满足用人单位对于人才质量的需求。只有客户满意高校的教学质量,高校才会有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准确衡量客户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是设计客户维度指标的基本原则。

2.2.2 财务与资源获取维度。高校虽然是非营利组织,但是高校的财务性指标仍然能够直接反应高校绩效的优劣。高校首先要增加办学资金数量。在努力争取国家办学经费的同时,应发动自身力量,努力自筹资金。在开源的同时,要关注财务的效率性,做好节流。根据财务支出的性质不同分别设置指标,来反应高校的产出与资源耗费之间的关系。

2.2.3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高校需要一系列的业务流程来完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后勤等活动。首先要对客户目前的需求进行调研,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相应的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在了解客户需求之后,整个服务的过程要保持一致性与及时性,这就要求各部门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要高度一致,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2.2.4 学习成长维度。学习成长维度主要是交工能力的维持与发展。教职工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前提,员工只有具备了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才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激励、授权和协作是保证员工个人目标与学校战略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高校绩效审计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当中,几个维度之间具有联系性。为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必须使客户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必须为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强能力的专业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就必须预留充足资金,以保障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财务与资源合理利用和规范有序的业务流程紧密相关;学习与成长能力又为规范有序的内部业务流程提供持续动力。

3 改进高校绩效审计建议

3.1 完善高校审计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 许多院校并没有单独设立审计机构,或者审计机构与监察处、纪委、财务处合并职能的学校,都应该将审计机构单独设立,从事相关的审计工作。该审计机构不隶属于任何部门,直接受学校主要负责人的主要领导,同时,除直接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外,还收上级主管审计部门与机构的业务指导,并报告工作。在工作中不受任何部门或者任何人的干涉,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做到独立、客观、公正,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逐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联合社会各界资源,扩大审计队伍,改善审计队伍结构。

3.2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机制 面对绩效审计中的种种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建立一整套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机制,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性。高校绩效评价的标准是不断发展的,不会一成不变。因此,相应的绩效审计评价机制也要不断补充和完善。高校的绩效审计评价机制应该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个指标评价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短期目标,第二阶段为中期目标,第三阶段可根据高校审计工作的实际发展制定长远目标,并在实践环节做出适时调整。参考高校绩效评价基本指标的内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与省情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endprint

3.3 创新高校绩效审计工作思路 高校与企业活动以及行政部门的活动有所不同,高校主要运用财政投入和自身筹集来的经费来完成教学、科研活动,达到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专门人才的目的,即是高校通过师资力量、校内设备、教学经费等进行投入,从而培养出一批高质量人才,产出一定的科研成果。高校通过强而有效的监督,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做好规划,重视办学效益。伴随着绩效审计在我国的逐步推广和应用,各高校要转变思想,创新工作方法,以应用财务审计为基础,采用绩效审计思想,加快建立起一整套绩效审计防控机制,严格审计标准,更新工作思路。审计人员要熟悉绩效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不断推动高校审计事业的发展。

3.4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开展高校绩效审计 高效绩效审计是衡量高校内部各资源利用率,考察其投入产出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其资源占用、消耗与工作业绩的综合分析,评价出校内各部门的资源利用情况。绩效审计的发展是渐进式的。目前,我国各高校的财务会计制度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信息真实度不高、办学环节的违规问题仍然存在、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因此,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要以此为重点,保证绩效评价的真实性。绩效审计的初衷是合理规划内部各部门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制定审计目标,核实相关财务数据,并根据审计部门从业人员的实际能力,提出可行性建议,规范管理,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另外,还可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考察各部门执行财经法规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以监督高校干部,进行业绩评价,以促进高校领导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丽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09.

[2]卢宁文,孙明贵.给予预算管理的高校资金运用的绩效审计方法[J].现代管理研究,2010(8):93-96.

[3]李超.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财会研究,2008(8).

[4]吴国萍.关于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5(2).

[5]张建平,陈建.浅议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1).

[6]张大田.从绩效审计的历史沿革看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J].财会通讯,2010(24).

[7]林涛,冉萍.高校绩效审计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09).

[8]常洁,让艳艳.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路[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8).endprint

猜你喜欢

绩效审计平衡计分卡高校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探析
环保资金审计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