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空经济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2014-04-17胡楚图
胡楚图
摘要: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对产品以及生产方式的时间约束也越来越明显。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国家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经济发展模式也正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针对临空经济企业和区域经济结合的发展做出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临空经济企业;区域发展;空港经济企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05201
临空经济企业也可以称之为空港经济。这种新兴高端区域发展模式首先是以机场的正常运营为主要依赖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率先在发达国家出现。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国家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经济发展模式也正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各大机场周边建设临空经济企业区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成立。据20世纪90年代国际机场协会(ACI)调查显示,每100万人次的客运量就能产生1.3亿美元的经济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相关国家增加2500个就业岗位。设施完善的工业区,服务周到的物流园区,以及方便快捷的自由区和商务区等都纷纷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法国戴高乐等国际机场都都是临空经济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典型。在我国,临空经济企业发展也逐渐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1临空经济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1临空经济企业是区域经济中新的增长点
在机场的选址上一般都在远离市区的偏远地带,这些荒蛮的区域一般又都是区域经济中的空白区。航空业的加入,以及相关产业的临空经济企业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当地经济的面貌,使得经济空间布局改头换面。依托临空经济企业带,区域基础设施条件能够越来越完善,交通也会越来越便利,而且当地的通讯条件也会加强,处于自身建设和发展需要,机场区域和经济腹地的联系也必然要求要建设一个完善的通讯基础设施。因此,机场的建设及其相关的产业和服务的不断完善,给当地社会有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各种商业和社会服务设施都逐渐发展起来,为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出重要力量。机场初期的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为临空经济企业的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空港地区也成为未来区域开发中的活跃因子。它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同时由于便捷的交通和信息网络的完善,使得临空经济企业带内聚集信息、人才的重要场所,这些资源优势将直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1.2提升相关产业价值链的创新水平
临空经济企业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吸引力是不容置疑的。这些企业对航空运输的依赖性较强,是他们发展的重大机遇。而且这些企业在临空经济企业区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厂商的加入。这样依托临空经济企业区就聚集了高科技企业和相关供应商组成的产业集群。
2临空经济企业和区域化经济的结合
2.1区域经济和全球化的联系
高科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是创新。其中缄默知识和粘性知识是创新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这类知识会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溢出,依赖于所处的环境氛围而广泛传播。与这些知识拥有者面对面的交流和连续地、重复地接触与联系是接受和创新知识的重要条件。相关产业在临空经济企业区内的集聚对产业链的创新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市场主体之间的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区域内企业也会通过快速的学习和模仿掌握更新自己的生产技术,新技术的不断扩散将直接推动整个区域创新能力的增长。
2.2临空经济企业加强了区域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
时间竞争也是企业竞争中的一部分,对于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来说,时间的重要性更为明显。这些企业将在研发和生产中不断压缩时间,以保证自己的产品今早问世,尽快到达客户手中。而航空运输的最大优点就是速度快,节省时间。它高效、安全的运输方案是其他任何运输方式都难以比拟的。无论是供应链还是销售链都能依托航空打破限制,缩短企业与世界之间的时空距离。因此一些科技含量高、开放程度高,对国际合作要求高的企业都倾向于临空经济企业带,作为区域经济的一部分,这些企业的世界经济之间的往来必然带动和加强区域经济与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
3良好的自然环境
临空经济企业区多聚集知识密集型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从事管理和生产研发的人员以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为主,他们对居住和生活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是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必要措施。当地政府只有帮助企业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才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到来。为此应当从空气质量、绿化率、生态宜居环境等方面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山。
4完善配套的文化教育科研机构
临空经济企业区所聚集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文化基础设施以及科研机构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地方政府应当不断完善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的配套设施建设,以临空经济企业区为依托,提升当地教育部门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为高科技产业在本区域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艳.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1).
[2]刘亚晶.浅谈武汉临空经济区的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8).